楠木軒

以色列土耳其阿聯酋印度開展電話斡旋,為何這四國願意調停俄烏衝突?

由 戚國慶 釋出於 綜合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從去年年底延綿至今的俄烏緊張局勢,不但未能有所緩解,反而逐步升級到了軍事衝突的境地。在這過程當中,法德兩國領導人馬克龍和朔爾茨先後前往莫斯科斡旋,但他們想要得到的“和平”,卻如同自己坐在克里姆林宮談判長桌前與普京的距離——被越拉越遠。

馬克龍和朔爾茨先後隔著長桌同普京會談

如今,俄烏爆發的軍事衝突仍在持續,在以馬克龍和朔爾茨為代表的第一波“調停人”之後,又有一批領導人用通電話的方式“坐在了普京的長桌前”,這些人包括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以及印度總理莫迪。

根據公開的媒體報道,自俄烏戰事爆發以後,以色列、土耳其、阿聯酋和印度四國均與俄羅斯在領導人或外長層級進行了多次會談以及通話。

當地時間3月7日,英國《衛報》分析指出,這四位領導人近期都為本國牽涉進俄烏局勢以及目前持“相對中立立場”進行了解釋,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的角色。而另一方面,他們的批評者則認為,這些人口中所謂的“和平斡旋”不過是塊“遮羞布”,是用來掩蓋其“道德淪喪”以及與俄羅斯保持密切商業關係的藉口。

報道最後更是強調,在這場“實力較量”中,俄羅斯仍然是潛在的勝利者。

《衛報》報道截圖

以色列:想拉攏俄羅斯對抗伊朗

據《紐約時報》訊息,當地時間3月5日,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前往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林姆林宮舉行會晤,討論烏克蘭局勢問題。貝內特的發言人透露,貝內特在會後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了電話。

《衛報》指出,貝內特的莫斯科之行令人感到驚訝,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次訪問。他在訪問前同馬克龍、朔爾茨以及拜登溝透過,且在與普京會面後,又前往柏林見了朔爾茨。

自訪俄後,貝內特又和普京以及澤連斯基多次通話,以色列外長拉皮德也將飛往立陶宛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這表明其中可能取得了一些進展。雖然本內特是去年6月才上任的“外交菜鳥”,但其隨行官員澤夫·埃爾金(Zeev Elkin)則從2009年以來就跟隨前總理內塔尼亞胡與普京會面,是以方與普京打交道時間最長的官員。

儘管如此,貝內特還是遭到了以色列國內一些激進人士的攻擊,他們主要對以色列政府封鎖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以及實質上“保持中立”的做法而感到憤怒。同時,以色列此前的立場也讓美國感到不快,直到3月2日以色列在聯合國大會對譴責俄羅斯決議投下贊成票後,美方的不滿情緒才有所緩和。

當地時間3月5日,德國柏林,德國總理朔爾茨與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右)舉行會晤。圖自澎湃影像

《衛報認為》,以色列是有同俄羅斯站在一起的動機的,這一點體現在針對伊朗方面。

如果能夠說服俄羅斯不同意重啟伊核協議,那將是以色列這個長期反對該協議的國家的一次外交勝利。目前,伊核協議有望在維也納達成,以色列還需要俄羅斯在敘利亞境內維持一項協議,該協議允許以色列對伊朗的陣地發動攻擊。

在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一篇情緒極為憤怒的文章中,作者尤里·米斯加夫(Uri Misgav)用抱怨的口吻寫道:“我們行事小心翼翼,唯恐冒犯普京,貝內特甚至被叫出會議去接聽他的長時間電話,內容涉及以色列的‘調停努力’。以色列並沒有拒絕一個精神變態、無情的獨裁者,而是表現得像是俄羅斯的附庸國,幾乎成了盟友。”

以色列外交部前官員阿隆·列爾(Alon Liel)同樣嚴厲表示:“國防部會不會說,因為我們需要每週轟炸敘利亞一兩次,就要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貝內特的俄羅斯之行讓普京得到了以色列的‘中立認可’,這是我們不能動搖的事情。”

對於這些反對聲音,貝內特認為外界不應該這樣看待他的努力。他表示,他有努力帶來和平的道德責任。“我前往莫斯科和柏林,試圖在所有各方的祝福和鼓勵下,幫助促成各方之間的對話,即使機會並不大。”

土耳其:“兩邊押注”,似乎並非誠心調停

當地時間2月24日,俄烏戰事剛起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對於烏克蘭局勢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當地時間3月6日,克里姆林宮則又釋出訊息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舉行電話會談。

《衛報》報道指出,在當前俄烏局勢中,正與金融危機作鬥爭的土耳其,有明顯的“兩邊押注”之嫌。

一方面,土耳其並未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或關閉領空,另一方面土耳其卻又明確譴責俄羅斯的“入侵”,並允許烏克蘭軍隊購買土耳其製造的無人機。

同時,根據1936年簽訂的《蒙特勒公約》(Montreux Convention),土耳其對連線地中海和黑海的兩個重要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有控制權,由於認為俄軍當前的動作是“戰爭”(war),土耳其對俄海軍通行此處“設限”,並允許在必要時阻止一些俄軍艦穿越土耳其海峽。

紅圈圈出的是兩道海峽的地理位置

在土耳其國內,埃爾多安受到的批評並不像貝內特遭受到的那般強烈,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首相約翰遜上週五(3月4日)同埃爾多安通了電話,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也與土耳其官員舉行了會晤。同時,俄外長拉夫羅夫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已同意於3月10日在土耳其南部會面,共同參加安塔利亞外交論壇會議,這將是自俄烏戰事爆發後,兩國最高外交官員的首次會談。


報道稱,普京和埃爾多安都已年過六旬,且長期執政,欣賞對方直率的性格。普京曾這樣評價埃爾多安:“這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一個男人。”在3月6日的通話中,埃爾多安呼籲俄烏停火或建立人道主義走廊,但他的呼籲收效甚微。

資料圖:埃爾多安和普京 圖自澎湃影像

《衛報》認為,埃爾多安此前就曾“押注”俄羅斯,為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不惜受到美國的制裁和北約的批評。同時,土耳其的旅遊業嚴重依賴每年約500萬的俄羅斯遊客。此外,俄羅斯正監督建造土耳其梅爾辛省的阿庫尤核電站,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還擁有“土耳其溪”(Turkstream)天然氣管道專案,這條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能滿足土耳其40%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對於土耳其右翼來說,當前岌岌可危的不是歐洲的未來,而是他們想象中土耳其作為一個“崛起大國的未來”。土耳其畢竟是北約成員國,正尋求與美國在關係上重歸於好,該國還是烏克蘭的第五大貿易伙伴,長期扮演“平衡東西方”的角色。

“土耳其可能不是普京想要的‘誠實調停人’。”《衛報》下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阿聯酋:和俄羅斯經貿往來量巨大

當地時間3月1日,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與普京通話,討論了俄烏局勢。穆罕默德表示,阿聯酋將繼續與有關各方協調,以幫助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政治解決方案。3天后(4日),儲穆罕默德又同澤連斯基通電話,強調了持續和認真溝通的重要性,以找到符合各方利益且能保證各方安全的政治解決方案。而稍早前,阿聯酋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俄烏局勢的投票中投下棄權票。

資料圖:2021年3月,俄外長拉夫羅夫與阿聯酋外長阿卜杜拉會面 圖自俄外交部

作為在海灣國家中與美國最為“親密”的盟友之一,阿聯酋此次在安理會投出棄權票也令美國媒體感到意外。美媒《新聞週刊》稱,在國防等多個領域裡,阿聯酋似乎正尋求與美國之外的更多聯絡。

對此,阿聯酋政治學者阿卜杜勒哈利克·阿卜杜拉(Abdulkhaleq Abdulla)分析稱,阿聯酋對美國的決議草案投出棄權票,是該國新外交政策所秉持的一貫立場,因為阿聯酋有信心自主決定在國際和地區政治問題上的做法。

在他看來,阿聯酋態度轉變的背後,是更多海灣國家開始重新思考該地區與美國的關係。如今美國外交政策重心正從中東轉向“遏制中國”和“對抗俄羅斯”,“阿聯酋和該地區許多國家,正尋找自己在美國撤離後的定位。”

不過,在3月2日聯合國大會有關譴責俄羅斯決議的投票中,阿聯酋則投了贊成票。

《衛報》指出,阿聯酋其實不想損害與俄羅斯的關係,兩國在利比亞和非洲其他地區有著合作。自1997年以來,兩國間貿易增長了10倍,貿易額到2021年達到50億美元。在俄羅斯與海灣地區的貿易總額中,阿聯酋佔據一半還多(55%)。同時,阿聯酋還是俄羅斯最大的阿拉伯投資者,佔投資總額的80%。

報道稱,對於阿聯酋而言,俄羅斯與本國關係密切,阿聯酋總是樂於歡迎俄羅斯精英階層人士以及寡頭的到來。

印度:不願放棄對俄軍事依賴

印度總理莫迪,同樣也被看作是近期俄烏局勢的“調停人”。當地時間3月7日,莫迪先後與澤連斯基和普京通電話,,主要探討了當下烏克蘭的局勢。

報道稱,印度是“多向結盟”(multi-alignment)的倡導者,而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和3月2日聯合國大會有關俄烏局勢的投票中,印度均投下了棄權票,引發了西方陣營的批評聲浪。


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一環,印度一直是美國極為重視的“合作伙伴”。但在此次涉及俄烏局勢的投票中,印度卻秉持中立的立場,並未對美國的投票表示支援。美媒認為,印度或許是對其與俄羅斯的長期合作關係表示肯定。

資料圖:莫迪和普京 圖自澎湃影像

在已經退休的印度少將、印度國防管理學院戰略研究部主管哈沙·卡卡爾(Harsha Kakar)看來,印度選擇對美國的提案投出棄權票,很大程度上源於印度和俄羅斯之間極為緊密的國防交易和合作,印度不可能輕易放棄與俄羅斯的積極關係。

卡卡爾對美媒《新聞週刊》表示,印度與俄羅斯有著“傳統”的合作關係,印度的武器備件持續依賴俄羅斯出口,最近還在向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導彈系統,“這使得俄羅斯成為印度一個的親密盟友”,也促使印度做出了棄權的決定。

除國防領域的交易和合作外,印度和俄羅斯在經濟等其他領域的同樣關係密切。卡卡爾指出,印、俄兩國同為“金磚國家”,也都在中俄印三國合作機制(RIC)之內,兩國在這些框架內有著頻繁的互動。

“與美國不斷增長的戰略關係,並不意味著印度就會拋棄俄羅斯這個盟友。”他補充說,“美國會理解印度的處境。”

但據印度亞洲國際新聞通訊社(ANI)報道,3月2日,美國外交官唐納德·盧(Donald Lu)表示,拜登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就印度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對印度發起制裁。對於這一動向,印媒普遍提到幾天前聯合國上的投票,認為這是造成美方不滿的重要原因。

此外,俄烏戰事發生後,有美國、印度媒體發現,許多印度網民、學者,甚至是外交官都在推特上發聲支援俄羅斯,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印媒稱很多推特使用者打出了“我支援俄羅斯”(I stand with Russia)、“我支援普京”(I stand with Putin)的的tag(熱搜標籤),其中絕大部分人都來自印度。

“我支援普京”tag登上美國推特熱門趨勢

對於印度網民支援俄羅斯和普京的言論,以及印度在俄烏衝突中的表態,美國“石英”網站3月2日分析認為,這是印度在軍事裝備上對俄羅斯的強烈依賴、印俄雙方始於蘇聯時期的長久友誼和深厚歷史聯絡、在烏印度公民遭種族歧視、對中國與俄羅斯走近的擔憂,以及對西方指責的不滿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衛報》也指出,印度近60%的軍事裝備和大部分民用核技術均來自俄羅斯支援,同時印度還希望說服俄羅斯在關係上遠離中國,但這在目前看來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

報道還聲稱,印度此番拒絕譴責俄羅斯,也顯示出“四邊機制”(Quad,也稱“四方安全對話”)的侷限性,這個由美日印澳四國構成的四方夥伴關係,本應該成為印太地區“反對中國的一盞明燈”。

最後,據烏克蘭駐印度大使波利卡介紹,烏克蘭是印度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已經超過2萬人。《衛報》則稱,在當前局勢下,印度的首要任務是疏散撤離被困在烏克蘭的1.6萬多名印度留學生,但目前進展有限。當地時間3月5日,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透露,烏政府已安排從哈爾科夫和蘇梅出發的列車,以撤離外國學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