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民眾還要為政治正確付出多少?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董一凡
據報道,“北溪-1”天然氣管道將完全止輸氣,標誌俄歐“鬥氣”再度升級。歐洲此前天然氣價格已飆升至歷史高位,俄羅斯暫停輸氣無疑將加劇歐洲能源危機。
整體上看,俄歐“鬥氣”升級帶來的負面效應有三。一是市場之上悲觀情緒蔓延,能源價格被推高。基準歐洲合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大漲30%,顯示市場反應之強烈。業內人士普遍預計,歐洲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價格將出現十分驚人的增幅。
二是歐洲經濟不斷承壓,目前遭遇的高通脹和增長下行壓力很可能轉化為“滯脹”,並加劇衰退壓力。2022年第2季度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環比零增長,拉脫維亞、立陶宛、葡萄牙也出現不同程度衰退。國際輿論均認為,歐洲經濟陷入衰退將成為定局。
三是歐洲國家的製造業將巨大承壓,冶煉、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業成本壓力陡增,正常生產活動受到巨大影響。如荷蘭、斯洛伐克等國已經有冶煉企業因能源價格飆升而不得不關門大吉,巴斯夫等德國大型工業企業等都已經警告天然氣給其生產帶來的風險,甚至有可能關閉其在德國境內最大的工廠。在製造業紛紛走軟的背景下,歐盟和歐元區目前較為穩定的就業狀況恐怕也將受到衝擊,給民生帶來更大傳導性風險。
多重危機下,歐洲必然愈發民生多艱。近期民調顯示,在法國、德國、波蘭和英國等國民眾看來,生活成本已成為最關切的問題,甚至已經不得不在吃飽和住暖之間做出選擇。有機構預測,英國冬季可能出現波及數百萬家庭的人道主義危機。顯然,於歐洲民眾來說,即將到來的寒冬可能比酷熱之夏更難熬。
平心而論,歐盟和歐洲國家對目前危機並非無動於衷,一些緊急措施也相繼出臺。但遺憾的是,堅持制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仍是歐洲目前最大的“政治正確”,決策者仍然將地緣對抗和政治鬥爭擺在民眾利益之前。如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德國不會停止在軍事、政治、財政和人道主義方面支援烏克蘭。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更是直言,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是要付出代價的,而歐洲民眾必須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如果俄羅斯贏了,歐洲人就輸了”。
可是,眼下歐洲輸得還不夠慘嗎?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一個聲音的歐洲”因為這場危機似乎滿血復活,可不少有識之士早就指出,歐洲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受損方,認清真相的民眾不滿情緒也日漸爆棚。政治上的“團結”並不能解決民生上的困難,“寒冬”之下,歐洲政客需要充分考慮“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否則不僅他們會被所謂“政治正確”所吞噬,歐洲民眾也將吞下更多政治苦果,到那時“一個團結的歐洲”只會更加虛幻。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