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形式民主的美國沒資格做世界教師爺
製圖:陸凌興
12月9日,美國要召開所謂“領導人民主峰會”。但國際聲音普遍認為,美國已經失去了向世界“傳授”民主經驗的“道德高地”。
今年6月的皮尤民調稱,德國只有14%的民眾認為美國民主值得效仿。法國、英國、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民調結果也大致類似。華盛頓郵報遺憾地指出,美國盟友認為,美國的民主已經崩塌,成為一個“徹底完蛋”的過去式。
分析普遍認為,今年年初發生的國會暴亂,標誌性地戳破了美國民主神話的泡沫。因為不承認2020年大選結果,成群結隊的“暴民”入侵了人民主權的基石——國會。國會大廈大門被衝破,標誌被踐踏。總統特朗普的“言論自由”被美國社交媒體集體封殺。正如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哈斯所言,在全球圍觀了這一幕民主鬧劇之後,“山巔之城”的說法已經畫上了句號。
“只有腐爛的樹木才會長出壞蘋果。”與其說國會暴亂是美國民主神話破滅的起因,不如說它只是美國民主系統性弊病的一個症狀。
民主不是繡花枕頭,而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今天的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其發動或參與的任何一場戰爭;少數族裔在教育、就業、醫療等各個方面飽受歧視和欺凌;每年數萬平民死於槍支暴力;美墨邊境的難民兒童像沙丁魚罐頭一樣被關在狹小的空間裡,飽受苦楚。民調顯示,80%以上的美國人對本國民主狀況不滿。
在選舉時對選民百般拉攏,選舉後就毫不關心人民訴求,這樣的民主無異於鏡花水月。1988年,時任副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競選總統時,給出了一個奪人眼球的承諾——不加新稅。就在當上總統2年以後,布什承認,修復美國經濟需要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稅收”。
在競選時譁眾取寵,當選後則有選擇地廢棄承諾。布什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美國總統。統計顯示,奧巴馬競選時給出的533個承諾中,兌現的只有48%,不足一半;而特朗普的選舉承諾只兌現了21%。選民只在四年一次的拉票時刻享受寵兒般的狂歡,選舉後就無人在意他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在競選時承諾,要“團結和療愈”,追求溫和的立場。但美國媒體指出,拜登現在似乎正在採取激進的議程。美國國會山報稱,拜登的這種選舉承諾與上臺後行動之間的180度大轉彎,增加了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
事實是,美國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愈演愈烈,美國政府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美國媒體指出,政府的失靈,導致無論哪個政黨上臺,他們對國家和公眾的需求的反應都在孕育憤怒、敵意、仇恨和憤世嫉俗。這種情緒充溢著日常生活:飛機上的暴力行為、對不同政見的人的威脅、大量購買的防身武器、人際關係上總體的粗魯,“這些都是正在蠶食民主的政治之癌的確切症狀”。
美國民主華麗的禮服上早已滿是漏洞,卻嘲笑別人穿著樸素但舒適的衣衫。一個虛偽、失靈、衰敗、充斥著謊言和形式主義的民主制度,沒有資格做全世界的民主教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