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車現在都比較喜歡選德日系,尤其是上到B級車領域,大部分人就都還是會選擇德系的帕薩特、邁騰,日系的雅閣、天籟、凱美瑞等車,為什麼呢?質量與口碑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在宣傳和營銷上這些車企都做的比較到位了。所以,也就營造出了一種買B級車就首選德系、日系的現象。當然,不是說德系日系的B級車不好,相反這裡拿出來說正是對其實力的認可,只不過還想說的是,現在買B級車其實除了德日系的產品外也還有另外一些可行性的選擇方案,比如來自韓系旗下的B級車——起亞K5。
作為曾經"屌絲三寶"裡的一員,起亞K5算是合資品牌B級車當中顏值很高的了。不同於日系雅閣、凱美瑞以前那中庸老成外觀的是,早前起亞K5的外觀可是最深受年輕人所喜愛的,在設計大師彼得·希瑞爾的操刀下,起亞K5也多次成為了最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合資B級車,所以,K5這車曾經的光輝歷史我想應該也不用我再來多說了,懂的人自然懂。而著眼當下,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近兩年韓國的現代起亞集團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並不是特別好。當然,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大量的中國品牌異軍突起,逐步蠶食了本該屬於韓國品牌的"價效比取向"的市場。再加上現代起亞兩個品牌常年以中低端家用轎車耕耘,在中高階市場一直缺乏聲量,所以自然也就導致品牌溢價能力相對有限。
而看回到起亞K5這款車身上,現在混得也真是一塌糊塗了。就以售價來看,指導價16.48-23.98萬元的起亞K5現在最低就已經跌至了10.71萬,優惠幅度超過了5萬元,整體價效比真是相當之高了。可即便這樣,為什麼曾經韓系的熱銷小王子今天卻淪落到了最低售價僅10萬多卻仍月銷232臺的慘況呢?要我說,這樣的大幅降價卻仍換不來銷量,也真的是比停產更難受了。
起亞K5最初與國內消費者見面是在2010年底的廣州車展。雖說至今只經歷了一次換代,但若從其原型車起亞Optima(至今部分市場的起亞K5依然沿用此名稱)來看,這個車系已發展了四代20年。從外觀上來看,時任起亞首席設計師的彼得·希瑞爾正是在第一代起亞K5上面將"虎嘯式前臉"設計元素髮揚光大。或許因當年前衛時尚的造型大獲成功,在第二代K5上外觀的主基調並未被改變。如今時隔8年,新款的K5 Pro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但它卻依然保持著我們熟悉的流線式造型。雖然放在今天看缺乏強烈的視覺衝擊感,但卻不落俗套,整體也算是落落大方。
改款後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前臉的細節上,新款車型的中網由之前的"點陣式"更改為"直瀑式",頭燈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併為前轉向燈佈置了新的位置。總的來說,改款之後的外觀雖然很難說變得更好看,但至少是一個全新的風格,因此整體顏值我覺得還是挺高的。車身尺寸上,起亞K5的長寬高為4855/1835/1475mm,軸距為2805mm,整體尺寸不算小,屬於中規中矩的身材。
內飾方面來看,近幾年起亞的車型都是注重動感外型的打造,所以從大的方面說,K5 Pro的內飾是缺乏新意的。當然在細節層面,依然能夠看到設計師為這次改款所下的努力。1.6T車型的方向盤依然使用平底設計,造型經過細微調整後更有檔次感,包裹的打孔真皮手感也較為出色。
在多媒體車機方面,改款後的K5 Pro全系標配了8英寸的顯示屏,豪華版車型還搭載了包含百度CarLife、Apple CarPlay以及可識別自然語言的UVO系統,該系統還可在手機端下載一個可遠端控制車輛的App,以實現更多功能。用料和做工方面也還算OK,車內大量軟性材質的應用以及中控臺每個按鈕緊緻的手感都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乘客對於內飾設計的抱怨。唯一讓人不滿的是來自儀表盤的液晶顯示屏,字型實在是有些小,比較考驗眼神。
動力部分,起亞K5繼續搭載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1.6T渦輪增壓發動機,其最大功率分別為161馬力(118千瓦)和180馬力(132千瓦),峰值扭矩分別為193牛·米和265牛·米。傳動系統方面,分別匹配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8.45秒,百公里油耗也不算很高,平均油耗在8.5L左右,整體也是非常接地氣的油耗水平了。
綜合起亞K5各方面的表現來看,它的實力還是很不錯的,甚至說它比雅閣、凱美瑞更耐看也不過分,因此個人覺得它的價效比還是很不錯的。畢竟現在K5最低只需10萬多就能夠入手,可以說是一臺緊湊型車的價格了,真心划算。不過就是現在韓系車風評不好,再加上保值率這塊上韓系車一直就處於弱勢,所以1月銷量也就落得個232輛的結局了,真的是比停產更難受。如果能夠儘快換代以新的造型出現在消費者視野、再把價格降一降的話,相信它的市場就應該會有所好轉,一起期待吧。
不足:據汽車之家車主口碑反映,起亞K5普遍存在懸架減震偏硬、起步動力有點肉、外漆面有點薄、底盤有點低、市區油耗有些高、杯架不太舒服等問題。此外,行駛中胎噪有點大、底盤有異響、中控螢幕太小、儀表有異響、調節反光鏡按鍵沒有背光燈、倒車影像清晰度一般等等都是這款車所存在的問題,希望廠家後期能夠改善。
注: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