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超級強國,會是中國嗎?

下一個超級強國,會是中國嗎?

作者:艾米·蔡 華裔美國人、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

編輯:楊羽婷

來源:正和島商業洞察

如果歷史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那麼中國只有在戰略性寬容政策方面比美國做得更好,才能取代美國成為下一個世界超級強國。

這裡的“寬容”是指不同民族、宗教、種族、語言或者其他背景的個人或團體在某個社會中共存、參與和發展的自由程度。它對於超級強國的興起有著關鍵作用。

美國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的超級強國,首先是因為它的寬容政策遠遠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吸納並利用世界最優秀人才的能力決定了它在經濟、軍事和技術方面無人能擋的發展優勢。

那麼,中國能做到這一點嗎?中國能成為世界的下一個超級強國嗎?

01、在國際貿易上,中國與美國旗鼓相當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在過去的30多年裡,中國的經濟變化都是令人震驚的。

197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僅為230美元,處於世界最低收入國家行列,而且其增長速度停滯不前。

在經濟發展方面,人們常常將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坦尚尼亞相提並論。然而,在過去的30年間,中國經濟一直以驚人的年均9.5%的速度增長。

現如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震動世界經濟。

2003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外國直接投資最熱門的地區。自此,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優勢地位不再僅僅侷限於玩具製造業、製鞋業、服裝製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它已經是手機、電視機和DVD機的頭號生產國。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現在又進入了計算機晶片、汽車製造、噴氣發動機和軍用武器的製造領域——這些以前都是由發達經濟體壟斷的。

此外,中國還是手機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第一大消費國;在不久的將來,它還可能成為汽車的第一大消費國。甚至有專家表示,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是美國的3倍。

事實上,在國際貿易方面,中國早已和美國這個當今的超級強國旗鼓相當了。

當美國不斷引起世界各地越來越強烈的敵意時,中國卻在不聲不響之中與世界幾乎所有主要國家建立了聯絡,既包括髮達國家也包括髮展中國家。

中國常常運用債務減免和對外國提供援助等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和促進融資貿易。

在此時期,中國拿下了一份份長期合同,例如智利的銅礦、澳大利亞的煤炭、巴西的鐵礦,以及中國龐大經濟戰車高速運轉所急需的各種原材料,總量高達數十億噸之巨。

在中東和非洲,中國在獲得緬甸、剛果和伊朗等國家珍貴資源的過程中享有了巨大優勢。

當國際上很多人批評美國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維和不力、人道主義救援不足時,中國卻樂呵呵地確立了自己在蘇丹大片油田專案中最大投資者的地位。

同時,最近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加拿大、俄羅斯和英國等國的大多數公民都覺得中國比美國更具親和力。

超級強國在其興起到鼎盛時期,都會表現出明顯的多元化和融合性特徵。在戰略性寬容政策方面,中國能做得比美國好嗎?

02、中國發展到今天,得益於寬容政策

乍看之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據官方公佈的統計資料,92%的中國人口屬於同一民族,淨移民率又是負值。

從本質上來看,中國與一個多元化移民社會所具有的屬性是完全對立的。

在紐約的任何一個街區,我們可能發現古巴裔、韓國裔、英國裔、義大利裔和非洲裔美國人,他們有著不同的民族和種族背景。

相比之下,儘管中國擁有超過10億的人口,但絕大多數人都是黑頭髮,而且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源自同一個祖先,並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但是,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

下一個超級強國,會是中國嗎?

中國今天之所以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完全得益於它在戰略性寬容政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個事實。

不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中華”這一概念恰恰正是戰略性寬容政策成功的真實寫照。

在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實際上早已完成了現在歐盟正在試圖實現的民族大融合:成功地將數目極為龐大,但是文化、地理和語言背景千差萬別的人民聚攏在一個單一的政體下。

中國長期以來居住著多個不同民族。它們的語言、服飾、風俗等存在著明顯區別。

但在經歷了征服和融合之後,在克服了南北差異、沿海和內陸差異、農村和城市差異、省和省差異之後,中國成功地整合了各族各地人民,遠遠超過了歐洲人最大膽的設想。

一種語言——普通話,最初只限於書面語,但是現在在中國境內已經成了口頭交談的標準語,僅僅這一屬性就將所有中國人聯絡在了一起。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都有一種歸屬感,至少92%的人都是“漢族”,以漢族作為自己的根本民族和種族屬性本身就是一種驕傲。

像廣東人、上海人、湖南人等省份的人儘管存在著很多差異,有時甚至互相瞧不起,總認為自己的家鄉比別的地方好,但所有這些地區的人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這就是西方人經常忽略的,在中國歷史程序中依靠寬容民族政策實現內部大融合的事實。

現在,歐盟正在千方百計地試圖將4.5億人聚攏在一起,可是中國卻可以毫不費力地享有13億人的民族忠誠和民族認同感——這個數字佔了全世界人口的1/5!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可以不用像歷史上任何一個世界超級強國那樣,不需要外國移民或者外國人才呢?

03、中國政府:正改善教育,以備世界競賽

中國擁有13億人口,還有無數人才沒有充分利用。

並且,散佈於世界各地的華人都以勤勞能幹而著稱,在整個東南亞他們的表現超過了大多數當地人,在西方國家他們成功的機率也超過了當地人。

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已經擁有了參與世界競賽,成為世界霸主所需要的所有人才了呢?正如一位中國官員所說,為了升級“人件”(humanware,指國民素質),中國政府正在投入大量資源來改善教育質量,注重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

如今,大約有1/4的中國學生就讀“實驗性”小學和中學,學校鼓勵學生進行辯論、科學探索和靈活思考。

與此同時,中國把越來越多有前途的年輕科學家和學者送往國外學習。這些學成回國的人也就是“海歸”,為中國帶回了有價值的新技術。

過去,很大一部分到外國留學的中國人在取得學位後選擇留在了國外,沒有回國服務。

例如,從1986~1998年,85%從美國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都表示計劃留在美國。

但是,這個趨勢可能發生了巨大轉變。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到中國。這些優秀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都是被西方式的鉅額獎勵誘惑回國的,如豪華汽車,最新式的公寓以及國際高標準的薪水,等等。當然,還有許多人是出於愛國之心——中國有著美好的未來,有可能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然而,中國雖然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開放,但社會中仍然存在著一種非常流行的觀念,即辛勤工作和高學歷不一定能帶來公平的回報。

上海可能出現了一批身穿普拉達等名牌的地產大亨,但是由於腐敗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於中國,人脈仍然十分重要。

只要這些現象不消除,中國最優秀和最有才幹的人才就可能不願意留在國內或者回國效力。

他們會選擇那些能使自己才幹直接轉變為成功的地方。

即使中國在利用自己巨大的人力資源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僅僅如此仍然不可能讓它成為尖端技術人才聚居的地方。

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西方國家起步早,有著巨大的領先優勢。

更為重要的是,在歷史的任何一個時期,世界上最有才華、最有創造力、最有技能和最有進取心的人才永遠不會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區或者來自同一個民族。

這也正是我的新書《寬容、狹隘與帝國消亡》的論點:如果一個國家要實現世界性統治地位,而不是區域性的,那麼它就必須吸引整個世界最優秀的人才,贏得他們的忠心,並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那麼,中國能做到這一點嗎?

04、5500萬海外華人,是國家競爭的關鍵

現在,在上海有很多美國人或者其他西方人從事酒吧服務員或者健美教練的工作。但是,僅僅靠吸引非技術性人才到中國工作,恐怕不能讓它獲得參與世界霸主競賽的入場券。

相對來說,對中國更為有利的應該是那些在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工作的西方僑民。這些人除了可以為中國帶來技術、培訓中國當地員工、消費高檔商品以外,還常常花費數百萬美元購買房產

需要強調的是,在過去的30多年裡,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中國在1978年正式實施了“對外開放”政策,但是到中國來的外國人數量十分有限,即使在大城市裡也是如此。

那些在中國生活的美國谷歌公司軟體工程師、波音公司科學家們都沒有被當成中國的一分子。

同樣,在三菱中國分公司工作的日本技術人員、西門子中國分公司工作的德國主管人員,都不算中國公民。

“如果一個西方人,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熱愛中國文化,並希望永久地居住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能夠成為中國公民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問過許多中國官員、律師和來自中國的法律專業訪問學者。

但是,所有人都閃爍其詞,似乎很難回答的樣子。

在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這種問題很容易就能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而來自中國的他們表現出的這種不確定性和疑惑,恰恰反映出了中國民族認同千百年來的鬥爭經歷——如果21世紀出現更為迫切的情況,這種民族身份鬥爭感可能會更加激烈。

下一個超級強國,會是中國嗎?

中國找到了引進國際技能、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其他方法:呼籲“海外華人”迴歸。

海外華人的數量是驚人的,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共分佈著5500萬華人。

從很多方面來看,海外華人是一個龐大的資源寶庫。

他們總共控制著約20000億美元的資產,據估計每年貢獻的經濟產值約6000億美元,相當於澳大利亞目前的國民生產總值。

此外,他們之中包括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個人,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

海外華人無論從數量規模還是從資源規模來看,都是其他國家無法相比的。

從1978年開始對外開放以來,中國瞄準了這個資源寶庫,向他們提供了特別優惠的投資獎勵和稅收減免政策;許多地方政府還給那些特別慷慨、忠誠的海外華人授予了“榮譽稱號”。

這些戰略性政策能獲得良好的回報。在20世紀80及90年代,海外華人在華投資總額超過1900億美元,佔國外直接投資總量的一半以上,從而幫助中國從一個經濟停滯不前的第三世界國家一躍成為“騰飛的巨龍”。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南方省份,如福建和廣東,80%的外商投資來自於海外華人。

此外,海外華人帶給中國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知識。

比如丘成桐,哈佛大學的教授,菲爾茲獎(國際數學的最高獎)獲得者,與中國政府以及一個香港房地產大亨聯手,致力於打造一批新一代世界級的中國科學家。

如果僅從其目前已經取得的成功及進一步發展來看,似乎中國在每一件事情上又都是對的。

因為著眼於長遠發展,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與開發、各級教育等方面投入了鉅額資金。現如今,似乎沒有人懷疑中國會成為世界強國。

05、結語

在一箇中國將扮演普通超級大國的世界裡,美國還能繼續保持自己作為超級強國的身份嗎?

原則上是可能的。如果美國一如既往地繼續保持世界最優秀人才和最聰明專家嚮往的目的地的地,那麼我們可以預測,美國將繼續在科技、軍事、經濟等領域領先於所有對手。

然而,更有可能的是,如果中國發展成為一個巨型經濟體,正如很多人預測的那樣,那麼它僅僅依靠自己控制的財富就可以在現代世界中獲得巨大的權力。

這樣,許多國家甚至可能包括美國,都會依賴於它的鉅額貿易和巨大投資能力。同時,中國的軍事力量將完全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甚至可能超過美國。

本文摘自華裔美國人、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艾米·蔡的最新著作《寬容、狹隘與帝國興亡》。正和島經重慶出版社授權釋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06 字。

轉載請註明: 下一個超級強國,會是中國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