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慢性病用藥可比過去省事多了。”王大爺是“老病號”,高血壓、椎管狹窄、心率失常這些慢性病跟隨他多年,天天必吃的藥有好幾種,比如高血壓用藥西尼地平、治心臟病的鹽酸普羅帕酮片等。過去,這些藥在社群醫院開不出來,所以他每月開藥都得去大醫院,“去一趟特麻煩,7點多就得去醫院掛號,內科、骨科分開掛,拿藥也得排隊。雖說每次看大夫超不過5分鐘,可是在醫院至少得超過仨鐘頭,中午才能到家。”王大爺想起這些特別無奈,“那會兒大家都說‘去大醫院看病像打仗,掛號像春運’,哪個環節都得排長隊。”
2017年4月,北京中醫醫院為患者代煎中藥並進行便民配送。方非攝
“看病難、看病貴”曾是讓很多人頭疼的事兒。從2017年開始,這種情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017年4月8日,全市3600多家醫療機構正式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15%的藥品加成,以醫事服務費取代以往的掛號費,而且60歲以上戶籍老人社群免費看普通門診;實施藥品陽光采購,降低藥品採購價格;規範調整435個醫療服務專案價格,降低裝置檢查費;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調整規範6621項醫療服務專案……一劑劑“猛藥”,讓長期廣受詬病的“看病難、看病貴”得到緩解。
從那時開始,王大爺每次取藥時只需在社群醫院做個缺藥登記,然後去離家不遠的德勝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就能取到藥,“這兒環境好,人少,醫生服務也細緻,我們這些老年人跑大醫院的次數明顯少了,而且連1塊錢的醫事服務費都免了。”王大爺笑呵呵地說。
統計顯示,這項改革實施15個月後,僅調整醫事服務費報銷政策一項就減少個人負擔6.76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參保群眾的醫療保障待遇不斷“升級”:為部分需要長期門診治療且費用較高的大病患者建立門診特殊病制度,不斷擴大用藥報銷範圍;在個人不需繳費的情況下,實施了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年度內患大病、負擔重的參保人員在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待遇後,可“二次報銷”,上不封頂;醫保藥品目錄多次擴容,國家談判的35種抗癌藥也納入其中,並且還統一了社群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範圍,大醫院能用的藥品社群醫院都能開能報;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不斷增加,看病更便利了;參保職工住院最高支付限額也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這種“升級”,並不限於城市。在農村,一輩子沒上過班的農民看病不僅可以報銷,而且還能持社保卡實時結算了。
俗話說,“人過七十古來稀。”年輕時身體挺好的劉佔蘭,剛過70歲就遭遇了“兩劫”:因患顱內動脈瘤突發腦出血,先後住了兩次院,手術加醫藥費花了26萬多元。劉佔蘭是懷柔區渤海鎮鐵礦峪村的村民,家裡並不富裕,住院押金還是幾個孩子給湊的。為了治病,眼瞅著家底兒被掏空,讓她犯了難。但沒想到的是,基本醫保報了11萬餘元,大病保險又給報了4萬餘元,出院結賬時自己只掏了不到10萬元。老人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到肚子裡,“咱農民現在看病報銷也相當給力!”
2018年,本市整合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兩項制度,構建起全市統籌、城鄉統一的居民醫保制度。農民也有了社保卡,到定點醫院看病持卡能實時結算,不再先行墊付醫療費,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
2020年7月,家住懷柔區渤海鎮鐵礦峪村的七旬老人劉佔蘭展示自己的社保卡和居民健康卡。方非攝
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統一後,參保人員在2019年達到398.6萬人。門診實際補償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封頂線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住院實際補償比例提高了8個百分點;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對一些特困供養人員、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員等,大病保險政策進一步傾斜,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再提高5個百分點;常見病、罕見病及一些癌症昂貴藥品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2020年,市財政繼續加大對城鄉居民醫保補助力度,人均財政補助在1430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000元。基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由2000家左右增加到近3000家,就醫範圍進一步擴大……作為兜底性醫療保障制度,本市城鄉居民醫保已初步形成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2017年8月,體育館路街道將東西四塊玉地區拆遷遺留的違建拆除,建起社群健身樂園。孫戉攝
2012年5月,密雲鼓樓街道的乒乓球廣場上由南至北整齊地擺放著幾十張球檯,每天清晨,周邊居民都會來這裡“操練”起來。袁學進攝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本市城市慢跑、步行道、綠道的人均長度持續提升,各種全民健身活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僅2019年,北京新建健走步道就達150餘公里,市民身邊體育場地設施進一步完善,1300餘萬人次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群眾冰雪運動覆蓋人群進一步擴大。北京人正在以健康的體魄、飽滿的熱情,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2014年8月,空竹愛好者在“全民健身挑戰日”園博園主會場展示民間健身專案。孫戉攝
【專家點評】
病有所醫觸及“健康扶貧”硬核
穆光宗
發展以人為本,人以健康為本。健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和前提,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題中應有之義。作為首善之區,北京在為全民健康保駕護航方面成就卓著、可圈可點。北京在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統一和完善以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病有所醫觸及了當下“健康扶貧”的硬核,彰顯了經濟和非經濟、民生和發展等多重意義。
引導大眾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在這方面社會力量責無旁貸。從健康管理的角度看,北京人包括了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和病患人群三類亞人口,雖然彼此邊界並不一定很清晰,然而三類人群需要相互聯絡但又有不同側重點的健康促進策略卻是無疑的。對於第一類人群而言,健康促進始於疾病預防;對於第二類人群而言,疾病預防重在健康儲蓄;對於第三類人群而言,疾病治療須醫療質量和生活品質相得益彰。總之,城鄉奔小康,幸福又健康!
(作者為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
製圖:王晨瑀
圖片蒐集:石寧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