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嚴酷現實,馬爾地夫政府和荷蘭建築公司宣佈了一個極具野心的專案——馬爾地夫首座漂浮城市。6月,馬爾地夫漂浮城市首批公寓已初步建成。
近期,設計馬爾地夫漂浮城市的建築公司Waterstudio的創始人和執行長科恩·奧爾修斯(Koen Olthuis)接受了新京報採訪。他表示,漂浮城市,可以讓馬爾地夫人從氣候難民變成氣候革新者,同時,這座城市將沿襲馬爾地夫百年前的建築特色,慶祝馬爾地夫的古老文化。
奧爾修斯強調,世界各地城市都面臨著城市病的難題,而要適應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充滿可能性的漂浮城市或是人類需要的答案。
新京報記者專訪設計馬爾地夫漂浮城市的建築公司Waterstudio的創始人和執行長科恩·奧爾修斯(Koen Olthuis)。新京報地球連線出品
從氣候難民到氣候革新者
新京報:馬爾地夫漂浮城市的構想是如何成形的?你們如何說服馬爾地夫政府?
科恩·奧爾修斯:馬爾地夫由約1100座小島組成,其中80%的地區海拔僅為1米。馬爾地夫需要解決海平面上升這一嚴重問題。
約10年前,我們就與馬爾地夫政府建立聯絡。對其而言,他們可選擇將居民移民至海拔更高的國家,或運用新技術找到出路。我們向他們提供了一個方案:透過荷蘭漂浮建築的技術,建造漂浮城市,讓馬爾地夫人從氣候難民變成氣候革新者。
新京報:建築馬爾地夫漂浮城市,將會使用哪些最新技術?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漂浮建築專案嗎?
科恩·奧爾修斯:我們會使用(荷蘭)漂浮建築的相關技術,在能源方面,我們會抽取700米深的海水(水溫只有5℃),它們將如同空調一樣對城市進行冷卻。
這將是迄今最大的一個漂浮建築專案——一個(完整的)城市,設施齊全,包括房屋,還有學校、商店、體育設施等等,17公里的漂浮道路將會穿梭期間。
荷蘭建築公司Waterstudio創始人和執行長科恩·奧爾修斯。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新漂浮城市將是可持續的,你們如何保證這一點?
科恩·奧爾修斯:我們必須保證城市可以自產能源並處理汙水,這部分我們運用的都是現有技術,同時,我們需要減少漂浮城市的能源需求和生產的垃圾量。
首先,這個城市是建在水上的,這意味著一直會有海風降低溫度,漂浮城市的氣溫比首都馬累低2℃-3℃。
其次,我們想要建造絕緣房屋。隔熱層將保證房屋一旦得到冷卻,就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不會使用混凝土牆,而會在牆中使用絕緣的聚苯乙烯泡沫塑膠,以保證房屋輕巧且堅固。同時我們還會採取海水冷卻、太陽能供能等技術。
其實,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不是生產能源,而是儲存能源——我們必須為夜間或高峰的情況做好準備,因此我們正專注(改善)街道的電池系統,試圖儘可能提高儲存能源量。
新京報:要提高電池的能源儲蓄量,也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
科恩·奧爾修斯:是的,我們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這個漂浮城市將會很靈活。我們可以觀察世界上各個城市的最新技術,並將其應用到這個城市裡。
新京報:對業餘者而言,漂浮城市聽起來像一艘大船。你們如何確保其漂浮而不會偏離位置?
科恩·奧爾修斯:為此,我們用一種高蹺結構固定在城市下方,這種情況下,城市可以垂直、但不會水平移動。整個城市將用大概190個這樣的高蹺固定住,高蹺(橫截面)直徑約為1.2米,它們將允許城市在4.5-5米的範圍內垂直移動。
這也是我們在荷蘭設計漂浮建築時採用的技術。這些“高蹺”並不是在支撐城市,而是確保其不會因風浪而移走,真正支撐城市的還是水。荷蘭工程師透過風、波浪的相關資料進行計算,確認“高蹺”的具體設計,以確保城市被錨定在一個位置。
( 注:漂浮城市與一個巨大的水下船體相連線,船體下方透過可伸縮的高蹺結構固定在海床上。)
“對馬爾地夫古老文化的慶祝”
新京報:你可以描繪馬爾地夫漂浮城市居民一天的生活嗎?
科恩·奧爾修斯:現在,漂浮城市一詞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但每個漂浮城市都不同,在東京、邁阿密等各個地方的漂浮城市都和馬爾地夫不同。每個地方都需要一個與其文化相連線的漂浮城市。
馬爾地夫政府想要我們設計一座馬爾地夫“100年前”的城市,它將是對馬爾地夫古老文化的慶祝,這裡房屋五彩繽紛,水邊都是佈滿沙子的道路。
這裡居民的生活並不會和其他城市大相徑庭,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在“漂浮”。從首都馬累,你可以乘船從運河到達漂浮城市,這跟水上運輸極其普遍的威尼斯類似。想與朋友會面時,你可以走過沙路,也可以乘坐水上計程車。
但是,這裡與高度擁擠的首都馬累不同。在馬累,房屋資源緊張,許多人結婚後也必須和父母同住,而在漂浮城市,你不必和三代人擠在一個公寓裡。
新京報:馬爾地夫一直被譽為旅遊者眼中的天堂,所以漂浮城市的打造也考慮到這一點。
科恩·奧爾修斯:這裡是旅遊者的天堂,但也必須是馬爾地夫人的天堂。
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面臨著極度擁擠的問題,人們為空間而爭,而我們是城市醫生,水便是我們的良方,我們將以可持續、綠色和生態友好的方式,在水上延伸城市。
海嘯發生時,城市將如同一張漂浮毛毯
新京報:目前城市的建築進展如何?
科恩·奧爾修斯:為了保護潟湖的生態環境,我們不會在潟湖上開始建築工程,而是在其他地區建成一個模組後透過水上運輸至潟湖,然後將它們連線起來,讓城市逐步成型。
一個模組如同一條街,上面連線著大約10個房屋。我們剛建好漂浮城市的第一個模組,這個模組7月會被運輸至潟湖,大規模的生產和運輸將會從明年1月開始。從2023年開始5年內,我們每年預計平均運輸1000個房屋到潟湖。
我們現在正進行組裝的準備工作,即在馬累附近找到合適的幹船塢,以做好準備開始組裝、建築和運輸。這部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新京報:設計建築馬爾地夫漂浮城市的過程中,最具挑戰的是什麼?
科恩·奧爾修斯:運輸和建築材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印度洋周圍幾乎一無所有,為此,我們必須確保建築材料的供應。
新京報:建築漂浮城市,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和不斷上升的海平面。這個城市將如何抵抗自然災害?
科恩·奧爾修斯:對漂浮城市來說,洪災永遠不會是問題。因為當海平面上升時,整個城市也將可以上下移動。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比如海嘯這樣的極端氣候現象。
海嘯發生時,波浪或可高達60釐米到80釐米,而在設計城市時,我們工程師確保漂浮城市可往上快速移動80釐米,如同一個漂浮的毛毯。居民會感受到來勢洶洶的海嘯,但海嘯不會對漂浮城市產生毀滅性影響。
漂浮建築是未來嗎?
新京報:Waterstudio建築公司曾完成或正建設其他漂浮建築專案嗎?
科恩·奧爾修斯:我們正在法國里昂建造一個漂浮劇院,預計十月完工。在巴拿馬,我們建立了一個漂浮海港,現在他們想建立多個漂浮海港,並且擴大規模。
美國邁阿密的氣候極端,時有颶風。我們在那建造漂浮房屋,透過“高蹺”將房屋推出水面(以減輕極端氣候的影響)。此外還有荷蘭的漂浮社群、挪威的漂浮公園等。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面臨城市擁擠問題,而我們的建築和技術可以幫助改善城市(機能)。
不過,我認為最有趣的是:漂浮建築開拓了一個嶄新的視野。我們的選擇不再只有一個必須百年內不變的靜態城市。
漂浮城市提供了很多可能性,你可以移動、旋轉它,你可以在城市增減特定功能。比如說,你可以租用一個(漂浮)體育場或辦公樓,但20年後又可以把它移到其他地方,這種靈活性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
新京報:你們宣稱馬爾地夫漂浮城市將是世界上首座真正的漂浮城市。韓國此前也宣佈過類似計劃,也稱其專案為首座漂浮城市。馬爾地夫漂浮城市與其有何不同?
科恩·奧爾修斯:我們的專案宣佈至今已經一年了,而釜山的漂浮專案,比起城市,更像是個城市的延伸社群。最重要的不同還是兩者的規模,我們將會有5000個房屋,馬爾地夫漂浮城市還是和當地政府合作的專案。
其實,我們和韓國漂浮公司的有關方都互相認識。永遠會有哪個是首個漂浮城市的爭論,但我(還是)可以說,馬爾地夫漂浮城市將是首座漂浮城市。
同時,我想強調,漂浮建築專案越來越普遍是件好事。我們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的建築師和開發商進入水上建築的領域。這是個龐大的市場。
我們必須為不斷膨脹的城市提供解決方案,保證人們可以承擔漂浮建築物的生活開支。這是一個面對所有人,而非只是有錢人的專案。(當參與者更多時,其間競爭更容易促進降低漂浮建築物的成本。)
新京報:你提到關於普通民眾在漂浮建築物上的生活成本,有評論指出,漂浮建築在這方面和其規模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科恩·奧爾修斯:是的,創新型建築一開始必定耗費巨大,而這部分支出必然由高收入階層承擔。
但我們可以觀察到,漂浮建築的社群越來越密集,漂浮公寓越來越小,其費用也在降低。我們會繼續建築漂浮公寓,其成本會逐步降低,大規模的生產和重複對此至關重要。降低漂浮建築的負擔成本,是漂浮建築物的下一個重要目標。
新京報:你覺得漂浮建築整體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科恩·奧爾修斯:法律框架。在每個城市,漂浮建築物的建立都需要得到當局相應的區域劃分。為此,我們需要和當局解釋漂浮房屋的稅收制度、如何與電網連線、溝通如何購買或租用海床地塊等等。
(推廣)漂浮建築物,需要世界各地標準化的一個法律框架。這或跟高層建築類似,100年前,我們並沒有高樓大廈,隨著電梯的發明,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開始,還有人討論誰擁有空氣?我們是否可以在地塊上建設10層的房屋?但現在這已經十分常見。世界各地的法律中,你都可以找到建築高樓的相關規定。
(當海域相關標準化法律建立起來後),我們的“藍色城市”也將如此。
新京報:你覺得漂浮城市會成為一種未來全球性的趨勢嗎?
科恩·奧爾修斯:是的。這不僅僅因為我熱愛建築,而是因為所有的大城市都面臨城市病,而且還有全球變暖、上升的海平線方面的氣候挑戰。
我們需要安全、空間和靈活度。作為一個建築師,如果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設計社群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一切瞬息萬變,政治、經濟、技術和氣候各方面的變化使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非常靈活,水上建築物給了我們很多改變未來的空間。
這將是一個大家都會跟隨的大趨勢,但我們需要一個像馬爾地夫漂浮城市一樣的範例,證明我們在經濟上可以承擔漂浮建築、且其工程高效、對生態友好。這是一個提供給大多數人、而非少數(富)人的答案。
新京報:2003年你便創立了Waterstudio,一個專注於水上建築的公司。這個概念現在聽起來仍然非常新穎。
科恩·奧爾修斯:我們來自荷蘭,這是一個“人造”國家,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與水作鬥爭,但我們發現與水共存也是一種可能性,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建築。
面臨這個挑戰的不只是荷蘭,邁阿密、紐約曼哈頓、東京、上海等等,每個沿河海的城市和地區都面臨類似問題。因此,我們這個擁有瘋狂想法的辦公室,變得更加主流化。現在或有成千上萬的建築師專注於水上建築,我們非常高興能成為第一批中的一員。
新京報記者 侯吳婷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