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遇見,卻無法預見。愛無處不在,幸福就在你我身邊。都說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人窮極一生卻沒有相遇,有人一轉身就與人相愛一生。愛情是一份緣分,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愛是不受地域與年齡的限制。有的人相愛卻兩地分居,有的人相愛卻年齡相差極大,還有的人相愛卻相隔著生死。
在民國時期,就有著這樣一對夫妻,丈夫是翻譯界的泰山北斗,妻子是英籍美女漢學專家。在當時,這樣一對相隔著國籍的夫妻,所有認識和不認識他們的人都看不太認可,認為他們不太長久。他們毅然決然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們的愛情超越了世俗,跨越了國界,他們之間是愛人,是朋友,更是親人。先扶相持長達60年之久。他們就是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
正當年少
相愛的日子總是甜蜜幸福的。戴乃迭出生於英國的富裕家庭,但是從小她就生活在中國,直到七歲才和父母回到英國。從小接觸中國文化的戴乃迭非常喜歡中國。在她成長的過程也沒有放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戴乃迭才思敏捷,十八歲就考入了著名的牛津大學,在這裡他遇到了楊憲益。當時的楊憲益是在津大學擔任中國學生會的主席,而戴乃迭正是主席的秘書。因為工作的關係,二人經常會見面。正如老祖宗說的日久生情,戴乃迭與楊憲益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在封建社會,楊憲益就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對於楊憲益的家人來說,娶這樣一個英國女孩是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戴乃迭的家庭裡也是如此,當時的中國風雨縹緲,社會動盪不安,對於女孩子來說,離開自己生長的故鄉,遠赴千里之外的國家,不管是任何人都不會放心。甚至戴乃迭的母親當場放話,如果戴乃迭嫁給楊憲益,跟隨楊憲益回中國,那麼戴乃迭這一生肯定不會順利。當時的楊憲益和戴乃迭堅定住了自己的立場,在父母與親朋好友的反對下,他們牽著彼此的雙手,面帶微笑走入了生活的新篇章。
婚後的生活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做最好。婚後的兩個人相愛相知,在生活上,二人幸福美滿,共同生育了一兒兩女。在工作中,楊憲益和戴乃迭開始了他們的翻譯工作。當時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許多外來文化開始湧入中國。相對於外文翻譯中文來說,中文翻譯外文就顯得較弱。面對這一現象,楊憲益和戴乃迭覺得自己可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奉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他們開始將中國文學翻譯成翻譯成英文,《離騷》、《水滸》、《紅樓》……兩人共同翻譯的中國傳統文學多達上百種。這對當時中國文化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瞭解中國文化。
在建國後, 戴乃迭與楊憲益繼續從事翻譯工作,又翻譯出了《長生殿》、《白毛女》等優秀的作品。與愛人一起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無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會有起有落,考驗著人們的內心。特別是在動盪年代的中國,作為一名英國人,在中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幸好戴乃迭是一個非常樂觀自信的人,她曾經說過,我不怕磨難多,那是上蒼在嫉妒我們的愛情太美。
如果人生如初見,那麼一定會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這一點戴乃迭做到了,在她心中,她的丈夫楊憲益永遠都是當初牛津大學初次相見時那個樣子,風度翩翩,才華橫溢。哪怕經過了歲月的摧殘,風雨的打擊,她對楊憲益的愛永遠都是少女時那樣熾烈。
生命的考驗
或許是二人之間的濃情蜜意讓老天爺也嫉妒了。戴乃迭和楊憲益兩人唯一的兒子,卻因為家庭的原因而精神逐漸失常,在某天趁人不注意用汽油點火自焚。此時的戴乃迭已是六十歲的老人,白髮人送黑髮人,痛失愛子對戴乃迭打擊非常大,身體也因此也漸漸變差,後來競得了老年痴呆症。縱容如此,楊憲益也沒有放棄。妻子與兒子出事對於楊憲益來說,同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個堅強的男人毅然接受住了命運對他的考驗。他默默陪伴在妻子左右,和妻子一起安然地走過了餘生。
正如戴乃迭的母親所言,戴乃迭的一生並不順利,在她的晚年發生了兒子的悲慘事件,但戴乃迭並不後悔,她不後悔嫁給了楊憲益,亦後悔放棄在英國的生活與家人,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並在此定居。戴乃迭與楊憲益在所有人都不贊同的情況下,相濡以沫度過了半個世紀,其實這是一場豪賭。戴乃迭用自己的一生去做賭注,賭她與楊憲益之間的愛情,賭她自己的堅持,賭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對他們愛情的包容。事實證明,她賭對了。楊憲益是一個非常有責任的男人,哪怕生活對他們有再大的考驗,他亦不離不棄。
楊憲益的一生是幸福的,哪怕家人對他有再大的不滿,他贏得了一個女人對他的滿腔愛意。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在他的身後,都有一個女人默默地支援他,鼓勵他,一輩子。在這場跨國愛情中,留給世人的是一段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愛情佳話。而在弘揚中國文化這條道路上,我們也應時刻不要忘記戴乃迭所做出的貢獻。生活給了我們很多的不如意,但是生下來就要活下去。如果不繼續,你怎麼知道風雨後怎麼不會有彩虹,又怎麼會知道這不是生活在給你幸福之前的最後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