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恐怖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影響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兩大因素,此言不虛。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存在這種現象。所謂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是人性。你會發現,除了時代在變,時移世易,所唯一不變的就是人性。
“彼竊鉤者盜,竊國者侯”,權力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最大的慾望。即便是富有四海的天子也不例外,他想要更多的土地,還想要活的更久,以便可以世世代代能夠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有時候讀歷史,你會覺得非常有趣,它折射出的往往是現實,這時你便會會心的一笑。
我們回到戰國時期,看看當時的這場“恐怖主義”活動。
上圖_ 公元前403年的趙魏韓 (三家分晉)
說道戰國,我們不得不從“三家分晉”開始,因為自此以後,戰國時期有了七個強國,即秦楚燕韓趙魏齊。起初秦國還比較落後,中原各國目之為夷狄。所謂“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楚國雖然在七國之中國土面積最大,但處蠻夷,歷來是被看作蠻人,不被各國承認為“文明國家”,在國際上沒有外交地位。
至於韓趙魏三家,本是晉國的大夫,三家瓜分了晉國,因此顯得勢均力敵,他們自詡為根正苗紅的中原之國,因此一個個都非常驕傲。至於燕國,雖然偏僻了一點,但畢竟人家姓姬,出身也好。且長期防禦匈奴,因此當地民風剽悍,以至於人們感慨道“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還有齊國,瀕臨渤海,有漁鹽之利,因此在七個國家裡是最富的。此時的國際環境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
上圖_ 李悝(kuī)(前455—前395年),魏國安邑人
魏文侯時期,孔子的弟子子夏於魏國西河地區講學,一時間培養出很多賢才,包括法家的重要人物——李悝。
由於魏國率先變法,因此漸漸強盛起來,對秦國造成壓力。尤其是在秦孝公以前,秦國對於魏國是根本無招架之力的。此時遠在東方的齊國,不僅是經濟強國,還是文化強國,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實鮮有人知道,這其實是指齊國的“稷下學宮”。
據史書記載,當時極盛時期,齊國的“稷下先生”就有七十多位。這些人都是各個學派的大師,因此齊國的實力是絕不可小覷的,看起來最有實力統一天下。
上圖_ 戰國七雄
至於韓國吧,一直就不太強,後來便逐漸的衰弱了,沒有了稱霸的野心,只求自保而已。
燕國有過燕王噲讓國的事件,導致國家一度陷入混亂,使得齊國趁機而入,整個燕國有亡國之虞。後來燕昭王廣求賢才,尤其是在名將樂毅的率領下,連下齊國七十餘城,使得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小地方。之後還是因為樂毅被撤換,田單用“火牛計”大破齊軍才扭轉了局勢,齊國免於亡國,但自此之後變得一蹶不振。
至於趙國呢,有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透過一系列改革使得趙國軍事實力大增,出現過李牧、廉頗等名將,也有藺相如等名相。
上圖_ 戰國商鞅方升,作為量器,它200毫升的容積是商鞅統一度量衡所規定的標準“1升”
上圖_ 記錄商鞅變法後耕作景象的石刻
然而,因為一件事,一切都變了。那就是商鞅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國力大增,使山東六國感到了空前的壓力,人們直呼“虎狼之邦”。
秦國強大之後,自然要東出,那麼魏國就首當其衝,可是此時的魏國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結果我們也知道了,那就是魏惠王遷都大梁,也就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梁惠王。到了秦惠文王時期,秦國繼承了商鞅變法的基本國策,國力進一步提升。
尤其是秦國出了一位戰神——白起。在他的率領下,楚國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力,只能遷都。至於趙國,長平一戰,被秦軍坑殺40多萬,此後根本毫無還手之力。此時,能夠與秦國抗衡的也就是齊國了,這時候,秦王與齊王分別為“西帝”和“東帝”。此時的國際格局呈現出兩極化的態勢,即以秦國為首的進攻派,所採取的戰略是“連橫”;而以六國組成聯盟的防禦派,所採取的戰略是“合縱”。這有點類似於近代歐洲各國實行的“大陸均勢”政策。
上圖_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
秦惠文王以後,經過了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再到秦始皇,經過了五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實現了“一超多強”,國際政治格局變成了一極化。而後呢,自然是要統一天下。於是秦軍採取了各個擊破、分化瓦解的策略。“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之後又攻趙,圍邯鄲城,結果也是得趙王遷,趙國滅亡。“引兵欲攻燕”,兵鋒直指燕國。這時候燕太子丹非常的害怕,決定招募刺客,透過刺殺的手段來阻止秦國滅燕。
燕太子丹找到了荊軻,囑咐他去刺殺秦始皇。那時候沒有“炸彈”,可是有淬了毒的匕首,這屬於近身肉搏,因此荊軻去刺殺秦始皇是沒打算回來的,也就是說這是一次“自殺式襲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可見荊軻是準備好了捨身的打算。故事讀到這裡我們覺得很悲壯,覺得荊軻是一位義士。
上圖_ 荊軻刺秦王
這種解讀當然無可厚非,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不必拘泥於這種敘事套路,因為我們的視角比古人看的更寬廣。秦國實行“霸權主義”的政策,想要一統天下,先後滅掉韓國和趙國,讓作為弱國的燕國非常害怕。如果透過正面的軍事鬥爭,則無異於以卵擊石。那麼該怎麼辦呢?只有採取刺殺的形式,即派一個死士透過自殺式襲擊來阻止霸權主義。
試問有誰不愛惜生命,願意自殺式襲擊呢?這都是迫不得已。回到荊軻的時代也是如此,荊軻難道不怕死嗎?不是的,是因為秦國的霸權主義威脅到了燕國的安危,燕國才不得已採取的無奈之舉。儘管是螳臂當車,但讀來令人泣涕!
文:甪里先生
參考資料:《戰國策》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