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6條溝通技巧轉給家長

轉載自澎湃新聞錢志亮常聽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其實更多的是父母說話方式欠妥。如果懂得耐心、冷靜、有智慧地跟孩子好好說話,不但孩子樂於接受,也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學會控制情緒,跟別人好好說話。
父母什麼樣的說話方式最令孩子反感?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好好說話?一起來看看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錢志亮老師的建議。

1.問責不如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6條溝通技巧轉給家長
“怎麼又看電視?”

“你到底吃不吃飯?”

當孩子被問責時,注意力轉移到父母的情緒上,很難有清晰的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更多是想著逃離。

孩子犯錯了,重在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洩不滿。經常指責,會讓孩子害怕,不敢也不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

“你是現在關電視,還是過五分鐘關?”

“你是自己盛飯還是我給你盛?”

給孩子有限的選擇,繞開硬碰硬,有利於引導孩子做出父母期望的行為。

2.給出具體確切的行為指令

“你看看你啊,自己房間不知道收拾一下嗎,知不知道媽媽每天又要工作還要照顧你,你就不知道心疼一下媽媽······”

父母苦口婆心的嘮叨、說教,很多時候都是無用功,被孩子自動過濾掉了,甚至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逆反。

有時候孩子達不到父母想要的,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給孩子具體確切的指令,“你是個大孩子啦,可以嘗試每週把自己房間收拾一下”。或是自己將正確的做法演示給孩子看,教孩子整理房間的方法,勝過嘮叨一萬遍。

3.寄予希望比命令更有效
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6條溝通技巧轉給家長
“去把碗筷收拾了。”

“把垃圾倒了。”

生硬、強迫的命令語氣容易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你要我往東,我偏要往西。

家長可以透過描述事實的方法,“垃圾桶滿了哦”,引導孩子自己思考該做出什麼行動,這種自發性的行為更有利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透過寄予希望的方式,比如“如果你能自己收拾房間了,媽媽會為你感到特別驕傲”。

這種給出對孩子的期待的方法,激發了孩子的內驅力,孩子不自覺會想著為達到父母的期望而努力。

4.主觀評判最傷人

“是你先動手的吧。”

“肯定是你弄壞的!”

父母經常愛自以為是地判斷事情,一遇到事情就不分青紅皂白怪到孩子身上,只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當親子之間信任不再,父母的威信力也就無從談起,孩子當然會對父母管教視若無睹。

不管遇到什麼事,父母不要先入為主地去評判事情真相,給孩子描述和解釋的機會,這樣才能明白他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心理需求。比如看到杯子摔碎在地,不要說:“是你乾的吧!”,問問孩子“怎麼杯子摔了呀?”,聽聽孩子的描述,再給他正確的引導。

5.直接否定不明智

“真是膽小。”

“這都做不好,還能有什麼用。”

“笨死了!”

父母再怎麼生氣,也不要直接去否定孩子。沒有人喜歡跟總是否定自己的人交流。做父母的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相反他們的心思有時候更加敏感纖細,我們要懂得體會孩子的感受。

哪怕是批評孩子也要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孩子的某個行為錯了,與其直接批評否定他,不如說出這種行為造成的後果和給別人帶來的感受,避免攻擊孩子的人格。

6.注重身體語言
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6條溝通技巧轉給家長
當孩子情緒不佳,或者父母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好好說話時,不妨利用身體語言傳達對孩子的關心與愛。
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真切的擁抱,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等到孩子平靜下來,思路清晰了,這時候進行恰當的教育和引導是效果最好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14 字。

轉載請註明: 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6條溝通技巧轉給家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