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爐新規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央行釋出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網路支付出臺一系列新規,其中包括對網路支付進行限額———網路第三方支付每個客戶所有賬戶每天限額5000元,而類似於目前微信紅包等的支付方式,日累計金額更是不得超過1000元。此外,包括理財在內的綜合性賬戶一年不得超過20萬元。

  這意味未來大部分使用者透過第三方支付賬戶進行網路消費時,每日的累計消費金額總計不能超過5000元,每年則不能超過20萬元。

  關於央行限額網路支付的訊息,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坊間流傳。但在過去的一年,檔案由於引起業內巨大的反彈一度在業內幾度徵求意見後,監管未再提及。不過7月31日晚間,央行在其官網掛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一下子讓這個消沉的訊息再度在業內炸開了鍋。

  7月的最後一天,央行釋出了第三方支付新規的徵求意見稿,如果按照新規實施,未來人們在進行網上支付時,將會面臨更多限制,當然,央行的舉措主要是為了保證網上購物的安全,減少持卡人被盜刷的風險,那麼有沒有辦法在能保證交易安全的前提下能讓持卡人愉快購物的小技巧呢?筆者拋磚引玉略說一二。

  

  第一大變化是快捷支付將受到限制。根據新規,在沒有銀行驗證情況下,今後第三方支付快捷支付的限額將只有200元,這讓很多網上購物只能透過網上銀行支付的方式實現。雖然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方式被限制,但並非持卡人的快捷支付之路將會就此擱淺。筆者發現,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就有自己的快捷支付,叫做工銀e支付,而且筆者認為,既然市場上存在快捷支付需要,自然會有商業銀行補充這一市場,未來必將會有更多的商業銀行推出自己的快捷支付。那麼持卡人未來可以使用銀行提供的快捷支付服務,短期來看,工商銀行的快捷支付將是可行的備選方案。

  第二是大額付款的不便。新的第三方支付規定顯示,持卡人只能把自己的錢轉賬給自己的賬戶,不能轉賬給其他人,這一問題可以用手機銀行彌補,各銀行都在推廣自己的手機銀行,而且手機銀行轉賬匯款還有很大的優惠,多數手機銀行目前都是免費轉賬,手機銀行惟一的缺點就是安全的擔憂,即手機一旦丟失,假如持卡人僅僅使用手機動態密碼來驗證身份,那麼持卡人的資金將面臨極大風險。好在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了基於音訊口的手機U盾,這將能保證手機銀行的安全,持卡人將能夠隨時使用手機銀行轉賬付款,這也能彌補以前手機支付的便捷性。

  第三是全年累計20萬元的第三方網上支付限額。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每年10萬元或者20萬元的網上消費應該足足夠用了,否則一定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花錢太沒有規劃。但對於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20萬元的限額恐怕有點少。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使用手機銀行付款,二是多辦幾個賬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20萬元限制問題。

  總的來說,當前持卡人被盜刷的問題非常嚴重,僅僅使用手機驗證碼就能完成網上支付的辦法確實讓很多風險意識薄弱的持卡人損失慘重,而且一旦銀行卡資金可以被盜走,將是持卡人一家的噩夢。央行新規的推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持卡人帶來了不便,但卻能夠有效保護持卡人的資金安全,這才是最重要的。當然,筆者也認為,支付安全問題也不應該一刀切,假如投資者本人持身份證到銀行要求開通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又能完成央行要求的安全考試並簽署風險解釋書,還是應該允許持卡人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及其他手機支付服務的。

新聞閣:http://www.xinwenge.net/

  首先,焦點還是限額問題。

  更多的消費者就此認為“網路支付最高只能5000元”。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聯想到兩天前剛剛網購了一臺空調,花了1萬多,連連感嘆好險。大熱天的,難道我要買5000元以上的商品只能去跑商場了?

  央行昨天對此回應稱系誤讀,該規定僅規範個人客戶使用支付賬戶“餘額”付款的交易,客戶使用銀行賬戶付款的交易則不受該限制,不受限的還包括“商業銀行閘道器支付”、“銀行卡快捷支付”等模式。

  央行人士舉例稱,如果消費者在支付寶上買一臺價值6000元的手機,碰巧他的支付寶賬戶有6000元,但根據規定,其單日消費限額只有5000元,怎麼辦?其實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扣款會優先從消費者的支付寶賬戶扣除5000元,剩下的1000元部分會從消費者之前繫結的銀行卡賬戶中扣除。

  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限額管理滿足絕大部分客戶付款需求。根據對國內典型代表性支付機構2014年網路支付業務資料的分析,2014年,61.3%的個人客戶使用支付賬戶餘額進行消費、轉賬、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等(即《辦法》規定的綜合類支付賬戶)全年累計付款金額不超過1000元,80.12%的個人客戶不超過5000元,98.5%的個人客戶不超過20萬元;72.31%的個人客戶支付賬戶餘額僅用於購物消費(即《辦法》規定的消費類支付賬戶)全年累計付款金額不超過1000元,92%的個人客戶不超過5000元,99.72%的個人客戶不超過10萬元。因此,《辦法》對綜合類支付賬戶、消費類支付賬戶分別規定的年累計20萬元、10萬元限額,對不同安全級別的支付指令驗證方式分別設定的單日付款不超過5000元、1000元的限額。

  你們城裡人真會玩啊,原來限額的出臺是這麼個邏輯:滿足了80%的使用者,滿足了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這就行了啊?

  按照這個邏輯,應該統計下,全國80%的居民每頓飯不超過多少。作為一個好事者,我查到了一個統計:外出吃一頓正餐,在長春人均70元,烏魯木齊人均81元,而在上海得花費100元,位居全國31個城市餐飲單次人均價格排名之首,比排名第二的北京高出了13元。

  得嘞,那就按照上海人的最高標準也來設定個限額,“透過第三方飯店吃飯時,每人每頓飯的累計消費金額總計不能超過100元。”如果你想吃頓200塊錢的午飯,你可以先在第三方飯店吃100塊錢的,先吃個半飽,剩下的,有勞您再移步到國營飯店去吃,國營飯店裡吃飯不設限額。

  以此類推,應該一口氣規定完:理髮費的限額、打車費的限額、洗腳費的限額、醫藥費的限額、K歌費的限額……世界終於清靜了。

  除了限額之外,輿論的第二個焦點是:發微信紅包要找5個機構開證明。

  因為按照央行意見稿的第十六條規定,支付機構給個人開戶,如果是消費類賬戶,需要三個機構為使用者做身份多重交叉驗證,而且消費類賬戶只能用於消費或往個人銀行賬戶提現。如果是具備理財、轉賬功能的綜合賬戶,則需要五個機構來驗證。微信紅包這樣的功能屬於轉賬的範疇,要發紅包,首先需要五種方式交叉驗證,開戶的成本非常高。

  目前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主流的支付機構,都還達不到央行的規定,而且,這一規定對非銀行類支付機構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命的是,身份認證指的不是密碼等安全手段,而是公安、稅務、工商、銀行、教育機構、居委會等能證明你身份的機構。

  更要命的是,一旦辦法正式出臺,所有支付賬戶包括已經開通的賬戶都要執行,影響的不僅僅是新開立支付賬戶的人,幾億存量的支付使用者都會面臨四處補齊證明材料的大麻煩。

  在某網站上,一個使用者的評論得到了很多的贊同,這個使用者的評論是——銀行競爭不過別人,又不想放棄“手續費”,竟然用權力限制別人客戶花錢,央行這個裁判都赤裸上陣去踢球,吃相太難看了。

  除了網友針對自身利益的吐槽,央行的這個規定可能還帶來惡劣的後果,人們無法進行自由消費,購物支付體驗的繁瑣可能帶來使用者的流失,或者使用者就降低消費,網購的總體交易金額就會下降,正在快速上升期的O2O也會被打壓,火爆四方的網際網路金融也會陷入泥潭……這一切,但願是杞人憂天。

新聞閣:http://www.xinwenge.net/

  央行釋出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網路支付出臺一系列新規,其中包括對網路支付進行限額———網路第三方支付每個客戶所有賬戶每天限額5000元,而類似於目前微信紅包等的支付方式,日累計金額更是不得超過1000元。此外,包括理財在內的綜合性賬戶一年不得超過20萬元。

  這意味未來大部分使用者透過第三方支付賬戶進行網路消費時,每日的累計消費金額總計不能超過5000元,每年則不能超過20萬元。

  關於央行限額網路支付的訊息,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坊間流傳。但在過去的一年,檔案由於引起業內巨大的反彈一度在業內幾度徵求意見後,監管未再提及。不過7月31日晚間,央行在其官網掛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一下子讓這個消沉的訊息再度在業內炸開了鍋。

  7月的最後一天,央行釋出了第三方支付新規的徵求意見稿,如果按照新規實施,未來人們在進行網上支付時,將會面臨更多限制,當然,央行的舉措主要是為了保證網上購物的安全,減少持卡人被盜刷的風險,那麼有沒有辦法在能保證交易安全的前提下能讓持卡人愉快購物的小技巧呢?筆者拋磚引玉略說一二。

  

  第一大變化是快捷支付將受到限制。根據新規,在沒有銀行驗證情況下,今後第三方支付快捷支付的限額將只有200元,這讓很多網上購物只能透過網上銀行支付的方式實現。雖然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方式被限制,但並非持卡人的快捷支付之路將會就此擱淺。筆者發現,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就有自己的快捷支付,叫做工銀e支付,而且筆者認為,既然市場上存在快捷支付需要,自然會有商業銀行補充這一市場,未來必將會有更多的商業銀行推出自己的快捷支付。那麼持卡人未來可以使用銀行提供的快捷支付服務,短期來看,工商銀行的快捷支付將是可行的備選方案。

  第二是大額付款的不便。新的第三方支付規定顯示,持卡人只能把自己的錢轉賬給自己的賬戶,不能轉賬給其他人,這一問題可以用手機銀行彌補,各銀行都在推廣自己的手機銀行,而且手機銀行轉賬匯款還有很大的優惠,多數手機銀行目前都是免費轉賬,手機銀行惟一的缺點就是安全的擔憂,即手機一旦丟失,假如持卡人僅僅使用手機動態密碼來驗證身份,那麼持卡人的資金將面臨極大風險。好在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了基於音訊口的手機U盾,這將能保證手機銀行的安全,持卡人將能夠隨時使用手機銀行轉賬付款,這也能彌補以前手機支付的便捷性。

  第三是全年累計20萬元的第三方網上支付限額。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每年10萬元或者20萬元的網上消費應該足足夠用了,否則一定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花錢太沒有規劃。但對於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20萬元的限額恐怕有點少。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使用手機銀行付款,二是多辦幾個賬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20萬元限制問題。

  總的來說,當前持卡人被盜刷的問題非常嚴重,僅僅使用手機驗證碼就能完成網上支付的辦法確實讓很多風險意識薄弱的持卡人損失慘重,而且一旦銀行卡資金可以被盜走,將是持卡人一家的噩夢。央行新規的推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持卡人帶來了不便,但卻能夠有效保護持卡人的資金安全,這才是最重要的。當然,筆者也認為,支付安全問題也不應該一刀切,假如投資者本人持身份證到銀行要求開通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又能完成央行要求的安全考試並簽署風險解釋書,還是應該允許持卡人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及其他手機支付服務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625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出爐新規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