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陪姐姐一家出去吃了頓飯,姐姐家的孩子彤彤特別活躍,我們在餐廳落座後,她掙扎著要下地玩,姐姐沒管她,讓她自己玩去,她就如脫韁的野馬圍著我們跑來跑去,在差點撞到端著菜的服務員後,
姐姐意識到他這樣不行,於是嚴厲制止她在跑來跑去的行為,姐夫把彤彤撈起來放在他和姐姐中間,但是彤彤一心只想著玩,即便是坐在椅子上也不好好吃飯,右腳不時的踢踢凳子,爸爸只好用一條腿擋在了椅子外面,為的是不讓彤彤再跑出去。
我覺得很有趣,對於這個年齡的小孩子來說,應該已經懂事了,可她為什麼要做明知自己做錯了的事呢?
在彤彤不聽爸爸的話的表現中,能看出平日裡家長的管教幾乎是無效的。姐姐對她的行為完全沒辦法,爸爸說教和強壓令她抵抗,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很到長大成人的孩子,他們的諸多舉動很讓人不能理解,其中這背後就隱藏著幼年時的家庭教育問題。
那麼是什麼讓孩子偏離了正向的成長軌跡呢
有人說,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會令孩子受用一生。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書中對於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做了詳細的分析。
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說、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全著者,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正面管教家長課的意義讓數以千萬計的家長學會了"不驕縱不懲罰""和善與堅定"並行的育兒方法!
孩子的情感世界是極其細膩的,簡·尼爾森的女兒瑪麗在教育部論壇上作為發言嘉賓說的一段話讓我特別的認同。瑪麗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中感到痛苦,那麼你的方法一定是錯的”
管教孩子不應該是痛苦的,可能有人會說你管教孩子就不會生氣嗎?要知道生氣和痛苦是兩回事,生氣是短期的情緒表象,痛苦是把孩子當成了一塊心病,覺得沒有辦法和孩子相處了,孩子諸多的問題令父母感到抓狂。如果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正面管教》就剛好適合。
這本書主要是分析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方式。有些媽媽說也嘗試過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可是孩子習慣了之前的教養模式,一旦採用和善而堅定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就會更嚴重的呈現出來。有時候父母困惑於怎麼越是努力管教,孩子越是遠離自己的期望,呈現出諸多不能接受的行為,
比如頂嘴,願望不滿足時大喊大叫、情緒失控,甚至動手打父母。這本書的第一章就回答了這些讓父母頭疼的行為是如何激發的?作為父母怎麼做才能改變這一切?等問題。
是誰按下了孩子不良行為的開始鍵?家庭教育中的規則為什麼一次次被孩子巧妙的打破?
在孩子管教的挑戰面前,父母一次次使用或懲罰或縱容、或表揚或打擊、或引誘或放棄等等貌似"管用"的手段解決了眼下的尷尬,可為什麼情況似乎一直在變壞?為人父母的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嗎?
在正面管教的最重要的概念裡,孩子們更願意遵從他們的內心參與制訂的規則。正面管教要達到重要的長期效果是父母和孩子互相都不造成羞辱,
"孩子和我頂嘴,我仍然用了和善而堅定的方式,你知道嗎,過了一個小時他主動到我的房間向我道歉。"一位媽媽這樣和我談起他和孩子的改變。有些時候,對於和善不好把握尺度一不留神就到了嬌縱的邊緣。孩子和家中頂嘴,媽媽可以先走一會兒,去了另一個房間,讓你的情緒平靜下來。
稍後,你可以找孩這麼說:"寶貝兒,很抱歉你生這麼大的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的做法。今後,每當你不尊重我的時候,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