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
新華社記者鄭漢根
在這裡,中共領導人住著簡陋的窯洞,睡著土炕;在這裡,共產黨建起學校免費供貧苦孩子唸書識字;紅軍凱旋時,百姓們會送上僅有的食物犒勞他們……這是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在陝北延安採訪時看到的情景。
這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安置區(2月18日攝)。
透過斯諾的筆,西方世界第一次瞭解到了中國共產黨的真實面貌:這是一個深得民心、充滿活力、前景無限的政黨。
時空雖然已變幻,但是這個有著96年光榮歷史的政黨,依然初心未改、鬥志不減。
在她的帶領下,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世界充滿了興趣與好奇。
這是甘肅蘭石集團出口土庫曼的陸地鑽機(資料照片)。
中國道路活力何在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後的那一個……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和你在一起。”
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一個名為《我是誰》的公益廣告火爆網路。廣告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和畫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心繫老百姓、忘我奉獻的精神追求。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念念不忘立黨之本,中共得到了廣大百姓的堅定擁護,所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因此越走越寬。
“中國體制優越性最大的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鞍鋼認為。
堅定的理想信念,深遠的歷史眼光,恢弘的國際視野,卓越的執政能力和擔當氣魄,強大的自我革新的勇氣……這些獨特的精神氣質,使中共這個世界上成員最多的黨始終保持著先進性。
能夠將改革發展穩定有機統一;既有發展的長期規劃,又有實施規劃的具體舉措;能夠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有機結合起來,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越走越通暢……中國道路,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實驗。
十八大以來,中共充分展示領導力、執行力,展現自我淨化的勇氣,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英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指出,中國共產黨有生命力的原因,就是她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向前發展,極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贏得世界其他國家的敬佩。”巴西中國和亞太問題研究所所長塞維利諾・卡布拉爾說。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內的村莊(4月9日攝)。
中國製度力量何來
“美國人在那兒吵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幹了”“中國人建設新機場的速度比德國快多了”,曾經對中國百般挑剔的西方媒體和政客,如今發出越來越多的這種感嘆。
在很長時間裡,所謂的“歷史終結論”成為西方主流思想,然而如今,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制度體系,引發海內外重新發現的巨大興趣。
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有機結合;民主集中制保證有廣泛民主參與又有高效決策;制定出一個個五年規劃,並堅定付諸實施;中國政治制度能使上下同欲,集中力量辦大事……
“世界需要重新認識中國製度優勢。”法國知名學者戴維・戈塞的論斷在世界範圍內取得越來越廣泛的共識。
相比許多國家存在的人走政息、決策短視、黨派相互攻訐拆臺等問題,中國的制度優勢顯而易見。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位元指出,中國的制度優勢有利於激發發展活力並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發現,沒有其他國家能像中國那樣,既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又有短期的發展目標。
“中國共產黨這樣的政治組織、制度安排、治理方式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這是中國體制既高效又靈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樣又團結的根本所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鞍鋼說。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曾說,中國的持續成功發展不僅解決了中國問題,也為西方走出困境提供著啟示。
理論自信源頭何處
辛巴威總統內閣辦公廳副主任吉福特・穆蓬賈是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首批學員。“來中國學習治國理政的先進經驗,我的眼界更開闊,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全面、客觀和深刻。”穆蓬賈談起學習體會時說。
在強大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也建立起了堅定的理論自信。這一理論體系的構建有著明顯特質: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保持著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的傳統。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大發展理念……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有憂患意識,在看到成績和機遇的同時,也看到短板和不足;能以全域性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眼光,提出行動綱領……中共理論構建方面的更多特點,都是這個政黨理論自信的堅實基礎。
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斷言,中國倡導的政治價值觀念、社會發展模式、對外政策會在國際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和共鳴。
文化自信其來有自
“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將文化自信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從理想建構的高度上指明瞭中國道路、制度、理論的根本動力所在。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最深遠的來源,就是傳承數千年的中國文化精蘊。
這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的價值認定,這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追求,這是“內聖外王”的人生抱負,這是“參天地化育”的浩然正氣,這更是“天下大同”的美好願景。
以民為本、勇於創新、海納百川、立己達人……我們不難看到,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對中華傳統優秀精神的創新性繼承。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樣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不斷續寫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
十八大以來,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等倡議和理念,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並被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等諸多國際組織檔案中,從世界視野註解著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認為,在當前全球治理中,中國的文化和思維能夠帶來積極影響,中國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作為以和平主義和世界主義為取向的天下文明,中華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無論是從道路、制度、理論還是文化來看,中國共產黨深明自己的初心,清楚自己所走的路,合乎中國人民福祉,合乎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合乎人間大道。
這,也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的世界之問,提供了最深刻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