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智慧技術的不斷髮展,智慧網聯汽車的出現為人們的出行帶來更便捷、更舒適的駕乘體驗,但同時也會產生諸如未經授權的個人資訊和重要資料採集和外洩、企業擅自使用OTA改變車輛功能、效能以及自動駕駛系統隨機故障引發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等。近日,工信部印發了《關於加強智慧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管理意見》”),重點針對汽車資料安全、軟體升級(OTA升級)以及自動駕駛這三項備受當前社會關注的新技術提出了明確的監管要求。
規範汽車資料收集流程 保障個人資訊保安
伴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崛起,智慧網聯汽車迎來了高速發展,汽車資料安全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成為近幾年社會熱議話題。早在2018年,蔚來ES8剛剛交付不久時,就有不少車主對於蔚來ES8的隱私安全問題提出過質疑,原因在於蔚來ES8車記憶體在多個攝像頭和麥克風,可以對車主行為資訊進行實時收集,且在隱私條款中關於個人資訊的收集範圍令人不寒而慄。由於智慧網聯汽車在當時也算是新鮮事物,也引發了不小的社會關注度,而汽車資料安全問題也由此逐漸被大眾所瞭解和重視起來。另一件有關資料安全的大事件就發生在近期,主角是剛剛於6月底在美交所上市的滴滴。從滴滴的上市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全國各地的滴滴汽車中安裝了具有遠端資訊處理和其他功能以及安全硬體的智慧裝置,是有能力收集到很多使用者的重要資訊的,包括司機和乘客的身份資訊、行程資訊和行駛軌跡等以及車內攝像頭錄影資訊。7月4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通報稱,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認真整改。
透過上述兩起事件不難發現,智慧網聯汽車透過全面的資料收集功能,不僅可以採集到車內駕乘人員的行為資料,以及日常行動軌跡,還可以透過駕駛員對方向盤、剎車和油門等操作資料來對駕駛習慣進行模擬畫像,這些資料都會儲存到汽車服務商的雲端,用來最佳化駕駛體驗,改進安全性以及挖掘增值服務等。試想,如果這些個人資料被非法採集、洩露,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將會對個人隱私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為此,工信部在近期推出的《管理意見》明確指出,企業除了要“建立健全汽車資料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資料資產管理臺賬和加強個人資訊與重要資料保護,建設資料安全保護技術措施”外,還應“具備保障汽車電子電氣系統、元件和功能免受網路威脅的技術措施,具備汽車網路安全風險監測、網路安全缺陷和漏洞等發現和處置技術條件”。同時,《管理意見》還明確,“對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資訊和重要資料,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在境記憶體儲。需要向境外提供資料的,應當透過資料出境安全評估。” 這一點對於國家安全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國外廠商透過汽車產品收集大量中國駕駛員個人資料用於境外用途,其中透過大資料分析出的敏感資訊將有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巨大威脅。
事實上,今年以來,國家針對資料安全已先後出臺了多份相關檔案,包括4月底釋出的《資訊保安技術網聯汽車採集資料的安全要求(草案)》、5月中旬的《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結合此次《管理意見》的推出,充分顯示了國家層面對於汽車資料安全的重視,對於智慧網聯汽車企業將形成有力監管,規範企業在收集使用者資訊時的流程和處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隱私安全免受侵害。
OTA升級納入監管 備案制勢在必行
在智慧網聯時代,汽車電子化程度不斷加深,這也讓OTA升級成為車企對車輛進行最佳化維護和解決軟體BUG的常用手段,而消費者也對這種可不斷提升用車體驗的功能樂此不疲,但也有一些車企卻利用OTA的便利隱瞞車輛缺陷,試圖逃避責任。
簡單來說,OTA主要分為SOTA(軟體線上升級)和FOTA(韌體線上升級)兩類,而與智慧網聯汽車相關的大多是FOTA,它主要針對的是車輛控制器的系統層,可對包括數字化服務、駕駛輔助、電氣、底盤和動力系統等底層系統模組進行更新,從而讓汽車的功能迭代更加便捷。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Model 3剎車效能提升事件,早在2018年,美國《消費者報告》測試發現特斯拉Model 3的剎車距離過長,並將Model 3 的消費狀態改為了不推薦。隨後馬斯克在國外社交媒體上透露,透過OTA升級韌體後,已將Model 3的剎車距離縮短了6.1米。
一個小小的遠端升級,就可以改變車輛的效能,在震驚之餘難免有些細思極恐。這是提升車輛效能還好,要是車企偷偷降低了車輛效能怎麼辦?
據車質網近期受理的100餘宗相關投訴案例顯示,大批純電動汽車在進行OTA升級後出現續航里程縮短、動力下降等情況,車主集中反饋某車企在未告知且未經車主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對車主的車輛通過後臺OTA升級電池管理系統(BMS),從而導致汽車動力電池可用容量降低(續航里程下降),汽車輸出功率受限。車主認為該車企的行為有隱瞞車輛缺陷的嫌疑,同時還嚴重侵犯了客戶隱私。更嚴重的是,由於車輛續航里程和電機功率的改變,會造成車輛配置引數與當初在工信部申報備案時的資料出現偏差,特別是電機功率的改變,有可能被認為等同於車輛改裝,後續年檢驗車能否正常透過存在不確定性。而續航里程的下降,導致車主明明花長續航里程的錢實際使用的卻是低續航里程的產品,後期二手車的殘值率也勢必會下降,無形中對車主的個人財產造成了侵害。此外,還有車主反饋有的車企雖然明確告知要進行OTA升級,但並未明確告知車主升級的理由,以及升級的內容和升級後對車輛的影響,導致後期車輛出現問題引發車主集中維權。
另外,對於一些造車新勢力企業而言,不知是出於營銷策略還是迫於交付壓力,在車輛交付時一些功能實際上是無法使用的,只有通過後期的OTA升級才能實現。這其實也給車企留下了一些鑽漏洞的機會,有可能某次OTA升級解決的並非只有一個問題,為此也引發了不少維權事件的發生。
為了規範OTA的使用,國家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制定相關的標準。去年11月,中國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汽車遠端升級(OTA)技術召回監管的通知》,其中就明確指出,當企業採用OTA方式對已售車輛開展技術服務活動,包括消除汽車產品缺陷、實施召回時,應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備案。
此次新發布的《管理意見》,對於企業實施OTA升級做了進一步規範,強調當企業實施OTA升級前,應向工業和資訊化部備案,涉及安全、節能、環保、防盜等技術引數變更的應提前向工業和資訊化部申報,保證汽車產品生產一致性。未經審批,不得透過線上等軟體升級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車自動駕駛功能。同時,企業應向車輛使用者告知線上升級的目的、內容、所需時長、注意事項、升級結果等資訊。
隨著國家相關政策不斷推出和完善,汽車OTA備案機制正在逐步形成。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國家政策的監管下,車企再使用該項功能時,將無法再隨心所欲,必須要在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前提下,透過合法合規的流程來進行,真正地將OTA這項技術用到實處。
明確自動駕駛產品准入門檻 加強消費者教育
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與自動駕駛技術密不可分,當然這裡提到的“自動駕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更多的是指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
前不久,31歲的企業家林文欽駕駛蔚來ES8在高速路上行駛時撞上了正在作業的工程車,不幸逝世。據其好友介紹,事發時這輛車開啟了“自動駕駛”功能。據瞭解,事故中涉及到的“自動駕駛”準確名稱應該是“領航輔助駕駛(NOP)”。根據蔚來在此前宣傳中的介紹,“在NOP功能開啟以後,駕駛者能夠根據需求將盡可能多的許可權交至車輛,讓車輛根據導航路程進行自動接管駕駛。NOP可以使車輛在高精地圖覆蓋範圍內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及城市高架路段內實現自動匯入主路;在主路中巡航行駛,並智慧選擇最優車道;自動駛離主路等。”但事實上,領航輔助(NOP)功能並不是自動駕駛功能,蔚來ES8也僅處於L2級自動駕駛層面。不僅是蔚來,此前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也曾多次發生在輔助駕駛狀態下的交通事故。
事故是觸目驚心的,車企們也應該有所警醒,為了“自動駕駛”的噱頭誇大產品的實際功能,忽悠很多車主都以為自己的車擁有自動駕駛功能。事實上,即便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領頭羊特斯拉,其所宣稱的FSD(全自動駕駛)可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但實際上即使能實現也不過是L4級水平,但特斯拉卻以此為噱頭,忽悠不少車主購買,但卻又遲遲無法用得上,目前特斯拉車型都還處於L2級水平。
與汽車資料安全和OTA不同的是,“自動駕駛”牽扯到了車主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國家對此也給出了監管意見,《管理意見》明確提出了產品准入要求,“企業生產具有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採取脫手檢測等技術措施,保障駕駛員始終在執行相應的動態駕駛任務。應具有事件資料記錄系統和自動駕駛資料記錄系統,滿足相關功能、效能和安全性要求,用於事故重建、責任判定及原因分析等。” 同時,《管理意見》還要求“企業生產具有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當明確告知車輛功能及效能限制、駕駛員職責、人機互動裝置指示資訊、功能啟用及退出方法和條件等資訊。”
此次《管理意見》的出臺,有效緩解了多年來關於“自動駕駛”標準滯後的問題。在政策的監管下,對於企業生產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提出了技術要求和規範,同時也要求企業對消費者關於駕駛輔助應用的教育,並告知功能的侷限性。建議企業在後續的宣傳中不要過分強調技術層面的宣傳,更多的要多向消費者普及危險事項;而對於消費者而言,要正確認識車輛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侷限性,避免誤用和濫用。
總結:
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智慧網聯汽車也將逐步普及,而無論是資料安全還是OTA軟體升級,乃至涉及到自動駕駛的功能安全,都將是其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將嚴重阻礙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此次國家針對智慧網聯汽車出臺的《管理意見》,無疑為當下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放眼未來,與智慧網聯汽車相關的新技術將層出不窮,國家相關部門針對這些新技術的監管政策也將隨之陸續出臺,在保障消費者安全與切身利益的同時,確保智慧網聯汽車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