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少部門單位用滿意度調查作為衡量工作成效、評價工作作風的方式,收到良好效果。與此同時,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少數基層部門單位在滿意度調查過程中,出現列印“明白紙”註明“滿意”“知道”等標準答案,回答“滿意”“安全”可得現金獎勵等怪相,導致滿意度調查“變了味”。
花式“討好評”,難獲“真滿意”
“我最近接到一個單位發來的簡訊,說如果接到滿意度調查電話,讓我為家鄉代言,還說回答‘非常滿意’將激勵他們繼續前行……”中部某城市的一位市民反映,自己時常收到此類“討好評”簡訊。“若干得好、有底氣,實在不必這樣變相拉票;不願深入走訪,電話測評,有時容易變相助長虛誇之風。”
花式“討好評”,難獲“真滿意”。漫畫設計:劉旭峰 夏園園
除發簡訊“討好評”外,有的地方擔心被調查群眾“亂說話”,乾脆列印“明白紙”提供標準答案。此前,半月談記者在大別山區某村採訪,村民家裡有一張關於滿意度提升問卷調查的“明白紙”,裡面列舉11個問題,並在問題後附上“滿意”“知道”等答案。村民質疑:“答案都有了,還讓我回答啥?”
花錢“求表揚”,也是滿意度虛誇、“注水”的體現,近年來在個別地方也發生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釋出相關資訊稱,有市民反映當地政法系統下發了一份滿意度調查通知,通知提到一定不要用“還行”“不錯”“一般”等模稜兩可的語句或“不知道”“沒參加過”等負面性評價;回答“滿意”“安全”,憑錄音可得100元至300元獎勵。當地6名黨員領導幹部因滿意度調查弄虛作假被問責。
“實名制”導向、設定“附加條件”的滿意度調查,也讓調查結果準確性打了折扣。
謀求“數字政績”,得來“注水口碑”。漫畫設計:劉旭峰 夏園園
華東地區一位市民反映,自己因工作原因與當地政府部門有業務往來,年底曾接到一個滿意度調查電話。這位市民向電話調查人員詢問自己的回答是匿名還是實名,得知是“實名記錄”後,只能回答了“滿意”。
不在工作成效上下功夫,卻在“資料滿意”上動腦筋,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代替群眾填寫滿意度評價”現象。北方某市轄區一項工作被市有關部門通報指出存在“群眾滿意率低”問題,該區相關幹部在業務培訓會上,示意他人代替群眾填寫滿意度評價,落實上級整改要求敷衍應付,弄虛作假,造成不良影響。
防止滿意度調查“走過場”
對於花式“討好評”背後的滿意度虛誇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這違背了大興調查研究的初衷,把好政策的“經”給念歪了,從源頭瞭解問題真相的通道也被阻塞,這不僅影響個別部門單位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一些群眾感受最強烈、最直接的問題還可能被擱置甚至掩蓋。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滿意度資料往往成為部門考核或個人考核的重要依據,有的部門單位和幹部政績觀有偏差,千方百計提高滿意度資料,不惜弄虛作假,最終跑偏方向。
為誰辛苦為誰甜?傅曉寧 畫
一名基層工作人員表示,滿意度調查在最後考核佔比中較高,有時會高於其他項考核佔比。如果滿意度不高,會影響其所在部門最後的考核排名,結果還會被通報,所以大家很重視資料填報這個環節。
劉俊海等認為,在滿意度調查中,如此“引導”“教導”,反映出個別部門單位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讓被調查群眾容易產生只是“走個過場”的錯覺。
“不能總是套用同一種辦法。”有參與滿意度評價的工作人員表示,有的工作經常要跟群眾接觸,由於其所在崗位的特殊性,接觸到的群眾難給“好評”,若要提高滿意度,只能另想辦法。滿意度調查並非“萬金油”,若要提高工作服務的質量和工作態度,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來推動。
“滿意度電話調查資料,有時分差微乎其微。”基層幹部小印說,“兩個地方某項工作的滿意度分別是96.1%和96.3%,就0.2個百分點的差距,工作方式方法或服務態度能有多大區別?但在考核體系裡換算出分值後,排名一下子拉開距離。這一項排名低了,其他工作幹得再用心,也是白乾。”
擠幹滿意度裡的“水分”
“讓滿意度調查見實效,必須要大興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對弄虛作假者嚴肅問責。”中部某市的一位幹部說,只有收集到客觀真實的“民意”,並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才能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真正迴歸滿意度調查的“本意”。
擠幹滿意度裡的“水分” 。漫畫設計:劉旭峰 夏園園
在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範和生看來,滿意度調查的方式有待改進。一些部門單位如果一味為了群眾滿意而放棄工作原則,不利於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法治政府的執行,應當尋求更為科學、多元的評價標準。
劉俊海等專家認為,基層幹部要主動跟人民群眾建立更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求點贊”上。要正確看待點贊與批評,接納批評,瞭解背後原因和訴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多位基層幹部和群眾認為,應減少滿意度考核的“資料依賴症”,期待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真正激發工作活力。同時,各級部門單位要把功夫下在日常,把平時的工作幹好、服務做優,讓工作成效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考驗,從根本上提高群眾滿意度。
“不僅要轉變政績觀,以為民辦實事為目標,更要轉變評價工作的思路、改進方式,提高基層治理水平。”範和生建議,將群眾評價、專業機構評價、業內評價、上級部門評價等多種手段結合起來,找到更能科學反映部門工作的評價方式,真正提高工作水平,避免盲目追求數字的怪相發生。
半月談記者:姜剛 周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