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寧波某小學組織了一場最特殊的家長會,原因無他,而是這個家長會只允許爸爸參加。
這個訊息一出,在家長群裡引起了不少波動,不過當日還是有很多爸爸都如約參加了。但是教室裡沒有座位排名,爸爸只能按照孩子畫的肖像畫來自行尋找位置坐下。接下來,每位爸爸還要用一分鐘的時間來介紹自己是怎樣的一位爸爸。
除此之外,爸爸還會接收一封來自孩子的信,不少父親在看到孩子的信之後,感動流淚。據悉,這場家長會的目的是讓父親透過參加這次家長會,能夠更瞭解、關心他,讓孩子的成長父愛母愛都不缺。
在網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對於母愛的歌頌。但一提到父愛,要麼是沉默如山,要麼就是喪偶式教育。似乎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的形象都是這般統一狹隘。
在生活中也很容易能看到這樣的場景:提起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母親總是頭頭是道,事無鉅細都在關注。而輪到父親時,卻總是支支吾吾,什麼也說不出來,甚至有的爸爸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個班級。
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裡,父親和母親就各自佔據了一半。
無論缺失了哪一種,孩子的世界都會轟然倒塌。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強調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如此。
根據某調查研究表明,經常和父親相處的孩子,在社交上更具優勢,性格也會更加自信、活潑,這是母親無法做到的事情,也是無法更改的事實。
父親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當中來?
簡單來說,要做到以下這幾點:
多陪伴
陪伴是親子關係建立的基礎,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要想和孩子建立比較親密的親子關係,都離不開陪伴。但是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中,男性確實承擔了更多的經濟壓力,在陪伴孩子上可能會稍有欠缺。
再加上傳統的大男子主義思想作祟,讓他們拉不下自己作為“一家之主”的架子和孩子進行溫和親密的互動,最多也就偶爾過嘴問幾句。
這樣是不行的,孩子需要母親的陪伴,同樣也需要父親的陪伴。倘若父親總是以工作忙的藉口來推脫他,那麼久而久之他就會與父親有了隔閡感。
多溝通
如果說陪伴是基礎,那麼溝通就是維繫關係的橋樑,很多親子之間的矛盾之所以會鬧到不可調節的地步,最重要的還是缺乏溝通。
兩個人的思想都沒有很好地傳達到對方那裡,產生了誤解,矛盾自然無法調和。而溝通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大多數所謂的親子談話,只是父親單方面的訓斥。
這同樣達不到有效溝通的目的,要想和孩子進行一場高效的溝通,那麼父親就要學會傾聽、表達、尊重這三個詞。
在兒童的世界中,如果母親代表了感性和樂園,那麼父親就代表了理性和圖書館。孩子在樂園中得到了母親的溫柔關愛,得到了快樂。而在父親的圖書館中,孩子能夠學到秩序和規矩,習得對問題的理性思考。
只有理性和感性並駕齊驅,他才能長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更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