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當益壯的105口徑火炮:各國軍工設計師連連垂青,魅力不減當年

由 鈄翠娥 釋出於 綜合

目前各國主戰坦克普遍裝備的都是12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這個發展是必然趨勢,因為火力與防護總是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可是被120“擠掉”工作的105炮卻並沒有退出舞臺,而是繼續發揮光熱。那麼105毫米口徑火炮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各國軍工設計師連連垂青呢?

一、曾經的王者

20世紀50、60年代,105毫米口徑火炮曾是西方主戰坦克火炮的主流選擇。其代表作有英國研發的L7/M68 56倍徑線膛炮,和法國研製的CN105 56倍徑線膛炮。

兩者都是有效射程達到兩公里級別的高初速火炮,發射APFSDS翼穩脫殼穿甲彈時,炮口初速達到了每秒1300米以上,能夠穿透150毫米左右的主戰坦克裝甲。

70年代後,各國都選擇裝備複合裝甲,105炮自然被穿透能力更強的120毫米口徑滑膛炮所代替。到了90年代,105炮已逐漸淪為二線坦克的裝備,風光不再。

不過相比於120炮,105炮還是有自身的優勢。 初期的120炮重點使用穿甲彈和高爆彈,透過高初速穿透敵方裝甲防禦。

其中穿甲彈彈尖內無炸藥,高爆彈以爆炸後形成的集中噴焰為主。兩者均對軟性目標的殺傷效果有限,對半硬性掩體建築物的摧毀能力更差。這個問題直到2000年後持續出現幾款高爆彈的變種型號才得以解決。

105炮的優勢在於,由於所使用的炮彈旋轉穩定、沒有結構限制、裝藥空間寬裕等優點,可以裝備高爆彈、榴彈、磷類燃燒彈、煙霧彈等各式彈種,種類齊全。而且由於105炮炮彈的體積相對較小,攜彈量更多,運用便利、後勤補給壓力小。

120炮的威力雖然很大,但後坐力和後座距離也相對較大,因此炮塔座圈是105炮的兩倍。這個長度對火炮的俯仰角產生了嚴重的限制,而且炮塔結構的強度要求也相對較嚴,這決定了輕型坦克幾乎無法裝備120炮。這也是現代輕型坦克種類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105炮則可以對輕、中、重型坦克通吃,甚至裝備在輪式裝甲車上也能夠發揮本來的威力。由此可以看出,105炮遲遲沒有退出歷史舞臺是有原因的。

二、各國的設計

對於105炮來說,比較有發言權的還是歐美系國家。比如法國AMX系列使用的F2半自動105線膛炮。

這款火炮為48倍徑,配有雙板衝擊式炮口制退器和鋁合金隔熱套筒。日常配備4種彈藥,射擊初速達到每秒鐘1400米,能夠穿透兩公里外的裝甲。

歐陸另一個大國德國反而沒有大面積裝備本國生產的火炮,而是採用南非LIW公司生產的GT7 105線膛炮。

GT7安裝了1組設計巧妙的集中式液氣壓制退器,結構緊湊,機能強大。系統核心由1臺液壓復進機與1具氣囊式液壓緩衝機構成,平時復進機維持恆壓,令炮身(在任何俯仰角)固定於炮架前端。

射擊時炮身後退,擠壓緩衝器,該緩衝器有1具兩端直徑逐漸收縮的活塞套筒,會擠壓液壓進入復進機,使氣囊增壓。炮的後座距離越長,復進機增加的緩衝力量就越大,最後將炮身推回原位,本身恢復恆壓狀態。

義大利在火炮設計方面也是頗有建樹,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的艦炮被很多國家的海軍採用。這家公司生產的車載105火炮效能也十分突出。

義大利製造的“人馬座”8×8輪式裝甲車,全部裝備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的105車載火炮。意式火炮配有垂直滑楔式炮閂,半自動開鎖和拋殼結構,炮口另設有柵式炮口制退器,能夠抵消掉23%的後座能量。全炮重2100公斤,能夠在1500米的距離穿透250毫米厚的勻質裝甲。

美國構建的“未來戰鬥系統”中,在“史崔克”和“斯特賴克”輕型裝甲車基礎型上衍生出來了加強地面部隊火力強度的火炮支援車。美國同樣沒有采用本國生產的火炮,而是購買了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51倍徑105毫米口徑的滑膛炮。

萊茵金屬專門設計了兩組,型號為105RH20和105RH30,分別裝備於輪式裝甲車和履帶裝甲車上。前者的炮膛容量8.71,配備有柵式炮口制退器;後者的炮膛容量達到了9.61,威力與前者相比較大,因此只能裝備在履帶車上。

各國都為105炮進行了“現代化”開發,可以發射炮射導彈。其中以色列和法國的設計最為突出,導彈不僅可以攻擊地面的裝甲目標和低空飛行目標,而且還能充當迫擊炮使用,在射擊準線完全看不到目標的情況下,具備7公里的射程。不過射擊制導方式使用毫米波還是感測器還是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