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升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後,特斯拉再出重招。
公開訊息顯示,8月,特斯拉已在中國完成保險經紀公司的工商註冊。如果順利,年內特斯拉獲得銀保監會批准後將正式營業。
訊息一出,不僅引起了汽車業的關注,也引起了保險行業的關注。這究竟意味著什麼?為此,上海汽車報記者採訪了上汽保險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帆。
如果拿到牌照,特斯拉在中國能從事保險業務嗎?會變成一家保險公司嗎?
楊帆:特斯拉申請的是保險中介牌照。預計,特斯拉在中國的保險業務模式,是和本土市場知名保險公司進行合作,推出品牌保險計劃。目前,中國金融保險監管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斯拉不能直接推廣定製化車險產品。同時可以預計,短期內特斯拉以外資身份在國內取得保險牌照的可能性較低。
目前,特斯拉中國已經與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等主流保險公司簽署保險合作協議。在特斯拉線下門店,銷售人員會優先推薦上述品牌保險公司車險。
特斯拉此舉,是否意味搶灘中國新能源汽車車險?
楊帆:中國還沒有出臺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條款,新能源汽車車險保費按照補貼前價格計算。銀保監會最新車險改革意見徵求稿明確提及鼓勵車險產品創新、鼓勵UBI保險(Usage-basedinsurance,即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發展。可以合理推測,特斯拉正在積極聯合保險行業頭部企業推動新能源汽車車險改革,降低車主實際用車成本。特斯拉可能將在改革靴子落地第一時間即採取行動,複製其在海外的保險業務佈局模式。
有人認為,特斯拉看中的不只是保險中介牌照,而是車險或車險科技化。對此如何看待?
楊帆:智慧駕駛技術,給了特斯拉進入車險業的機會。
電動車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存在著諸多資訊盲區,一開始,電動車車主需要付出相對更高的保險費用,美國汽車保險提供商AAA曾決定把特斯拉的保費提高30%。這種差別待遇,讓特斯拉看到了切入車險市場的機會。
特斯拉電動車車輛本身感測器豐富,幾乎所有的車輛資訊都能被資料化並實時傳輸。2019年4月,特斯拉提出“匿名車隊”計劃,直接瞭解和評估客戶和車輛的風險狀況。在評估車輛風險時採用的是“匿名車隊資料”,而不是特定的司機資料。透過資料模型,為特斯拉車主提供高達20%-30%的車險優惠。同時,該計劃與自動駕駛功能的宣傳相輔相成,在“匿名車隊”計劃中特斯拉特別強調了車險優惠源於“特斯拉的主動安全性和先進的駕駛員輔助功能”。
2016年起,特斯拉已經在其他地區和國家試水保險專案,他們怎麼做的?
楊帆:確實如此,2016-2017年,特斯拉透過保險經紀模式,借力保險公司涉足保險業務。特斯拉的首個保險專案,就是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試水的“InsureMyTesla”。
車主可在特斯拉的保險合作商處購買該品牌車險,中國香港是安盛保險,澳大利亞是澳洲昆士蘭保險集團。與常規車險略有不同,車主購買特斯拉品牌保險可以額外享受:(1)車輛購買36個月之內如發生事故造成車輛全損,可更換同款新車;(2)為特斯拉家庭充電設施保險;(3)可選擇已授權的特斯拉維修商。
2017年,“InsureMyTesla”擴充套件至北美洲地區,美國和加拿大的保險合作商分別是利寶保險和英傑華保險。馬斯克當時的看法是:“我們可以採用第三方保險公司,但如果他們不能夠提供與特斯拉電動車風險評級相對應的服務時,我們會自己去做這件事。我認為特斯拉能夠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來提供合理的服務。”
這一階段,特斯拉更多的是選擇與傳統保險公司進行合作,開發“品牌車險”。具體保險產品仍然由傳統保險公司提供,特斯拉扮演保險中介的角色。但特斯拉的“品牌車險”會比傳統車險多一些增值服務,以凸顯差異性。
特斯拉在海外提供20%-30%的車險優惠,對特斯拉意味著什麼?
楊帆:意味著巨大的車險收入和利潤。2018-2019年,特斯拉手握車機資料自降車險保費,保險毛利潤預計仍能達到80%。
首先,按照特斯拉100萬輛保有量計算,如果50%車主選擇特斯拉保險業務,按照車均1000美元車險保費計算,即便所有保費都降低25%,那麼特斯拉保險每年能收入約3.5億美元保費。基於其事故機率,綜合粗略估算每年去掉賠付款收入約為2.8億美元(未去除運營成本)。與美國保險行業毛利潤比例約為34%(750億/2220億)相比,特斯拉保險毛利潤比例為80%(2.8億/3.5億)。
在開源的同時,特斯拉將享受節流帶來的收益。和傳統保險公司相比,特斯拉的成本會小很多。保險有兩大成本——賠付費用、廣告成本。以中國平安為例,根據保險文化的資料,2017年中國平安的廣告費用達到了200億元,平均每天的廣告投放費用達到了5500萬。特斯拉保險一方面不需要廣告費用,僅透過特斯拉的生態就能精準送達使用者,另一方面幾乎不需要單獨的銷售人員,車主在購車之時或者在網上花費幾分鐘即可完成簽約保險服務。
記者丨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