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高分國劇,已經在飄飄的安利清單上蹲了蠻久。
口碑有多好?
光看這劇的江湖綽號,就知道出手不凡:
"請回答 1999 "。
"東北版《想見你》"。
實不相瞞,飄飄一直沒寫,也是因為嗑得太上頭沒騰出手 ……
直到三天前,超前點播的大結局已出,在"東北江直樹"和"鐵原金正煥"中來回掙扎的我才終於可以(心痛地)靜一靜。
為防劇透,就不說飄飄站的是哪對兒了。
但眼看自己喜歡的 CP 走到 BE 真的太意難平了啊啊啊啊啊啊暴風哭泣一整晚!!!
好在,擦乾眼淚,最抓我的那對 CP 還在 ……
而且,永遠都會在。
17 歲的李進步,過得不太容易。
頻繁搬家轉學,在學校沒朋友,在家獨自做飯洗衣服,還連間自己的臥室都沒有。
37 歲的李青桐,過得也有點難。
單親媽媽獨自拉扯女兒到十七歲,生計生活全要一手包辦,為了工作深夜出去拼酒,幾乎沒有享受過一天安穩日子。
但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她們倆,比起戰友,更像是敵人。
女兒埋怨母親的疏忽和不靠譜,母親崩潰於女兒的叛逆與不理解。
就像世間無數不完美但真實的親子關係:
父母在等待孩子說一聲"謝謝",而孩子在等待父母說一聲"對不起"。
這矛盾註定無解,並且只能在日復一日的雞飛狗跳中剪不斷理還亂地蓬勃發展。
直到對彼此惡語相向——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寧願告訴你別把我生下來。"
誰知,負氣出走的李進步,在洗浴中心一覺醒來,竟穿越回了 1999 年的東北鐵原。
那是母親李青桐的家鄉。
在這個時空中,李青桐不是 37 歲吼女兒的老媽,而是扎著兩個小辮兒,活潑又嬌憨的鐵原小公主。
出場就被公交車門夾著腦袋的那種 …… 敲可愛!
就這樣,17 歲的李進步機緣巧合地和 17 歲的李青桐成為了朋友。
這次,她們不再是互相埋怨的母女,而是一起吃烤肉、做作業、談戀愛的好閨蜜。
17 歲的李青桐,什麼都有。
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平時總揶揄女兒腦子不好使,其實比誰都愛李青桐,看到孩子得闌尾炎就擔心得快哭昏過去。
對女兒無限寵愛的爸爸,任何煩惱都不想告訴孩子,自己咬牙硬撐也要讓她做無憂無慮的小公主。
永遠向著她的閨蜜和朋友,一起掛科一起做夢,對外同仇敵愾,對內義薄雲天。
當然還有校霸 學霸的雙重甜蜜狙擊,讓李青桐的高中校園生活飄滿了戲劇化的粉紅泡泡 ……
臭臉校霸陳君何,從給人家書包上寫"醜八怪"到等在班門口耍帥遞汽水,彆彆扭扭的樣子萌一臉。
冷麵學霸吳智勳,鐵打的年級第一,看似對所有事漠不關心,笑起來卻能暖化整片雪地。
更別提"霸霸組合"時不時為了李青桐爭風吃醋,這畫面誰看了不說一句太美?
也正因為這場 17 歲的青春故事實在太燦爛奪目,幾乎就快要讓人忘了,那個 37 歲的李青桐。
17 歲的李青桐,是站在陽光下的。
她可愛,爽快,勇敢,講義氣,對未來充滿想象 ……
而 37 歲的李青桐呢?
她好像什麼都沒有了。
永遠寵溺的爸爸媽媽不見了,閃閃發光的少年不見了,告別了一起吃夜宵的朋友、甜蜜心動的戀情、粉紅色的少女房間,取而代之的是顛沛流離、提心吊膽、身心俱疲。
她的日常,似乎就是追在鬧彆扭的女兒身後,又心虛又嚴厲地不斷喊著:
李進步,李進步,李進步!
女兒李進步,就是她的全部。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最打動飄飄的地方,就是它像化學方程式一樣,解開了一位母親的"組成結構":
原來,她們也曾是被寵愛的女兒,是有姐妹撐腰的朋友,是為愛奮不顧身的少女。
——你看,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像碳水化合物一樣普通平常。
可偏偏很多人都常常忘記了。
正因為每一位母親都和所有女孩沒什麼不同,所以她們才不是天生就該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做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付出者。
她們同樣值得最多的讚美、最甜的驚喜、最漂亮的裙子、最濃烈的愛。
劇中面對 17 歲扎著小辮子的李青桐,李進步曾經在心底感嘆:
你現在這個樣子多可愛呀。你要是保持這樣,咱倆也不至於天天吵架呀。
可是環顧一下 17 歲的李青桐生活的地方,你就會明白她的可愛從何而來。
在 17 歲李青桐的世界裡,幾乎沒有任何壞人。
會兇大家不聽話的班主任,其實就像是護著孩子們的大哥哥;那個總在找事的男生,只是想看喜歡的女孩臉紅的樣子;就連班裡愛慕虛榮的女同學,也透著一股有趣和調皮的可愛。
——你看,她感受到的全是這個世界的善意。
而中年李青桐的世界,我們只能從細枝末節中去窺探。
她為什麼會那麼虛榮,在家長會上穿著借來的名牌,吹噓自己名校畢業?
那或許是因為,她嘗過因學歷和貧窮被看低的滋味。
她為什麼接起電話就能像個社會人一樣,該圓滑時圓滑,該撒潑時撒潑?
那一定是因為,曾經單純、老實的她,吃過足夠多的虧。
當 17 歲的李青桐和 37 歲的李青桐站在一起,我們都會下意識地把欣賞的目光投向那個可愛、善良、溫柔、無憂無慮的少女。
包括她的女兒。
我們總是忘了:
人往往不是因為可愛而被愛,是因為被愛才可愛啊。
陳若儀和林志穎一起上綜藝《婆婆和媽媽》時,曾有一段戳中飄飄的淚點。
母親節那天,林志穎和媽媽出去買菜,陳若儀作為兒媳招待婆婆的十幾位好友,忙前忙後。
最無語的是還遭到各種嫌棄和比較。
有阿姨說她把水果切太大,自己嘴小吃不下 ……
有阿姨說自己吃橘子從來都是兒媳婦剝的 ……
沮喪之際,陳若儀接到自己媽媽的電話,便下意識有點撒嬌地問媽媽:
媽媽,你覺得我做你女兒還 OK 嗎?
誰知電話那端,媽媽迅速回應:
當然啊!你是上天送來的禮物!
寶貝,你做得非常好!你是一個好太太、好媽媽、好女兒!
問一句能誇你十句的,大概也只有媽媽和爸爸了吧。
電話這邊的陳若儀,只好捂住嘴巴,不想讓媽媽聽出自己哭泣擔心。
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本能地知道要在困了、累了、餓了、難過了的時候找媽媽。
可是媽媽呢?她們該去找誰?
我想,當一個媽媽會哭著想起自己媽媽的時候,她一定已經無助和脆弱到了極點。
這時,如果她是你的媽媽,就請抱一抱她吧。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的李青桐,不是一個理想中的母親。
她太粗心糊塗,自己出門連電費都忘了交;也不夠溫柔體貼,西紅柿炒蛋都不會給孩子做。
她以為在家長會上撒謊會讓女兒更有面子,卻弄得女兒被人嘲笑;她以為不告訴孩子爸爸是誰才是對她最好,卻讓女兒更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小孩;她想方設法讓孩子去更好的學校唸書,卻忽略了轉學讓女兒在學校格格不入沒有朋友 ……
不懂得和孩子溝通,放不下家長的架子,都是她的錯。
但飄飄也想問一句大實話:
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的母親嗎?
我想大多數人,都能理性地給出否定的回答。正如這個世界上,也不存在完美的父親、完美的孩子。
但無奈的是,縱使我們知道做母親從來沒有正確答案或者攻略,很多人依然會對每一位真實的母親進行過度的、甚至是本能的苛責。
你媽不也是第一次當媽嗎?
不久前,青島發生了一起悲劇弒母案:
一位 15 歲的女高中生,用絲帶勒死了自己的母親。
飄飄無意妄議這場悲劇中的任何一方,但真正讓我憤怒的,是迅速湧來的輿論:
"這一定是母親把孩子逼急了!"
???
難道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是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綜合影響的?
難道這世間所有的錯,真的都是母親的錯?
甚至被自己深愛的孩子置於死地,僅僅因為她是一位母親,心碎的死亡就變成了"罪有應得"?
這種先入為主、不由分說的責難,比起"被侵犯一定因為你穿太少"的惡意推斷,有過之而無不及。
飄飄當然深知,原生家庭的不幸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有多大。但我也願意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母親,都拼了命地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平心而論,無論是作為子女還是作為輿論的一分子,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母親"這個角色都處在一種名義上的讚美、實質上的苛責之中。
一方面我們總是歌頌概念上的母愛,歌頌它的偉大、無私、永不停歇;另一方面我們又總是在譴責真實的母親,譴責她們的疏忽、疲憊、崩潰、真實 ……
我知道,真實世界的情感,往往都是複雜多面的,更非外人所能輕易置喙。
但飄飄只是希望,當每個孩子試圖對母親表達任何不滿之前,都能先試著去理解那個"母親"身份之外的她。
她可能也很愛吃肉,只是習慣都放進你的碗裡了。
她可能也喜歡穿高跟鞋,只是在必須抱著你健步如飛的年紀已經束之高閣了。
她可能比你更愛睡懶覺,她可能像你一樣討厭洗碗,她可能追起星來比你更真情實感,她可能早已不再愛你的父親 ……
她年少的筆記本上也曾寫下你不認識的名字,她昔日的舊照片上也曾記錄最無憂無慮的笑容。
——那些,都是她在"母親"身份之外的,真實存在的自我。
張曉風曾寫過一篇《母親的羽衣》:
哪一個母親不是仙女變的?
像故事中的小織女,每一個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們織虹紡霓,藏雲捉月,她們幾曾煩心掛慮?她們是天神最偏憐的小女兒,她們終日臨水自照,驚訝於自己美麗的羽衣和美麗的肌膚,她們久久凝注著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華弄得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見了,她換上了人間的粗布——她已經決定做一個母親。有人說她的羽衣被鎖在箱子裡,她再也不能飛翔了。人們還說,是她丈夫鎖上的,鑰匙藏在極秘密的地方。
可是,是她自己鎖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
她不能飛了,因為她已不忍飛去。
並非每個孩子,都能有耐心和幸運,見過那件母親的羽衣。
但至少,希望你能記得。
今天那個不再年輕的母親,也曾是可以穿上羽衣,飛去雲端的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