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如何選裝自己想要的配置,一直是不少人在購車時比較煩難的。那些琳琅滿目的科技舒適配置放在你面前,究竟有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可以通過後期加裝的,今天就來跟您梳理一下。當然如果您不差錢選個大頂配自然是最香的,圖個經濟實惠選個中配或者低配回去自己加裝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加裝前要知道的事情
首先要給您說明一個大家都差不多都懂的道理,有些配置出於批次成本的控制,原廠選裝的價格要比外面安裝的便宜,但也有些原廠配置貴的離譜,外面給到的價格確很實惠,這是要大家清楚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曾經一臺賓士S全車拆散買配件驚人收回了接近兩臺賓士S的錢,這說明汽車零部件的零整比還是很誇張的。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的,加裝這些配置一定在靠譜的大型汽車裝飾店來做,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針對原廠升級的店鋪,他們的專業性更強,也會使用原廠零件模組進行安裝,這類原廠升級的店也多為德系車進行服務,因為德系車平臺化生產的優勢更利於後期加裝。另外在加裝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是,加裝過程會拆卸部分車上的裝飾板,拆卸時卡扣斷裂是常有的事情,負責任的大店會有充足的零件備貨可以替換,而小店在你一不注意就湊合裝回去了,這樣裝好後你就把內飾異響也一起帶回了家。
對於廠家層面的事情,我們買個3C電子類產品在螺絲孔位置多會有易碎保修貼紙,那是一種防止你自己拆卸導致故障的基礎措施,在汽車上不會給你貼上這類貼紙,但是明確規定了私自改動原車電路管路等行為會喪失整車質保,這是作為消費者被動接受的事情,所以在後期加裝前一定要了解原廠配置和第三方配置的區別,以免入坑。
什麼是原廠配置
那麼什麼樣的叫原廠配置,首先以德系車為例,平臺化生產的零件不會因為某一款低配車型而改變整體零件結構,也就是說你買的低配車型的部分內部零件、固定框架、模組等其實和高配車型通用的,簡化講就是有預留的安裝位或者線束,找對零件和固定螺栓是可以在不破壞原車線束的情況下直接透過自帶插頭進行安裝,透過電腦連結OBD介面進入舒適系統模組可直接啟用,啟用後電腦預設原車是有這項配置存在的,所以不會涉及私自修改電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廠配置及最大優勢。當然你也可以開啟原廠配置單,來檢視你缺少了哪些配置,前往各大電商平臺上去找相應的功能零件,一般是以成套出售的。
對於第三方配置不用多說,就是我們常聊得汽配城配置,那些配置由於不是針對平臺化生產的,甚至通用於所有車型,所以在安裝過車中需要在原車上打孔、貼上、破線等,這就會直接影響整車質保,需要大家注意。
零件從何而來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這些配置零件是從哪裡來的?一部分來自事故車,就是車架整體變形,但裡面針對某個配置的電腦或者部件是完好的,這就可以被拆出來作為升級配置的一種零件來源,這些車多來自修理廠或者保險公司,也是為了節約成本回籠資金的一種廉價方式。
第二種是廠家工程試驗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偽裝車”。在每一臺新車釋出,都會有很多臺工程試驗車進行路試和效能檢測,這些車多為原廠實驗拼裝出來的樣板,可以說是配置最全的,當新車量產後這些試驗車完成了使命會進行報廢,不過在廠家監管嚴格是不會把這些零部件外流到市場的,但由於這類試驗車數量不大,所以廠家並沒有需求單獨設立拆解試驗車的部門,按照最經濟的方式,廠家會競標第三方公司負責試驗車的集中銷燬,當這些車從廠家拉走後,那麼機會就來了,剩下的金錢利益就不用多講大家都明白了吧。
前兩種得到零件的方式我們況且認為是二手產品,得到的零部件相會對廉價。那麼還會有第三種就是直接從零部件供貨商處去取得零件,也就是官方渠道拿到了的零件,這些零件中會含有很高的稅費,再加上店家中間提一成利,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會更高。不過某些零件透過上面提到的兩種方式比較難搞定,或者說湊不齊一套,比如各種大牌車載音響的十多組喇叭,全套就缺少這兩隻喇叭,那麼沒辦法就只能以這種正規渠道來獲取湊齊一套。
好了,那些汽車升級的小知識相信您已經瞭解的差不多了,前面鋪墊這麼多我們接下來看看有哪些配置是可以自行後期加裝且不用“大拆特拆”就能完成的。
例項講解:原廠胎壓監測
安裝原廠胎壓監測系統相對來說是最簡單的,零部件也是最少的。以奧迪為例,每個車輪中都會有一組壓力和溫度感測器,還會有一個胎壓監測模組專用的氣嘴,當然還會有一隻口香糖條大小的接收器及線束。
安裝胎壓監測系統需要將車輪拆下、放氣、用扒胎機從氣嘴位置將輪胎下壓得到操作空間、取下舊的橡膠氣嘴、從輪轂內側安裝監測模組並旋緊配套的氣嘴,然後就可以復原打氣裝車了。
處理完輪胎我們就需要將類似口香糖條狀的接收模組安裝到後備箱備胎倉的側壁上。由於奧迪供電是從後備箱來的,所以在後備襯板內會有供電保險盒,從這裡取電。解決了電源問題,資料如何傳輸呢?在接收模組上還會有另一組線纜是針對閘道器CAN線以及舒適模組通訊的訊號線,需要把線透過線槽引到方向盤下方位於防火牆位置的舒適模組上,佈線過程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們用大眾專用的VAS5054電腦接入車輛OBD介面,透過最新的ODIS軟體進行位元組修改開通匹配功能,讓位於後備箱中的模組識別每一組車輪的胎壓資料進行定位和匹配,再啟用儀表或者MMI選單,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這裡要告訴大家,我們前面提到了由於大眾是模組化生產,包括備胎艙內的接收器、各類電源線、訊號線、輪胎內部的感測器,都是有原廠固定槽位和電纜端子介面的,取得維修資料找對位置完全是傻瓜方式對插的,所以不存在破線、破壞車輛結構的事情發生,完全原廠化,這種安裝方式就算到店檢測也是沒有問題的。
對於價格,以這種原廠方式安裝第二代胎壓系統,價格一般在1300-1500元左右,安裝成功後將會在中控螢幕中顯示四輪胎壓數值以及輪胎溫度,對於經常跑高速的朋友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在某個輪胎壓力不足系統會強制彈出提示進行警告,並且視覺化的選單會直接顯示有故障的輪胎,不會是傳統的僅告知輪胎氣壓不足但不告訴你是哪隻輪胎出了問題。
例項講解:原廠風格化方向盤
風格化方向盤一般是喜歡效能車的使用者最愛改裝,傳統的改成平底的,皮革的改成翻毛皮的,甚至還可以增加多功能方向盤的功能按鍵,這些都可以實現。
那麼更換方向盤要比安裝胎壓監測更容易,需要一把大一字螺絲刀、小一字螺絲刀、M12內12角螺絲扳手以及上面提到的VAS5054和ODIS軟體。部分車型為了啟用多功能方向盤的功能,可能還需要更換方向盤遊絲。
以奧迪為例,安裝過程首先向下按壓氣囊主體,也就是按喇叭的那個動作,讓氣囊陷入方向盤中,然後用大一字螺絲刀從方向盤背面的3、6、9點位置的維修口撬開氣囊鉤環,氣囊整體就脫離方向盤骨架了,但是這裡要小心,氣囊線一般很短,用小一字螺絲刀撬開氣囊線的固定卡扣,氣囊線或插頭都是帶有警示效果的亮黃色,保險卡扣多為玫紅色或者亮綠色,輕輕拿下線纜後你就能看到中央M12方向盤固定螺絲了,擰下來更換方向盤即可,這裡還要注意方向盤功能按鍵的線纜,也一起從方向盤遊絲總成上取下來即可。所有插頭都帶有防呆保護,也就是說不會插反,所以動手能力強的朋友可自行更換。這裡還要提醒一下,取下方向盤氣囊後會有相應的報警故障碼出現,恢復原狀後記得用5054消除故障碼。
運動款功能方向盤一般價格在2500-3500左右,這項配置基本上是無法隨車選裝的,所以後期更換是最直接的。模組化生產的優勢讓奧迪系列車型可以互換方向盤實用,如果你喜歡,隨時可以把R8帶有駕駛模式切換按鈕的平底運動方向盤裝在你的A4L車上,不過這樣需要額外購買一套匹配的安全氣囊,只要你想這些都是可以輕鬆實現的。
例項講解:原廠自動泊車
對於老司機來說,自動泊車可能並不是那麼實用,但是對於新手或者女性車主來講,自動泊車可算是神仙般存在的配置。最先引入自動泊車功能的毫無疑問是大眾系列,從基礎的垂直、側方停車,到今天的第三代支援緊急自動剎停的自動泊車,已經完全實現垂直車頭正近,車尾正近、側方、斜方的泊車,另外最新的泊車系統還支援車輛駛出車位。智慧化汽車電子科技正逐步替代人工操作,我們能看到科技的進步。
對於安裝自動泊車系統,可能要比上面兩項改裝內容要複雜一些。根據不同的車款配置,實現自動泊車必須要滿足前後各6支共12雷達(前後保險槓各4只,車頭左右側面平掃雷達兩隻,車尾左右側面平掃雷達兩隻)協同工作。我們還以奧迪為例,中低配車型僅提供了後部4雷達,所以實現自動泊車需要補齊其餘的8支雷達,這裡就需要前期的雷達面噴漆、支架噴漆。對於雷達覆蓋面噴漆還有要求,不能太厚以免產生誤報警。前後側面的4組平掃雷達,尤其前保險槓位置一般弧度比較大,所以需要更大的擴充套件支架將雷達調整為與車身平行,來更準確的掃描車身側面的距離。
安裝過程中需要拆下前後保險槓、車內需要拆下B柱內飾板(前部雷達蜂鳴器隱藏在此處)、C柱內飾板及同側貫通後備箱的織物襯板(泊車雷達電腦隱藏在該位置),由於線材需要從前部貫穿車身至車尾,所以還會涉及到拆卸門檻條飾板,總之安裝泊車系統需要在前後槓重新打孔安裝雷達、噴漆、校對,所以整體安裝時長會更久。
價格方面以奧迪為例,價格在1500-2500之間,浮動的價格多為控制開關面板的價格差異,要知道奧迪每款車型的中控按鍵數量造型都是不一樣的,增加自動泊車會整體更換掉控制按鍵總成,所以價格上會有不同。對於雷達探頭、泊車電腦模組、線束、支架、蜂鳴器等配件是相同的。
小結
由於時間和篇幅的原因,這次我們就先為您帶來這三款相對簡單的配置加裝說明。對於德系車的模組化生產,增加功能配置也是大同小異的。如果您肯折騰,那些氣動懸掛、電動方向盤柱、ACC自適應巡航、高配的通風加熱座椅、抬頭顯示系統、夜視系統、氛圍燈、液晶儀表、以及各種BOSE\\B&O頂級音響都是可以升級加裝的。只要您選擇正規的店面以及透過各種途徑拿到的原廠配件,都是有一定保障的。在這裡還要向您說明,我的那臺A6 Avant已經加裝了諸如盲區監測、自動泊車、胎壓監測、全車氛圍燈等功能,安裝了3年時間沒有出現過故障,還是很穩定的,希望我的經驗能給您帶來幫助。(文:太平洋汽車網 王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