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聊聊孩子的性教育。
開始前,先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來自上週末,我坐地鐵時親眼目睹的這麼一幕:
一個約摸6、7歲的小女孩,跟她媽媽上了車。很快,一個年輕小夥子起身,要把座位讓給小女孩。
或許是有些認生,或許是那個年輕小夥子手臂上的紋身,讓小女孩覺得緊張了。當小夥子站起來邀請小女孩坐空出來的位子時,女孩站在原地,侷促地抓住扶杆,沒動。
女孩媽媽有些慍怒:怎麼這麼墨跡,人家好心好意給你讓座,快去坐下,聽話!
女孩臉憋得通紅。正猶豫中,被媽媽推搡著跌坐在空位子上。
看起來是個很微不足道的小場面吧?可當時卻看得我難受極了。
到現在都沒法忘。
我也能理解那個女孩的媽媽。
當別人釋放出善意的訊號,孩子卻沒及時接收,媽媽是不安的。可能她怕別人覺得自己女兒沒禮貌,更怕人說自己當家長的不會教孩子,還怕自己孩子遲遲沒接受別人的善意,拂了別人面子,傷了別人的心。
總而言之,女兒僵持在原地時,媽媽內心是非常尷尬的。所以,她需要女兒聽話,甚至需要透過強迫女兒坐下的方式,去結束掉那段尷尬光景。
可是,站到孩子的角度,我們看看孩子到底又在經歷什麼呢?
孩子在猶豫的當下,必定有一些導致她抗拒的內心活動或感受。
面對一個陌生的場合和一個陌生人,孩子緊張也罷,沒準備好也罷,這些感受都是合理的。
可是當媽媽為此開始訓斥孩子、強勢要求孩子順服之時,孩子卻學會了:
我的身體感受和內心想法,是不重要的,是不值得被尊重的。為了照顧他人的感受跟需要,以及為了尋求權威的認可,我需要放棄掉自己的主權,壓抑掉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你當然可以說,我這是小題大做。
一次“讓座”這樣的小事情,當然不至於就能傷害到孩子了。
我也同意這種推斷。
但是,我還想說另外一個故事,來自一位女性朋友的真實經歷。
那年她9歲,在興趣班學跳舞。
有一陣,女老師請假了,班上來了個代課的男老師。
男老師很幽默,長得也斯文、好看。
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有一次,舞蹈課結束了,媽媽還沒來接她。諾大的舞蹈教室,就剩下男老師和女孩。
男老師坐在一把椅子上,微笑著示意女孩靠近一點。
女孩就站到男老師身邊,男老師的手很自然就放到了女孩腰上。
這個動作當時其實挺突兀的,但是女孩很快克服了自己渾身上下的不自在,害羞但乖巧地站在那裡。
因為男老師誇她會跳舞,聽話、懂事。
男老師說這些話的時候,雙手就在女孩身上游走著,揉捏著。
時間不長。
因為媽媽的電話很快就打過來了,男老師收了手,一本正經地帶女孩下樓見媽媽。
但這個場景卻像一塊烙鐵一般,深深印刻到了女孩的生命裡。
她最沒法原諒自己的是,在被男老師撫摸的那個當下,她內心其實是欣喜的。
因為她感受到了被權威認可和垂青的快樂。
甚至把老師的侵犯當做自己的一項“殊榮”。
可是,這件事怎麼能去責怪當時尚且年幼的她呢?
打小她就是個溫柔、聽話的孩子。
“被讚許”“被欣賞”“被認可”“討人喜歡”就是她的人生目標。
只有當她照著大人的指示去行為處事,才會被認為是“好孩子”。
只有當她順服、替別人著想、毫不“自私”的時候,才會被認為有禮貌、品德高尚。
於是,這個女孩,她早早就學會了放棄自己的自主性和本能的身體直覺,因為“父母和權威理所當然是永遠正確的;做孩子的就該永遠順服和聽話。”
不僅如此。
當這樣的孩子某一天真遇到了權威者的侵犯,他不僅不敢去反抗,反而還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甚至主動把權威者的錯誤行為進行美化。
當初林奕含和她筆下的房思琪就是這麼做的。
“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
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
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
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房思琪如是說。
現在再把上面兩個故事放在一起看,你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說回地鐵讓座那件事。
原本在那個尷尬時刻,媽媽完全可以換種方式去回應:先對那個讓座的年輕人真誠地說句謝謝。然後迴轉身,問問緊張地杵在原地的女兒:你想現在坐過去嗎?如果不想,那媽媽陪你多站一會兒。
這樣的舉動會告訴孩子:
寶貝,我尊重你。
此時此刻,不管你心中忐忑的緣由到底是什麼,我都會試著理解你。
你的感受是沒錯的,你對你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相關的事情有完全的自主權。
你不必為了照顧權威的感受而委屈自己。
我當然知道,地鐵上那個女孩所經歷的尷尬場面,的確不常發生。
但是,“要求孩子聽話,哪怕為此不得不犧牲掉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意願”這樣的事,絕對絕對不是偶然才發生的呀!
比如,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大人見到小孩可愛,忍不住就要上去摸一摸、捏一捏,甚至親一親、抱一抱。
有些孩子就會很本能地抗拒這種親近。
可一些大人卻偏偏喜歡逗弄孩子。
不僅如此,孩子的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也會上來數落孩子:叔叔阿姨那是喜歡你呀,你幹嘛這麼小氣,給叔叔阿姨親一下有什麼關係!
這種回應跟地鐵上那個女孩媽媽的回應,是不是很像?
但這個舉動會很容易讓孩子混淆:我的身體我說了不算;大人才有無上的權力。只要大人喜歡,他們想對我做什麼都可以。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性教育就是讀讀繪本、跟孩子強調幾次“私密部位”不能碰就萬事吉大吉了。
要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不是嘴上說說,孩子馬上就能理解並能做到的。
這需要從日常生活去建立觀念。
哪怕只是現實中看起來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孩子不想被親戚、朋友親親和抱抱;比如孩子不願意接受陌生人的示好。
當孩子為難的時刻,就該是父母站出來為孩子提供愛和尊重的時刻。
但凡孩子表達不喜歡或者表示出牴觸情緒,請不要繼續去觸碰TA、勉強TA。
請務必告訴孩子,權威不總是對的。
每一天的育兒中,父母也都需要心裡有根弦:
我有沒有尊重孩子的感受跟意願?我是否在不自覺地控制孩子、過分要求孩子乖順和服從?
父母愛孩子、尊重孩子,幫助他們體驗自己的感受,珍視自己的感受,愛自己的性別,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整個的人,那麼這些孩子的整個生活,包括性方面的發展,都更可能處於一個良性的狀態裡。
與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