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餐廳被救,趕來瑞金醫院送錦旗,沒想到這位心肺復甦救人者是位工勤阿姨

在申城,近年來醫護人員在院外救人的暖聞不時上演著。可最近,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部院區,一位姓趙的先生特別尋來,為陳惠琴送上錦旗。“是你救了我的命!”

陳惠琴是誰?大家都沒想到:陳惠琴阿姨並不是醫生或者護士,她是瑞金醫院北部院區放射科的一名工勤人員。

他在餐廳被救,趕來瑞金醫院送錦旗,沒想到這位心肺復甦救人者是位工勤阿姨

緊急時刻力挽狂瀾,她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

“趕快救人,救人吶!”

年初,嘉定區某家餐廳包房內傳來呼喊聲,正在隔壁包間吃飯的陳惠琴立刻放下碗筷,循著求救聲跑去檢視。一位老伯垂著頭,迎面撲倒在餐桌上。手足無措的家屬正在高聲呼喊趙先生的名字,試圖把他叫醒,可趙先生臉色煞白、唇色青紫,已經失去意識。

“不好!”陳惠琴心頭一咯噔,連忙跑上前去,迅速檢查了老伯的生命體徵,已感受不到呼吸及頸部脈搏。

“不要扶他起來,趕緊把人放下來,再這樣下去人就沒了!”陳惠琴急道。家屬遲疑著,並沒有鬆手。陳惠琴拉高了語調,“等120來就不及了!現在是最好的時間,聽我的,趕緊把人放下來!”

家屬被她堅定的樣子所打動,眾人一同將老伯抬到通風處平臥。關照家屬趕緊撥打120救護車後,陳惠琴立即跪到地上,解開老伯胸前衣物,左手掌跟緊貼胸部,兩手重疊,用盡全身的力量,為他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經過陳阿姨一番急救措施,趙先生終於恢復意識。此時救護人員也已到達現場,大汗淋漓的陳惠琴這才鬆了口氣。趙先生被救護車緊急送往就近中心醫院接受治療,在搶救室住了3天。若非搶救及時,後果不堪設想。

他在餐廳被救,趕來瑞金醫院送錦旗,沒想到這位心肺復甦救人者是位工勤阿姨

院內急救培訓讓她“敢救人”

得知趙先生被救活了,陳惠琴感覺特別高興。“我正好在醫院學了心肺復甦,能夠救人。”她很是自豪,“我看到過好多次醫生搶救病人,但是給真人做心肺復甦,倒是第一次。當時情況緊張,但人命關天,無論如何總要幫忙搭把手。”

陳惠琴說,瑞金醫院會定期組織各個崗位人員開展急救培訓,確保大家能掌握包括心肺復甦術在內的急救技能,即使是工勤、保安等外包員工也不例外。“一開始是不懂的,但培訓老師從零教起,按哪裡、怎麼按、用多少力度,還有實訓。多練幾次,我們都有信心了,所以這次碰上需要救人的事,我也不怕。”她說得樸實,“和醫生護士在一起上班,他們救死扶傷,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員,但也好像被他們激勵了,要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他在餐廳被救,趕來瑞金醫院送錦旗,沒想到這位心肺復甦救人者是位工勤阿姨

工友學校擦亮醫院另一張“服務名片”

不只是陳惠琴,在瑞金醫院,幾乎所有工勤人員都學過急救知識。2017年11月起,瑞金醫院還開辦了工友公益學校培訓班,至今3期課程中,共有120名工友獲得了包括應急技能、醫院文化、人文素養、健康生活等在內的四大類課程“提高班”。精神文明辦主任吳瑞春介紹,每期課程歷時3個月,大家利用午間休息時間提升自我,積極性很高。“授課老師都是院內的醫院志願者,考慮到工勤人員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除了淺顯易懂的講授方式外,更多的實操課程讓他們更容易理解。

作為工友學校的發起人,黨委副書記俞鬱萍介紹,除了急救技能,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職業防護、如何與患者和家屬進行良好溝通等,都是“必修課”。“平日裡,他們分佈於醫院各處:電梯間、配膳室、病房……工作看似與醫療核心業務無關,但他們的服務卻與病家的就醫感受息息相關。”正如她所說,患者到了醫院後,每一名醫護人員、工勤人員,都是一個個“視窗”,“工友的服務品質也可以成為醫院的驕傲,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城市的醫療服務再添一抹亮色。”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黃楊子

來源:作者:黃楊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83 字。

轉載請註明: 他在餐廳被救,趕來瑞金醫院送錦旗,沒想到這位心肺復甦救人者是位工勤阿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