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軍軍裝用拉鍊,為何越戰改成了釦子?慘痛的教訓不能忘
一九四四年六月五日,晚十一點,英吉利海峽上烏雲密佈,然而這烏雲上方,是正在飛行的幾百架傘兵機,這些傘兵機運輸了幾千名美國和英國空軍的空降師官兵,他們的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凌晨五點以前,佔領諾曼底海灘上許多德軍碉堡。在其中的一架傘兵機上,二等兵凱恩感到渾身難受,他將上衣拉鍊拉開,又向身旁中尉要了根菸,然後自言自語道:“今天我們都要玩完。”忽然,凱恩乘坐的飛機被德軍高射炮擊中,凱恩的頭猛烈地撞在了身後的機艙玻璃上,在他緩過勁來前,他身旁的約翰內斯中尉一把將他拉起,對他吼道:“快將你的腿袋拉鍊拉好,我們要提前空降了!”
約翰內斯這裡所說的“腿袋”,是美國101空降師在諾曼底空降前,發明的一種用厚布縫製的空間很大的袋子。這個袋子中,裝著空降兵幾乎所有裝備,包括步槍、彈藥、食物以及其它所有東西。這個發明最初的目的,是幫助空降兵在空降期間解放雙手。對空降兵來說,雙手需要進行大量動作,例如,在空降前掛上降落傘傘鉤,在跳出艙時開啟降落傘,在跳傘過程中用雙手控制方向,以及在落地時用雙手保護自己。如果要將所有裝備帶在身上,雙手顯然無法被解放,空降瞬間的巨大力量,有可能會將戰士的步槍、揹包和彈藥,統統拉拽出去,而失去自己的武器和彈藥,對於被空投到敵後的空降兵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美軍在設計腿袋之初,做過一系列對抗衝擊實驗。他們模擬跳傘時的受力環境,將腿袋安裝在士兵身上,從合理的高度下落。當時的實驗已經充分證明,腿袋的連線沒有任何問題,然而他們沒有想到,諾曼底登陸時戰士腿部受到的衝擊,遠遠大於平時訓練的衝擊。當時,許多美軍由於覺得腿袋麻煩,在飛機上將腿袋拉鍊暫時拉開,打算在跳傘之前再拉上。然而突如其來的德軍高射炮轟擊,讓這些戰士措手不及。他們有的慌不擇路,根本不能將腿袋拉鍊拉好。有的因為環境太暗,看不清拉鍊結合口,還有的雖然拉好了拉鍊,但在飛出機艙的一瞬間,巨大的力量讓拉鍊滑絲,拉鍊於是徹底作廢。
拉鍊投入量產後,立刻博得了社會各界的青睞。同時,軍隊也採用了這一設計。相比繩子和紐扣,拉鍊有兩點好處。首先,透過拉鍊結合,更加結實緊密,這在軍隊和戰爭中尤其重要。例如,拿破崙戰爭期間,盛裝軍用物資的盒子,是用繩子捆綁的。這導致在當時的運輸過程中,許多裝備都漏了出來。而拉鍊的使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拉鍊拉好後,裡面的東西無論如何也掉不出來。其次,拉鍊可以讓軍裝更加保暖。同樣是拿破崙戰爭時期,軍裝用的都是釦子,釦子間隙會透風,這在冬天尤其成為問題。而拿破崙三世在軍隊中引進拉鍊後,透風問題被成功解決,軍裝保暖更有保障。
拉鍊有一個明顯缺點,在拉動的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大的聲音,這種聲音在夏天沒有什麼,因為環境噪音比較大,但在冬天就麻煩了,因為周圍的雪會大量吸收環境噪音,使拉鍊的聲音在環境中非常突兀,而在小規模戰鬥中,隱蔽又尤其重要。在當時的一次陣地巡邏中,二等兵喬治·約翰遜在樹叢中方便。他不知道樹叢後面,就埋伏著幾個德軍,而這些德軍當時正昏昏欲睡。在他方便完拉上拉鍊時,拉鍊的聲響驚擾到了那幾位昏昏欲睡的德軍,這些德軍慢慢靠近他,並用刺刀殺死了他。類似的悲劇在當時的美軍中出現了很多。拉鍊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傷亡數量增加的問題,而是美軍暴露自己位置的問題。因此,美軍在越南戰爭時期,徹底廢棄了對拉鍊的使用,而改用傳統的扣子。釦子在繫上的時候沒有任何聲響,因此,在越南戰爭那樣更需要隱蔽的戰鬥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經歷的慘痛教訓,沒有再因為拉鍊而重演。
不過,這些慘痛的教訓,大多發生在戰爭期間。在其它領域內,拉鍊還是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首當其衝的,就是航空航天領域。由於航空航天領域中對高精尖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設計這些領域服裝拉的鏈時,都會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拉鍊的拉齒打磨,也會格外認真。例如,航天領域內,航天員穿戴的宇航服上,就有許多地方依然使用拉鍊。比如手套,航天服,甚至航天靴。航天服上之所以要嚴格使用拉鍊,是因為必須保持封閉的內環境,拉鍊能在最大程度上將航天服的內部與外太空之間隔離開來。相比拉鍊,顯然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釦子自然是不行的,巨大的間隔,會讓過多的輻射穿透到航天員的身體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