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反叛、說謊甚至痛恨”當聽到這個題目時,有些家長一定會說:我愛我的小孩,我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了寶寶,我還教給孩子怎麼為人處世,怎麼待人接物,我應該不是題目所說的父母吧。——彆著急,看完了再下結論哦!
你只能接受孩子這個“人”,而不能接受他的行為
我不知道這一觀點是從何而來的,但它被人們廣泛接受,尤其是那些受到提倡寬容育兒的影響的父母。但他們也坦承自己做不到,可以隨時接受孩子的行為。我認為這是另一個欺騙性和有害的想法-它將使父母不可能成為他們自己。儘管當一些父母不接受孩子的行為時,這可能會減輕他們的負罪感,但這種想法已經傷害了許多親子關係。 這個觀點使得家長獲得了專業許可,來運用他們的權威或權力去禁止(“設立限制”)一些他們無法接納的行為。父母將此解釋為可以拒絕孩子,控制孩子,並對孩子下達命令,提出要求,只要以某種技巧巧妙地運用,讓孩子認為:你很愛他,但是他的一些行為讓你不能接受即可。然而,這裡存在著一個謬論。 想想看,你怎麼可能接納孩子這個人,而同時對於他所說的或者所做的事情產生獨立而相反的感受呢?如果你的反應不是針對那個在某一特定時刻做出某種特定行為的孩子,那又能是哪個孩子呢?一個家長的情緒是在一個孩子做出某件事的時候產生的,不論這種情緒是接受還是不接受,而不可能是針對—個抽象的“孩子”。 我確信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也是這樣的。如果她覺察你反對她穿著髒鞋子踩在新沙發上的行為,我非常懷疑她會做出肯定的推論,覺得即使你不喜歡她把髒腳放在沙發上的行為,卻仍然會對她這個人本身感到非常接受。恰恰相反,她會認定就因為她這個人做了某些事情,所以,你全盤地否定她。 即使父母能在孩子本身和行為之間劃清界限,但如果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接納他的人本身,但不接納他的行為”,就如同要他相信“打在兒身,痛在娘心”一樣困難。 孩子會從自己的行為、被父母接納(接受)的多少,來判斷自己作為一個人是否為父母所接納。如果父母無法接納孩子的許多行為,不可避免地,孩子會深深覺得父母無法接受自己這個人。相反的,父母若能接納孩子的大部分行為,他們則會認為父母是肯定他們的。 當孩子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以特定的方式表現出某種言行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你向自己(也向孩子)承認,你無法對他當時的行為產生接納。這樣一來,孩子會學會接受,認為你是開放且誠實的,因為你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同樣地,當你告訴一個孩子:“我接受你,但是請你停止你的所作所為。”你很可能一點也無法改變她對你行使權力的反應。孩子痛恨被父母否定、限制,並禁止他們的一些行為。父母對孩子“設定禁令”,會帶來孩子抵抗、反叛、說謊以及憎恨等等的反效果。但其實,父母還有很多方法,都要比設定一些限制的權威更能影響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