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王蕊
初夏時節,券商增資擴股的熱情也在逐漸升溫。
5月18日,開源證券完成28億元增資擴股,英大證券收穫股東方22.75億元的增資承諾,浙商證券也在次日官宣100億元的定增預案。
綜合各家券商的融資計劃,擴大資本中介業務和自有資金投資業務規模,已成為主要訴求。在重資本浪潮的衝擊下,相比於投資金融科技、子公司佈局、線下網點最佳化等方向,信用業務和自營業務的“投入產出比”相當可觀,近年來獨得券商追捧。
未來,券商將更多依靠資本實力、風險定價能力、業務協同能力和金融科技能力來實現盈利,已是業內預設的事實。在這場激烈的“軍備競賽”中,不知會有誰最終實現逆襲?
券商接二連三增資融資
5月18日,開源證券完成了又一次增資擴股,原有股東陝煤集團、陝財投分別注資10億元,新晉股東陝電投首次入股出資8億元,合計注資28億元。據悉,此次增資的3家投資者都是陝西省國資企業,開源證券因此獲得省國資和財政體系雙重加持,其中陝電投的加盟將發揮雙方戰略協同效應。
開源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增資擴股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的資本實力、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為加速推動公司IPO程序增添新的強大動能。公司將以本次增資擴股為契機,進一步打造一流人才隊伍,構建一流業務矩陣,鑄就一流風控能力,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成為主要指標進入行業前20、具有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全國一流券商。
而在同一時間,國網英大也宣佈已完成配套資金募集22.38億元,擬與英大信託一起,同比例增資英大證券22.75億元。預計本次增資完成後,英大證券註冊資本將從27億元變更為43.36億元,增幅約60%。
“本次增資將提升英大證券的資金實力,符合證券行業發展趨勢和監管導向,是推動英大證券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撐。”國網英大表示,將督促英大證券推進新增資金投資專案的落地實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之打造成為具有能源特色的金融科技證券公司。
一個從新三板摘牌擬衝刺IPO,一個資產借殼繞道上市,兩家券商如今雙雙迎來新一輪增資擴股。從開源證券和英大證券在資本運作方面的努力,不難看出其對融資的重視與渴望。
與此同時,已經上市的浙商證券也在5月19日首次公佈了新的定增計劃,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定向增發不超過10億股,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100億元。這是今年第二家新推出定增計劃的券商,目前包括海通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在內,共有4家券商的百億定增計劃等待落地。
“證券公司業務模式將從過去的以通道佣金業務為主過渡到收費型中介業務、資本中介類業務和自有資金投資業務等並重的綜合業務模式。”為此,浙商證券擬透過定增方式補充資本金、夯實資本實力,抓住資本市場的發展機遇,提高風險抵禦能力,為日趨激烈的競爭爭取戰略先機。
投入聚焦信用自營
每當券商公佈增資計劃,募資使用方向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從多家券商的定增預案來看,資本中介類業務和自有資金投資業務,目前已經成為券商加大投入的重點區域。
以浙商證券的百億定增方案為例,該公司此次分別擬投入不超過45億元於投資與交易業務,不超過40億元於資本中介業務,合計投入85億元,佔擬募資規模比例高達85%。
“與其他A股上市證券公司相比,公司自營業務規模明顯偏低,尤其是公司固定收益類業務相對收益水平較好,但受限於規模較小,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貢獻有限。”浙商證券表示,自營業務投資規模較小,也會使資產配置中優質流動資產比例偏低,流動性風險指標承壓。
為此,浙商證券希望透過加大投資,來提高固定收益類自營業務投資規模,加快向量化大類資產配置及“固收 ”轉型,同時提升該公司的市場活躍度,力爭在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商、外匯交易、黃金業務等方向實現突破。
與此同時,浙商證券還提到,近年來該公司資本中介業務營收不斷增長,已逐漸成為收入來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2020年以來業務規模增速有所加快,且總體而言風險可控、收益穩定。故擬加大投入,以調整業務資金來源結構,降低業務成本,促進資本中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顯而易見,隨著近兩年各家券商力推營收結構多元化改革,自營業務更是持續保持券商營收第一大來源的位置,越來越多的券商從信用業務和自營業務上嚐到了“快速拉動業績”的甜頭,紛紛將募資大頭投向了這兩大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除加大自營、信用、資管等主營業務的投入力度外,開源證券也提到希望藉此償還部分有息債務,而浙商證券也表示,擬使用不超過1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償還債務,“雖然藉助債務融資工具適當加大槓桿規模是行業常規發展模式,但公司仍然需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主動降低有息負債規模,進一步降低財務成本和風險。”
近900億定增箭在弦上
此前在4月2日,西部證券首次公佈75億規模的定增預案,疊加此次浙商證券的100億定增計劃,年內新增券商定增專案已有兩家。
根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目前仍有9家上市券商的定增預案等待落地實施,預計募集金額約合897.5億元,其中有海通證券200億元、國信證券150億元、中信建投130億元、浙商證券100億元等四個“百億級”專案。
而從方案進度來看,國信證券、中信建投、第一創業合計240億元的定增專案已拿到證監會批文;海通證券、南京證券合計260億元的定增專案已獲得發審委透過;西部證券、西南證券、中原證券三家券商的定增方案也已獲得股東大會透過;剛剛公佈定增預案的浙商證券尚需等待股東大會稽核。
另一方面,除上市券商加緊定增融資外,不少中小券商也在積極籌劃上市。例如開源證券近期釋出的“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間經營目標明確,將在2023年前完成上市;粵開證券董事長嚴亦斌日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也堅定地表示要上市。
而從目前擬IPO企業排隊情況來看,Wind資料顯示,共有14家券商仍在等待上市。其中,中泰證券已經拿到批文,國聯證券也在日前順利過會,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財大證券和萬聯證券也處於已反饋狀態;東莞證券目前中止審查;其餘包括華金證券、國開證券、華龍證券、德邦證券等在內的9家券商還在輔導備案登記受理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