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邁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成立35週年的吉利,李書福並沒有“禪讓”的計劃,吉利的腳步沒有因為疫情或者任何原因放慢。
文/《汽車人》盧山
近日,吉利控股和吉利科技雙雙進行了法人變更。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人,由李書福變更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法人,由李書福變更為吉利科技CEO徐志豪。
所謂“人紅是非多”,李書福的這一舉措引發外界特別是外媒的特別關注。李書福將效仿馬雲、淡出“吉利”的傳聞不脛而走。
作為中國銷量排名前五、2020年總銷量超過210萬輛的超級民營車企,吉利始終處在鎂光燈下。特別是在全球受疫情巨大影響的2020年,在24個國家地區擁有海外業務的吉利,其海外銷量同比正增長了25%,全年銷售接近7.3萬輛,知名度和影響力都日益增長。這也就不難理解,法人變更的資訊外媒的關注度甚至高於國內的原因。
退出法人並非“退出吉利”
透過天眼查可以看到,儘管兩家公司進行了法人代表變更,但是其股權結構並未改變。“吉利控股”的股權結構為:李書福90%,李星星10%;“吉利科技”的股權結構為:李書福91%,李星星9%,而兩位新法人代表均不佔有股份。
從股權結構上可以看到,吉利仍然被李書福家族100%擁有,同時李書福也仍然是兩家企業的董事長,不存在“退出”概念。
而兩位新任法人代表,也都是吉利系的得力干將。
李東輝是原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集團首席財務官,負責集團財務以及金融系統的全面統籌工作,並同時出任領克品牌董事一職。李東輝擁有超過20年的財務和企業管理工作經驗,能夠幫助吉利在資本整合和財務管控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李書福在2021新年賀詞裡提到,2021年吉利汽車成功登陸科創板後,將重啟和沃爾沃汽車合併重組的討論,或謀求雙方更加緊密的合作方式,打造一個更強大、更具競爭力的全球企業集團。李東輝的身份調整,或將有利於下一步整合的順利進行。
新任吉利科技集團法定代表人的徐志豪,此前擔任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EO。他曾供職於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並於2006年加入海航集團任海航實業集團副總裁等職。2017年12月起至今,任吉利科技集團執行長。
“2021年吉利控股集團將開啟創業的第35個年頭,邁進科技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年。在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當下,吉利將加大前瞻科技方面的研發投入,形成自主可控的科技優勢。”
李書福希望吉利可以“形成自主可控的科技優勢”,這顯然是針對在2020年凸顯出的海外對中國企業技術“卡脖子”的嚴峻現實有感而發。
目前,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擁有6+X的產業佈局,擁有材料科技、新能源科技、出行服務、摩托車產業、航空產業與航天產業六大核心業務模組,並同步開展網際網路類、科技類孵化。根據計劃,吉利未來還將推動智慧駕駛、車聯網、低軌衛星、飛行汽車等立體交通體系等業務。
李書福“退出”吉利,顯然是外媒對於資訊的誤讀。對於邁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成立35週年的吉利,李書福並沒有“禪讓”的計劃。
業務擴充套件尋找新的增長點
新年伊始,吉利就動作頻頻。1月11日,浙江吉利汽車控股集團宣佈與百度組建智慧電動汽車公司;兩天後,1月13日,吉利集團宣佈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此外,吉利整合力帆也進入實操階段。1月7日,*ST力帆披露人事變動訊息,公佈公司9名董事候選人。6名非獨立董事中,吉利背景和重慶兩江基金背景的董事各佔3席。現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的楊健有望出任力帆新董事長。
無論是牽手成立新合資公司進軍代工市場,還是“兜底”力帆布局西南,吉利都是在努力尋找新的增長點,同時為手中的過剩產能提供發力點。
根據吉利汽車2019年的財報,至2019年底吉利共有11個整車工廠,設計總產能達到210萬輛,產能利用率約64%。2020年吉利又託管了長豐獵豹生產基地並收購力帆,其產能得到進一步增加。
2020年,吉利汽車國內累計銷量132萬輛,2021年的銷售目標是153萬輛。按照這個數字不難推算,吉利的閒置產能可能達到30%。為了更高效的利用現有產能,代工業務的推出自然是水到渠成。
據悉,吉利與百度的合作將改造吉利現有工廠生產,雖然與富士康的合作沒有明確這一點,但很大機率也會基於吉利現有工廠進行改造。這樣既能盤活吉利現有產能,也能加快兩項合作的落地速度,可謂一舉兩得。
與此同時,佈局西南市場也是吉利過去幾年來一直籌劃的一件大事。早在2017年,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就在南充投資70億元建設了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年產能達到10萬輛。此次整合力帆汽車,吉利將在西南地區全面佈局整車製造、出行、換電、投資等業務。
根據力帆重整計劃,新公司持續深耕換電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依託吉利科技集團領先佈局的智慧網聯、換電技術、模組升級、車電分離的新技術、新業態,匹配吉利科技集團全國換電運營網路和城市出行服務市場快速擴充,支援吉利體系全部新能源換電車型服務。
資金有壓力但仍能hold得住
伴隨著併購與擴張,吉利的資金壓力和資產負債率一直是業內關注的重點。
2021年吉利推出全新的浩瀚SEA架構,歷時四年,投資超過180億元。資料顯示,吉利2018-2019年研發和收購的成本高達400億元。
2020年11月27日,標普對“吉利汽車”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和該中國汽車製造商的高階無抵押票據發行評級為“BBB-”。標普將所有評級從觀察列表中移出,標普在2020年4月3日首次將這些評級列入負面影響評級觀察。
“負面”展望反映了標普對吉利控股集團槓桿率的預期。“標普”預測,吉利控股集團在未來12-24個月將繼續面臨槓桿壓力,因為該集團的資本支出較高以及子公司吉利汽車IPO的時間存有不確定性。不考慮吉利汽車在上海科創板IPO而言,盈利恢復和疫情後更好的營運資本管理將使集團槓桿率在2021年接近2倍,到2022年降至2倍以下。
對於吉利控股集團的資產負債,此前李東輝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目前業內對於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低的評判標準,更多參照的是國內上市汽車公司的情況,但是國內上市汽車企業很多並非整體上市。對比吉利控股的利潤增長水平,其負債總體處於合理並且可控的區間。
標普的報告也預測,吉利在2021年能夠實現7%-10%的收入增長。一方面是因為吉利在2020年第四季度到2021年上半年,將有6款新車型推向市場;同時,領克品牌的表現突出,全年增長能夠保持在25%左右。資料顯示,領克汽車2020年12月銷量達到2.48萬輛,同比增長130%、環比增長約9%。此外,沃爾沃的高階定位和新能源佈局也能夠得到更快的發展。
無論是法人變更,還是開闢新的戰場,或者是資本市場的搖擺,吉利的腳步沒有因為疫情或者任何原因放慢。目前,吉利汽車的股價從2019年1月1日的12.97港元,已經上漲到35港元附近,市值超過3063億港元。
如李書福所說,吉利正在經歷“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的轉型變革,新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文/《汽車人》盧山)【版權宣告】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