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紅星新聞6月20日的報道,如果不是因為這場疫情,老唐和老薑可能永遠也不會介入口罩行業。他倆一個從事食品加工銷售,一個從事電子產品生產銷售,完全跟口罩行業不沾邊。今年2月下旬開始,隨著當地引導企業復工復產,他們轉型生產口罩。在生產口罩原材料熔噴布價格水漲船高的情況下,5月初兩人召集朋友集資,花690萬元購進生產熔噴布的機器裝置。
老唐說,如今一個多月了,熔噴布機器仍無法生產出合格熔噴布,銷售方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派來的安裝除錯工人也不辭而別。他們找廠家協商退貨,對方予以拒絕。6月18日,銷售方此前與老唐等人協商的人士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表示,如今熔噴布機器裝置已不值錢,只需花四五十萬元就能買到一臺。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熔噴布的市場發展可謂是急漲暴跌,我們經歷了因為口罩緊缺所引發的融噴布整體市場需求的井噴,但同樣也看到了,因為市場供應基本趨於飽和,而熔噴布市場又恢復正常的狀態。
這個案例無疑就是熔噴布市場高速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首先,由於口罩市場發展非常好,所以導致了大量的口罩廠商噴湧而出,如此多的口罩廠商,自然導致了產業上游市場供給的不足,在熔噴布最高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其過高的價格。這樣的價格讓很多口罩廠商覺得非常難以接受。所以就有不少口罩廠商開始決定說在生產口罩的同時也可以轉產一定的熔噴布。從產業鏈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樣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隨著任何一個產業鏈的逐漸完善,產業上下游的逐漸整合將會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真正具有實力的工程,生產到一定程度之後,必然會向產業上下游蔓延。透過併購產業上下游的企業,或者透過自建生產線的模式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這實際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過於紅火的熔噴布市場,引發了很多人在購買生產裝置的時候,只為了求速度,而本身實際上良莠不齊。
其次,我們從這個案件的角度就可以看到整個案件中最大的幾個問題,我們可以把它進行一下梳理。一是在整個市場過於紅火的時候,實際上大多數人已經進入了一個完全非理性的狀態,在這個非理性的狀態之中,大家只想的是怎麼樣才能更加快速拿到機器,從而賺更多的錢,卻沒有考慮過生產和提供裝置的廠商到底有沒有資質?二是在整個案例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有兩份合同,而兩份合同中一份是有公章的,一份是沒有公章的,而真正高額的合同反而是沒有公章的合同。再加上整個交易的過程中很多都是透過現金的形式現金交易的,這種匿名性特徵導致沒有辦法確定這個交易是否真實存在,也為日後的求證帶來了巨大的障礙。三是我們看到這個整個案例的過程,是一個明顯的套路市場的過程,前期透過真實的樣品吸引人去購買,而後期則想方設法透過套路的方式拖延發貨,乃至於最後不了了之。當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性,在雙方各執一詞之中,我們看到了熔噴布市場的高起高落,原先幾百萬元一套的生產裝置,如今在市場需求已經進入正常狀態之後,已經淪落到只有大概幾十萬元一臺,成為了雙方爭執的焦點。
第三,整體來看口罩市場,乃至於已知相關的上下游市場,實際上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價格上漲,隨著公共衛生事件逐漸得到控制,口罩一定會恢復一個正常的狀態。之前因為口罩市場非常紅火而進行大額投資,實際上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旦踩不準節奏,極有可能投資虧損甚至血本無歸,這樣的情況實際上非常正常。這也告訴大家投資有風險,真的你想要賺快錢賺大錢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