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於喜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可謂是多事之秋,銀行理財收益創43個月以來的新低,20多隻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其中一款招商銀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竟然出現了浮虧4.42%,大家理財到底應該如何投資成為銀行理財投資者的難題。
01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創43個月新低,多隻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損驚人
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就已經進入下降通道,不僅已經跌破了傳統意義上的5%銀行理財目標值,從今年3月份以來,銀行理財收益仍然“跌跌不休”,並一路跌破傳統的收益底4%,並在破4之後仍然不斷下行,從而出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創43個月新低。
根據監測資料顯示,5月份332家銀行共發行了6914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減少了956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0%,較上期減少0.08百分點,收益創近43個月新低!更重要的是,這種下跌還具有全面性的特徵,只有1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
今年3月份,銀行的理財收益第一次破4,347家銀行共發行了7964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6%,較2月時下降0.05百分點。
2020年4月銀行理財市場人民幣理財預期收益率整體下行,更重要的是,出現了所有理財期限產品全部破4的狀況,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年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面下行,各期限分別下行 18BP、7BP、7BP、2BP和21BP至3.38%、3.73%、3.95%、3.96%和3.93%,各期限產品全部跌破4%。
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跌不休、持續破4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多款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並且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扎堆浮虧現象,先是招銀理財的一款風險等級R2、名為“代銷季季開1號”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為-4.42%,從而拉開了銀行理財產品虧損連連的序幕,後來又被爆出20餘支銀行理財產品最新份額淨值均低於1跌破成本價,而且這些銀行理財產品還基本上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大銀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是成立不久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工商銀行有數只淨值跌破1, 建設銀行代有超過10只理財產品淨值跌破1。平安銀行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也被爆持續虧損,平安銀行“N天成長”系列產品宣稱中低風險的產品,但買入後大幅虧損。
銀行理財產品持續破4%並創43個月新低,銀行理財產品浮虧更是對人們形成很大的衝擊,很多人質疑是銀行理財浮虧潮到來了嗎?網友更是質疑:銀行理財還能購買嗎?
02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將進入一個分化的時代,從而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進一步分化
銀行理財收益創43個月新低,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出現扎堆浮虧的狀態,到底背後發生的原因我們暫且不論,因為這本身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者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還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嗎?銀行理財產品如何進一步分化以迎合大眾理財的投資需求呢?
一是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將進入一個分化的時代,購買還是不購買將分化加劇
這是一個分化的時代,當然會有分分合合。如今,就面臨一個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分化的時代。
以前很多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相對較低,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卻比銀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高,因此,可以說一些人將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等同於銀行定期存款,從而導致出現閉著眼睛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現象。
特別是那些穩健的投資者為什麼喜歡在銀行購買風險等級為R2及其以下的理財產品?是因為風險等級在R2以內的銀行理財產品是相對穩健。很多人相信對於購買風險等級在R2以內的銀行理財產品是閉著眼睛購買的,雖然隨著資產管理新規出臺以後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但是人們很難相信銀行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也會出現風險?而且在人們的認知中最多也就覺得可能會有一定的收益損失,即收益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而已,而不會出現本金的損失。
因此,銀行理財收益的持續走低、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會導致銀行理財投資者加速分化。
一部分穩健的投資者將回歸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的行列,因為銀行理財收益的持續走低對他們已經失去了較強的吸引力,而不斷出現的、仍然會即將出現的理財產品虧損風險將讓那些穩健的投資者望而卻步,在理財產品收益下降、浮虧出現以後,銀行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的火爆就說明了這一點,而人們對國債的關注和購買熱情也再一次點燃。
另一部分會持續購買銀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行,但是在貨幣寬鬆的大環境下,所有的投資產品收益都會持續下行,這即將成為一種常態。在沒有更好的理財產品投資的情況下,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仍然是一部分人的選擇。雖然表面上看好像銀行理財產品的虧損來勢洶洶,如果將這些理財產品的數量放入整體銀行理財產品數量中看,這些虧損的理財產品數量仍然是在大資料中的極小部分。
根據某大資料研究院監測顯示,今年5月銀行機構共發行理財產品10271只,5月份發行的淨值型理財共688只,5月披露業績比較基準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共32只,平均值為4.32%,已知的出現浮虧的銀行理財產品仍然屬於個例。
更重要的是,銀行理財產品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沒有大規模發生違約潮和浮虧潮的基礎,而銀行理財產品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仍然是風險最低的理財產品。對於理財產品的購買者,如果你是穩健的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購買仍然是一種選擇。
第三部分人會去投資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雖然說,高收益必然是高風險,但既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已經持續下行、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已經開始顯現,那麼,對於一些穩健的投資者會轉化為激進的投資者,即甘願冒更大的投資風險去投資具有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二是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將進入一個分化的時代,高風險和低風險將涇渭分明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將面臨加劇分化的局面,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流失將是肯定的,這將迫使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加劇分化,從而應對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的市場變化格局。具體而言,即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更低,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會更高。
首先,銀行理財產品本來就以穩健、低風險而吸引投資者,因此,銀行理財以並不高的收益卻能在整個理財產品市場中佔據三分天下有其一,其根本就在於其低風險和穩健型的特點。面對銀行出現收益持續下降和理財產品浮虧導致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的分化,銀行應該會在穩健和低風險上下功夫,嚴格風險控制和底層資產的風險管理,以更低的風險管理結果打造讓投資者更放心的理財投資產品,從而爭取那些穩健的投資者回流。
其次,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銀行會透過各種方式打造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特別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後,資產的配置更靈活、高風險投資的能力和配置會更強,從而以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吸引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投資者。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這個分化的時代,唯一不分化的就是人們對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的追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會加劇分化,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會加劇分化,唯一沒有變化的是理財有風險,“閉眼”買理財時代將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