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外資大進大出?
週二A股結束強勢走勢掉頭向下,北向資金的淨流出額也在這一天創出歷史新高。回顧7月以來,北向資金前期瘋狂湧入,又在近日市場震盪之際大幅流出,可謂風格大變。
在此之前,就有開源證券等多家券商指出,此次進入A股的增量北向資金多為交易型資金,而且風格與以往配置型資金大相徑庭,與此輪A股的風格切換重合度較高。
對於近期北向資金大進大出的表現,國盛證券也將其歸因於資金的風格原因。分析師張啟堯指出,7月以來主導外資大進大出的主力更多是交易性資金,“假外資”的佔比出現了明顯提升。
張啟堯建議,對於北向資金短期的大進大出不必過度關注,交易性資金的短期調倉也不宜盲目跟隨,配置型資金才是北上長期主流趨勢,後者偏好相對穩健,大消費、金融和電子一直是其集中重倉方向。
北上流入風格大變
7月以來,北上資金大幅流入,前兩週流入規模均接近300億;而昨日北上通道集體外流,流出規模高達173.8億元。
張啟堯指出,根據國盛證券以往的跟蹤與觀察,年初以來北上資金的配置行為一直都較為穩定,消費與科技始終是外資偏好的板塊,二季度獲外資增配規模也最大。
但從6月份開始,北上資金的配置行為發生了明顯變化,流入主力經歷了“消費-科技-週期”的快速輪動。從陸股通淨流入風格結構來看,6月大消費流入明顯放緩,而科技成長與週期類風格則獲得明顯增持,而7月天量入場資金中,則很大比例都進入到週期與金融。
行業結構上,7月巨幅外資流入更多集中在非傳統重倉板塊。北上持倉結構顯示,食飲、醫藥、家電、電子、銀行和非銀金融是北上資金的傳統重倉行業,這6大行業佔北上總持倉的60%左右,可以視為歷史上外資最偏愛的板塊。
但國盛證券的統計顯示,7月以來入場的約650億增量資金中,僅有不足4成流入上述前6大行業,相較之前的配置行為產生了明顯偏移。其中,計算機、機械裝置、化工淨流入均在40億以上,明顯超過了食飲、醫藥與家電的流入規模。
為何北上短期大進大出?
對於北上資金7月以來的大幅震盪,以及6月以來流入風格的快速輪動,國盛證券認為資金屬性是主導因素。
根據國盛證券對北上資金的拆分方法,可以根據陸股通資金的託管機構型別來大致對應資金屬性。其中,海外長線配置型資金,多數託管在外資銀行席位;而對沖基金、量化基金等“洋遊資”出於交易便利性的要求,多數透過外資投行的PB系統託管;而託管於中資券商機構的資金,則可能“假外資”的機率較大。
國盛認為,傳統意義上的“真外資”,基本屬於上述第一類,也即長線配置型資金,更加註重長期配置收益,配置風格也相對穩定;而後兩者則更多屬於交易型短線資金,與我們普遍理解的“真外資”存在較大區別,往往更加註重短期擇時,流入風格波動較大。
根據國盛對北上重倉股託管機構的統計,發現7月以來北上資金結構中,“假外資”佔比出現了明顯提升:其中,與交易型資金掛鉤的外投行託管市值佔比從6月底的16.7%提升至18.1%,而更多代表配置型資金的外銀行託管市值佔比則從81.7%降至80.8%。由此可以推斷,近期主導外資大進大出的主力更多是交易性資金,且不排除部分內資借道北上。類似的情形還發生在2019年2-3月,而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近期北上資金配置行為的變化。
配置型資金是主流,長期趨勢才是關鍵
國盛證券透過框架假設,以託管於外資銀行的資金代表配置型資金,以託關於外資投行或中資機構的資金代表交易型資金,那麼從歷史變動看,配置型資金的規模佔比在19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都經歷了明顯的趨勢上行。長期來看,配置型資金不僅是北上資金的主體,而且資金佔比正在趨勢提升。
作為北上資金主要構成部分,配置型資金配置偏好相對穩定,以北上資金的持股倉位看,大消費、金融和電子一直是集中重倉方向。近三年,前六大重倉行業倉位持續穩定在60%左右。
張啟堯認為,短期的海外波動、匯率調整以及指數納入預期都可能引發交易性資金短期的大進大出,而交易性資金佔比趨勢回落,並非外資主力。另一方面,北上主流的配置型資金投資偏好相對穩健,大消費依舊是長期外資增配主線。
因此,短期北上資金的大進大出不必過度關注,交易性資金的短期調倉也不宜盲目跟隨,長期趨勢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