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5月10日訊息,5月9日晚,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佈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長安汽車(000625.SZ)董事長朱華榮、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一方是老牌央企,一方是資深民營整車巨頭,雙方在2月底還因為一場抄襲風波劍拔弩張,為什麼會坐下來開展這樣高層級、多方面的合作?
“央企+民企”
應對嚴峻行業形勢
根據官方公眾號披露的資訊,長安與吉利將圍繞新能源、智慧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
在新能源領域,雙方將就電芯、充換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新能源產業佈局進行合作。在智慧化領域,雙方將圍繞晶片、作業系統、車機互聯、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展開合作。雙方還將共同開展動力平臺、動力技術的合作,探討海外發展、出行生態的合作共享,並在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碳交易等領域展開合作,共享前瞻技術應用發展。
↑簽約儀式現場 圖據吉利控股集團微信公眾號
長安汽車與吉利汽車(00175.HK)方面都向紅星資本局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資訊”,“只是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還沒有具體的合作專案。”不過從簽署協議的主體與兩家董事長出面站臺來看,“這是集團層面的高層級合作。”
“央企+民企”的合作模式,在整車製造領域十分罕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顏景輝向紅星資本局指出,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車企對外尋求合作已經是一種趨勢。“長安與吉利的戰略合作,首先是體制機制上的交融,取長補短,更能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要求。”他還認為,雙方將在產品力與市場營銷方面交融,增強各自的優勢。
雖然目前還沒有更詳細的資訊,汽車行業分析師劉昊向紅星資本局指出:“雙方合作的範圍已經十分明確:新能源、智慧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這都是當下關乎車企前途命運的關鍵領域,其中的根本還是新能源。吉利與長安轉型新能源都不算順利,面對特斯拉(TSLA.US)、比亞迪(002594.SZ)等一眾競爭對手,強強聯合是不錯的選擇。”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對嚴峻的行業形勢有清晰的認識。
5月8日,朱華榮在2022年業績溝通會上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洗牌,機遇與挑戰並存。他指出,過去3年,已關停並轉的汽車品牌達75個,未來2到3年,保守預計有60%至70%的品牌將面臨關停並轉。他認為,只有產品好、技術強、規模大、產出快的頭部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他援引的一組資料顯示,中國汽車市場現存148個品牌,其中中國品牌有114個,外資品牌有34個,而20%的頭部企業佔據著超90%的市場份額。
朱華榮認為,長遠來看,汽車產業仍然存在“1+3”的發展機會。其中“1”是總體大盤仍將持續增長,預計2027年中國汽車行業規模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3”是汽車行業存在新能源、智慧化、國際化三大發展機遇。而這正是長安與吉利此次戰略合作的重點。
新能源轉型
吉利與長安的急迫
吉利與長安是2022年少數幾家實現了銷量、營收、淨利潤全部增長的整車車企。2022年,長安汽車實現營收1212.53億元,同比增長15.32%;淨利潤77.98億元,同比增長119.52%。吉利汽車實現營收1479.65億元,同比增長45.6%;淨利潤52.6億元,同比增長8.52%。
但比亞迪的一騎絕塵令上述成績黯然失色。2022年,比亞迪實現營收4240.61億元,同比增長96.2%;淨利潤166.22億元,同比增長445.86%,比長安與吉利加起來還高。
銷量上,比亞迪2022年總銷量180.25萬輛,同比增長149.9%。長安汽車2022年總銷量234.6萬輛,同比增長2%;其中新能源汽車28.4萬輛,佔比12.1%。吉利汽車2022年累計總銷量143.3萬輛,同比增長約8%;新能源汽車銷量32.8萬輛,佔比22.9%。單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比亞迪是長安與吉利合計的近3倍。
在燃油車向新能源切換的過程中,吉利與長安都表現得難以讓人滿意。
2015年,吉利宣佈藍色吉利行動,目標是“2020年之前新能源車銷量佔比達到90%”。但這個行動執行得並不順利,吉利在戰略層面上搖擺不定。2020年,吉利新能源車全年銷量6.8萬輛,同比下降39.7%,佔比5.2%。
2021年,吉利汽車再次提出“智慧吉利2025”戰略,計劃5年內投入1500億研發費用,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慧新能源產品。2021年推出的高階新能源品牌極氪,享受了吉利集團的所有優勢資源,但並未如預期“帶飛”吉利新能源。直至2022年,吉利才下定決心all in新能源。
吉利新能源採取了多品牌並行發展的戰略。吉利、路特斯、極星、極氪、SMART、幾何、睿藍……品牌不僅數量多,還略顯混亂。例如領克、帝豪等以燃油車為主的品牌也有新能源產品,幾何從獨立品牌迴歸吉利品牌,吉利銀河則是屬於吉利品牌的高階系列。“這就導致吉利內部產品打架、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汽車行業分析師劉昊向紅星資本局表示。
吉利控股集團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2022年業績溝通會上坦言:“我們在新能源發展的道路上已經被優秀同行落了很遠的距離。”
相比之下,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轉型之路也充滿焦慮。
2017年10月,長安釋出“香格里拉計劃”,目標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打造;2025年推出21款全新純電動汽車和1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並停售傳統燃油車。
如今距離2025年停售燃油車只有不到3年,從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情況來看,長安的“香格里拉計劃”可能會落空。
目前長安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包括阿維塔、長安新能源、深藍汽車等。長安新能源此前長期靠長安奔奔、玉米等微型車。插混車型UNI-K iDD被比亞迪吊打。寄予厚望的阿維塔銷量平平,官方公佈的資料是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累計交付超4000輛,4月2125臺大定訂單。只有深藍汽車值得一看,憑藉一款在售車型SL03,累計交付破5萬輛;第二款產品S7將在今年年中上市。
專家:可能降低成本
出海協同、出行生態合作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顏偉向紅星資本局表示,吉利與長安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可能降低成本,“比如聯合採購電池,或者聯合研發比較通用的產品。”
吉利與長安的研發投入都在逐年增長。2022年,吉利汽車研發投入84億元,同比增長51.2%;長安汽車研發投入56.78億元,同比增加17.63%。雙方都在加大對智慧化、軟體、“三電”等新能源戰略領域的投入,同時沒有放下在造型、振動噪聲、碰撞安全、制動效能、底盤試驗、驅動系統等傳統領域的投入。
出海已成為自主品牌的重要增長點。吉利汽車2022年出口銷量19.82萬輛,同比增長72.4%。長安汽車2022年海外銷量24.9萬臺,同比增長57.3%。
長安汽車累計進入全球63個市場,海外已建成450家銷售渠道,在沙特、巴基斯坦、秘魯等多個市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計劃在2024年登陸歐洲。吉利累計在全球開發379個銷售及服務網點,在東歐、中東、亞太、非洲、拉美、歐洲等多個區域實現深化佈局,計劃進一步拓展歐洲市場與中東海灣國家,登陸東南亞新市場。
汽車行業分析師劉昊向紅星資本局指出,“車企的海外側重點各有不同,應舉行業之力抱團高質量出海,在海外經貿規則、政策法規、針對性改進等方面共享經驗。”
顏景輝還向紅星資本局表示:“吉利與長安分別是曹操出行和T3出行的大股東,或將推動出行領域展開合作。”
天眼查APP顯示, T3出行背靠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阿里、騰訊,其中長安汽車持股約15%。吉利持有曹操出行超80%的股份。T3出行與曹操出行一直處在中國出行市場的第二梯隊,兩者捆起來或許也打不過滴滴。業內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滴滴即便遭封禁一年多,市佔率仍超過80%。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