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宣告,我沒有從支付寶,螞蟻保險,相互寶或者其它任何利益相關方收過一分錢。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作為一個醫學博士,一個在保險行業沉浸了三四年的醫學博士,如何從專業的角度客觀評價相互寶這個東西。畢竟已經1.07億人加入了,利益相關群體越來越大。
它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產品,值不值得加入,加入之後每年分攤的保費會不會是個無底黑洞,又會不會像過往很多金融理財產品一樣,割完韭菜就跑路?
這些問題,我都會在文章裡用資料給大家深入剖析解答。
這篇文章,我寫了改,改了毀,毀了又寫,整整寫了將近四個月,不管問題彙總,還是資料整理,到文章的構架,以及到最後的成文,每一步我都做了紮實的調研。之所以寫的這麼辛苦,一個是我覺得既然寫了,我就要確保這文章對所有人都有用,要把大家關心的所有問題都寫進來,另一個是我要對我自己的結論負責,每一個問題必須有大量的資料計算支撐,我才敢下結論。
我有自信,這篇文章絕對是全網最大最全最客觀,並且是第一個對相互寶做了系統性分析的文章,關於相互寶,你看完這篇,就不需要再看別的任何了。
當然了,如果大家看完,還有任何疑問或看法,歡迎隨時留言。但如果你是純槓精,那請你拿出你的資料和計算方法來,一味的口嗨,恕不奉陪。
以下正文開始:
一、相互寶的前世今生爆款的誕生
“相互寶”原名“相互保”,2018年10月16日正式上線,
它是由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和螞蟻金服聯合推出的一款新型重疾產品,同樣是保重疾,卻無需繳納任何費用,只要你身體健康,芝麻信用滿650分就能加入,門檻極低。
若不幸患病,40歲以下成員將獲得30萬互助金,40歲-59歲則獲得10萬互助金,這些費用由加入的所有成員共同分攤,
每次分攤前,相互寶都會先對幫助的成員名單進行公示,待公示無異議後,才會從大家的賬戶里扣錢。
這種不設資金池,出了險事後分攤的救助模式,可以說是最原始最純粹的保險形式。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誰出事大家幫,共攤風險,而相互寶就在裡面收取8%的管理費,用來維護平臺運營、理賠調查等,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費用。
相比傳統保險公司約20%的運營管理費用,相互寶真正做到了低成本保障,價格直接秒殺99%的保險產品。除非保險公司願意持續賠錢,否則不可能比相互寶的價格還低。
可以說,理想化的保險就應該是這樣,大家一起抱團取暖,既保證了看病,又分攤了風險,如果相互寶能始終嚴格把控准入門檻,理賠也做到公平公正,出了險就公示,再加上參與的使用者能夠自覺遵守規則,不存在帶病投保等各種道德風險,確實是沒有比這個更優的保險模型了。
相互保的更名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合規問題被約談,同年11月27日,相互保僅僅上線41天便宣告夭折,正式升級為“相互寶”,從保險變為網路互助計劃,改由螞蟻集團獨立運營。
其中緣由,官方說辭是由於相互保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費率、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性宣傳,資訊披露不充分等問題被要求整改,
至於真實內幕,咱也不敢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動了別人的蛋糕,
據民間傳聞,就是某些保司從中作梗,暗戳戳提醒了銀保監會,導致信美人壽被約談後直接被要求退出,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幹?
道理很簡單,相互寶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短短1個月時間就吸引了2000萬人的加入,
一年僅需幾十塊就能擁有10萬/30萬的保障,誰還會去選擇幾千塊的保險?
同時對於監管層而言,相互保雖是保險,卻處於監管的空白地帶,
它是採取先保障後付費的模式,沒有了責任準備金,就意味著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太多血淋淋的案例無不告訴著我們,金融如果缺少了強勢的監管,缺少了有效的監管規則設計,就很容易釀成旁氏騙局。
再加上相互寶簡單粗暴的宣傳方式,日後可能會造成更多糾紛,
毫無疑問,相互寶不僅觸動了傳統保險的利益,更衝擊了銀保監會的行政權力,所以銀保監會要監管它,各大保險公司拆它的臺,幾億人的流量,要真敢放任它這麼幹下去,以後還賣屁保險啊。
相互寶的誕生,實屬被迫的妥協。
儘管從保險變成了互助,相互寶仍是採取先保障後付費的模式,一人出險,全員分攤,那這種分攤機制到底合不合理呢?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發病率明顯不一樣,憑什麼要混為一談?相互寶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接著往下看,
相互寶的分攤機制合理嗎?
先來看這張由銀保監會發布的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
備註:《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
無論男女,年紀越大,出險的機率也就越大,尤其是40歲以後的人群,患上重疾的機率更是直線上升,這種大家一股腦一起分攤的機制,必然會導致低年齡+低風險的使用者額外付出更多的互助成本。
面對年輕人和中老年人不同的發病率,相互寶選擇了以保額的方式進行了簡單的區分,即40歲以下出險賠30萬,40-59歲則只賠10萬。
為什麼要這樣劃分?
在之前的文章中,保貝就一直在強調保險的定價邏輯,是由風險的大小決定的,
用公式表達:保費=預期風險發生機率×風險損失(也就是你要買的保額),
反過來說,在定價相同的前提下,風險越大,保額也就越低,
在大家分攤的保費都相同的前提下,中老年人的風險更大,自然保額也就越低,對年輕人而言也就越公平,
做個最簡單的對比,這裡有一款一年期重疾險,
大家可以著重看一下我標出來的兩個數字,
這裡31-35歲30萬的保額和40-45歲10萬的保額,保費測算出來的結果是剛好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同樣的錢,在31-35歲你能買到30萬保額,到41-45歲就只能買到10萬的保額了,如果想要更高保障,就必然要掏更多保費。
總體來說,相互寶的這種分攤機制還是比較合理的,誰也沒有太吃虧,
但相對而言,越往後年齡越大其實是越佔便宜的,因為你風險更大,卻只需要掏和對應年齡階段的年輕人同樣的保費,就可以拿到同樣的保額。
所以相互寶在未來如果能再精細一下分界線,比如20-30歲賠50萬,30-40歲賠30萬,40-60歲賠10萬,那就會更合理。
相互寶的歷次升級
好了,瞭解了相互寶的前世今生、分攤機制等等,我們再來看看相互寶還做了什麼,
2019年5月8日,由於有不少使用者反應爸媽買不了保險,繼大病互助計劃之後,相互寶又上線了專門針對60-70歲人群的“老年防癌互助計劃”,即使是患有三高等慢性病的老人也可以加入,雖然保額只有10萬,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部分老年人的保障需求。
2020年5月13日,相互寶關注到患三高、心血管等慢病人群普遍面臨保障難保障貴的問題,再次推出了慢病人群防癌互助計劃”,凡八大類慢性病人群均可加入,保額同大病互助計劃相同,要知道我國可有將近三億人飽受慢性病的困擾,相互寶這麼做無異於雪中送炭,填補了慢病人群的保障缺口。
2020年8月31日,不侷限於疾病互助,相互寶又上線了“公共交通意外互助計劃”,幾乎覆蓋了所有公共交通工具,最高可申領100萬互助金,
為了讓大家看的更為直觀,這裡我直接整理了一個表格,
截至到目前,相互寶根據各年齡人群風險的不同,共推出了四個互助計劃,可以說是覆蓋了所有人群,
如果說阿里巴巴的願景,是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那相互寶的願景,必然是天下沒有難買的保險,
不難看出,相互寶確實是在努力地想做出好產品,
背靠支付寶強大的流量支援,相互寶每一次的使用者調研都足夠深刻、認真,
他們深知市場上每一個使用者痛點,比如老年人買不了保險,他們就立刻推出了防癌計劃;三高人群買不上保險,他們就趕緊上線了慢病計劃,包括後面發現很多人覺得分攤金額過高,有壓力,他們還推出了入門版的互助金,分攤金額直接降低30%-50%,
相互寶的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是在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不斷查缺補漏,儘量照顧到每一個群體,這也是為什麼相互寶上線不到兩年時間,就吸引了超1億人加入,真正成為了全民性的保障。
二、為什麼相互寶短時間內幫助成員異常增多、分攤的錢暴漲?是打算開始收割使用者了嗎?到底有沒有個頭?
從最初的3分錢到今天的4.17,
相互寶分攤金額直接暴漲139倍,一路飆升的理賠資料著實讓不少人慌了神,
尤其是從2019年9月份開始,申請互助的人數直接突破四位數,分攤金額也是水漲船高,除了疫情最嚴重的的階段有所減緩,整個資料都是呈上漲狀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相互寶是不是打算開始收割使用者了?
19年好歹還承諾了分攤上限不超過188元,如今沒有了兜底承諾,相互寶會不會就是一個無底洞,未來分攤的金額還會無限上漲?
尤其是網上謠傳的植入甲狀腺癌來騙保的騷操作,
為了貶低相互寶,一些人真的是操碎了心,硬是憑空編造出了人工早癌的虛幻故事,不給他們頒個最佳文學獎還真是屈才了!
所以為什麼相互寶短時間內幫助成員異常增多?分攤的金額更是暴漲?保貝還你真相:
(1)相互寶的整體使用者偏年輕化,加入成員越來越多,
相互寶的線上模式決定了最早加入的那一批人,都是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隨著年齡增長,得病的風險越來越高,分攤金額自然會不斷上漲,只是目前還未到達理賠高發期,
再者,隨著相互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更多的中老年人加入了進來,還有很多來自小城市,從未做過體檢的“健康”人群,一旦生病都會發起理賠,註定了相互寶的出險機率會越來越高,每個人分攤到的費用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2)越來越多人過了等待期,得病開始理賠了
直接來看圖,
在發病率一定的情況下,人數越多,出險的機率自然也就越高,
但同重疾險一樣,相互寶也有著90天的等待期,
除非遭遇意外,互助成員只有在加入90天后患病,並且疾病符合規定才能申請互助,
所以相互寶前期的發病率是明顯低於社會發病率的,
當越來越多的人過了等待期,得病開始理賠,真實的資料就會表露出來,
無論是理賠人數,還是分攤金額,就會越來越接近社會發病率,
所以與其說是現在分攤多了,不如說是前期分少了,並且隨著加入人數的增多,未來分攤的金額只會越來越高,每次只分攤幾分錢的美好時光已徹底成為了過去式。
(3)案件稽核有延遲,大量互助申請還在排隊申請中
隨便抽取8月份最新一期的部分案件,
大部分都是幾個月前的積累案例,更早的甚至要追溯到一年前,
疾病公示均有所延遲,最短也要2個月的時間差,
這也就意味著,在你生病申請理賠後,相互寶團隊也是需要大量時間來調研案情,稽核你的疾病是否符合互助條件的,整個過程相當嚴謹,
一方面積累的案例和新增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
一方面隨著相互寶團隊效率的提升,案件處理速度的加快,
可以說後期公示的案例只會日漸增多,分攤的額度也會不斷上漲。
眼瞅著分攤金額蹭蹭上漲,相互寶到底是不是個無底洞?分攤金額會有上限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相互寶肯定不是個無底洞,它是有上限的,
如今相互寶已經成為1億多成員的龐然大物,
1億規模的樣本,根據大數定律,我們是可以算的,
已知,相互寶0-39歲,保額為30萬;40-59歲,保額為10萬,
加上8%的管理費,
0-39歲的人要分攤30+30×8%=32.4萬
40-59歲的人要分攤10+10×8%=10.8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
結合《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
我們首先可以估算出按年齡劃分的重疾發生率,
結合我國網民年齡結構分佈,
我們將重疾發生率表按網民的年齡段進行加權平均,
因為相互寶參與的年齡為0-59歲,所以這裡我只算到了59歲,
透過上面幾組資料,我們就可以算出0-59歲的全體網民均加入互助計劃時,每年要分攤的理論保費為396.6元,
而在實際操作中,相互寶是會透過健康告知來事先篩除掉一部分身體有問題的人,
所以實際分攤費用肯定是會比理論保費還要低一些的。
為讓資料更為直觀,這裡我也順便算出了微信一年期費率表,最終得出一年期重疾險每年的平均保費為432.32元,
透過上面的模型可以清晰得出,
相互寶往後的分攤金額肯定還會上漲,但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年期重疾險,更不會是一個無底洞,
所以大家儘管放心,該吃吃該喝喝,月均兩杯奶茶錢能換個安心也是值得的。
三、相互寶拒賠的案例怎麼那麼多?我加入了會不會也拒賠?
相互寶這一路走來實在是太難了,
救助的人多了,被網友罵貴;
拒賠的人多了,又被網友罵坑;
相互寶真的就像大家吐槽的那樣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嗎?
這裡我直接挑了幾個網上議論聲最大的“無理”拒賠案件,到底該不該賠公道自在人心,
案例一:
2018年12月,雲南的唐某因意外跌入3米深的洪澇溝中摔傷,由於傷勢較重,一度陷入深度昏迷,經醫生診斷為GCS評分(道格拉斯昏迷指數)5分,持續使用呼吸機超過了96個小時,
雖然符合條款中“深度昏迷”的理賠條件,但在實際調查中,相互寶團隊發現唐某此前曾因皮肌炎長期服用過激素類藥物,不符合健康告知要求,因此決定拒賠。
案例二:
2018年12月,一位來自湖北的父親為1歲3個月的女兒加入了相互保,次年1月,女兒因意外摔傷導致腦部重創,當即做了開顱手術。但在理賠時,相互寶團隊發現其女兒在滿月時患有嬰兒肝炎綜合徵,不符合健康告知,並且在加入互助計劃時未如實告知,因此不能理賠。
案例三:
2020年1月,申某確診為冠心病,但從兩次住院冠脈造影的結果來看,他單獨任意一次的血管堵塞程度,均沒有達到條款中關於“嚴重冠心病”的要求,同樣決定拒賠。
實事求是,相互寶哪一次拒賠不是嚴格按照規則在走,
脫胎於重疾險,相互寶的條款規定幾乎就沒怎麼變,
只要你加入的時候是符合健康告知的,出了險只要是在保障範圍內,符合條款定義,理賠起來還是相當容易的,
而這些所謂的拒賠案例,要麼是根本就不符合健康告知或未達到理賠條件,本身就不能賠,純粹是找茬的;要麼就是存在一定歧義,相互寶實在拿不準的,
就算碰到這種時候,相互寶也不會草草結案,而是會發動陪審團制度,讓幾十萬的陪審成員共同參與到評判中來,案件該不該賠,為什麼不應該賠,為什麼應該賠,大家都能得到充分的討論和溝通,其中更不乏很多專業人士,來最終一起決定這個案件的結果。
可以說,相互寶的每一次拒賠都沒有惡意,
看似冷冰冰,即便碰到有爭議的疾病,也可以發起陪審團投票;即便投票沒有透過,相互寶還設定了相互幫,大家可以自發為這些條件困難的人群捐款。
相互寶真的已經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救濟機制了,
每一步都在實心實意為使用者考慮,這種誠意,真的是很多傳統線下保險公司都沒有的,
現在肯定更沒有故意耍滑頭,刁難大家拒賠的意思了,
況且對於這種互助組織來說,多賠就能多賺管理費,他們應該巴不得多賠才是,
但相互寶偏偏沒有這麼做,歸根結底是為什麼?
就是為了維護廣大相互寶成員的利益不受損,
如果隨隨便便就選擇了賠付,規則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破壞,就會有越來越多不符合健康告知的人群乘虛而入,最終勢必是劣幣驅逐良幣。
四、相互寶頻頻偷偷修改規則,究竟對我們是利是弊?
相互寶改規則的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改一次上一次熱搜,爭議不斷,
之前就是因為修改了健康告知,不管是新加入的成員,還是2年前就加入的成員,通通都要符合新版的健康告知,相互寶一度被人抓住不放,黑出了翔。
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隨時都會發生變化的,尤其是這長達兩年時間,如果相互寶把健康要求越改越嚴格,新增了很多當初加入時就沒有的健康異常要求,那我還怎麼申請互助?
幫助了別人這麼多年,等到我自己生病了,豈不是很可能會因為不符合健康告知加入而被拒賠?這不是瞎胡鬧嗎!
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保貝帶你還原真相,
直接來看圖,這是相互寶曆次最佳化的健康要求,為便於大家對比,我這裡直接拼在了一張圖上,
備註:圖片從左到右依次為第一版、第二版、和現在正在使用的第三版健康告知。
大眼一掃,相互寶的健康要求是越改越多,從原先的1、2頁直接增加至現在的3、4頁,第一反應可不就是越改越嚴格?
但仔細對比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修改,其實不過是把健康要求更加嚴謹細化,根本沒有收嚴尺度。
就像第一版描述的腫瘤,你這裡到底指哪種腫瘤?良性腫瘤算不算?都是存在一定歧義的,所以相互寶就在第二版專門標出了腫瘤的範疇為惡性腫瘤、原位癌、上皮內瘤變、腦脊髓腫瘤,描述更為清晰,也避免日後更多理賠糾紛。
還有第三版又精進的一大段,其實不過是補充了更多例外事項,比如肝炎部分,擺明是放寬了健康要求,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進來。
所以說,相互寶這哪裡是在收割使用者,歷次健康要求的修改不僅沒有收緊,反而將一些原先一刀切不讓保的疾病進行了適度放寬,總體看下來其實是對我們更為友好的,並不太會影響大家的權益。
包括前段時間相互寶將“未發生遠處轉移的乳頭狀或濾泡狀甲狀腺癌”和“分期為T2N0M0的前列腺癌”剔除互助範疇,大家不要覺得這是件壞事,
像這種康復和治癒都相對容易的“喜癌”,治療下來確實都花不了多少錢,
保貝之前有個朋友就是,甲狀腺癌,總共也就花了不到五萬,社保一報就只用自費兩萬多,對咱們影響真不大,這還有啥可分攤的?
關鍵是它又十分高發,每次都讓大家憑空去分攤更多費用,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相互寶能趕在保險公司前剔除掉這兩個東西,事實上也是為了能讓真正得重疾的人拿到這個錢,避免了讓大家分攤無用的費用,對市場的把握是相當深刻了。
細數相互寶的歷次修改,改健康告知也好,改規則也好,
絕不是大家理解的,它故意改規則就是為了找個理由不賠你,專門割你韭菜,還真不至於,
它確實是在努力做出一個好產品,無論是運營細節還是其他,保貝還真挑不出來啥大毛病,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加入,只要符合規則,日後該賠的還是會賠。
五、如今的相互寶沒人監管,會不會就像網傳的xx籌一樣是個驚天大騙局,騙到我們的錢就跑路?
相互寶再好,終究也不是保險,
既不受銀保監會的監管,也不受《保險法》的約束,更沒有保險保障基金的託底,那它運營過程中會不會跑路?萬一跑路或解散,我們的權益該怎麼得到保障?裸奔嗎?
背靠百度大佬的燈火互助,前段時間也是說散就散,直接來了個現身說法,
其實不光大家擔心,銀保監會早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前段時間直接點名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路互助平臺屬於非持牌經營,
沒拿到保險的牌照,乾的確實又是保險的生意,我想監管又監管不到,你這算怎麼回事?
但文章細看下來,相互寶這次被點名純屬躺槍,
除了涉眾風險確實大,畢竟有上億人加入,問題最大的前置收費平臺跑路風險是和相互寶沒有屁點關係,
所謂的前置收費模式平臺,指的是那些沒出險就先把錢收到手裡,就像常規保險那樣先“收費”的網路互助平臺,如果資金鍊出現問題,確實存在跑路的可能,
但相互寶採取的都是先分攤後互助的救助模式,出一筆分攤一筆,主要的資金都不過手,根本不會形成資金池,上哪兒捲款跑路?根本連圈錢的機會都沒有。
只是目前來說,相互寶確實是存在監管問題的,
對此銀保監會也已明確表態,正在出臺研究相關政策,
要麼是設定一個准入門檻,要麼是發牌照,但是未來肯定會監管到這些互助平臺的。
相互寶背靠支付寶這麼大個平臺,迄今加入人數已超1億,
既然它實心實意想做出一款好產品,不可能說撂攤子就撂攤子,說跑就跑的,
對於銀保監會的點名,相互寶也是立刻就做出了回應,明確表示期待在監管的指導下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官方檔案在這擺著,相互寶又如此充滿誠意,
大家短期內擔心的監管問題必然會得到解決,完全沒有必要太過擔心。
六、相互寶能不能代替重疾險?
一人出險,眾人分攤,
作為最原始最純粹的保險形式,相互寶的出現,確實激發了大眾的保障意識,讓更多人真正認識到了自己所面臨的真實風險,
於個人,儘管分攤金額不斷上漲,但相對於商業重疾險,相互寶的價格依然很便宜,花費不多就可以讓普通人獲得基本保障,聚集起社會底層力量,建立社保外的第二堵“牆”;
於保險公司,相互寶的崛起必然能促進整個行業的更新迭代,
不得不說,相互寶是個很好的普惠嘗試,它用極低的門檻開啟保障,很有當年餘額寶顛覆貨幣基金的風範。
但還是那句話,相互寶畢竟只是個網路互助計劃,其本質決定了它的作用相對有限,註定無法取代重疾險。
第一,相互寶保障有限
目前的相互寶僅保障100種重疾和5種罕見疾病,並沒有常見高發的輕症保障,之前保貝也說過,所謂的輕症其實就是重疾的極早期症狀,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治療,就很可能會發展成重疾,現在它的保障註定了只有等病情特別嚴重的時候才能賠,保障範圍著實有限。
保障額度方面,只有40歲之前得重疾能拿到30萬,40-59歲就只能拿到10萬,還是有些杯水車薪。
而且過了60歲,你的保障就自動失效了,只能去申請加入相互寶老年版,
根據銀保監會2013年釋出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來計算,60-80歲得重疾的機率是60歲之前得重疾機率的2.2倍,但相互寶老年版最高也只保到了69歲,那你70歲之後怎麼辦?而且最高互助金額也只有10萬,最高發的年齡反而保障越低甚至沒有了,這是反人性的,這個時候再想去買重疾險買都買不到。
第二也是最關鍵的,相互寶只是互助,不是保險
保險之所以敢稱為保險,是因為它的償付能力可以硬剛200年一遇的大災難(像汶川地震這種也只是30-50年一遇),但相互寶不是保險,沒有準備金,當遇到極端風險時,它是隨時有可能中斷甚至消失的,長期穩定性無法得到保障。
萬一40歲後產品終止了,而你又沒有買長期重疾險,到時候再想補上都難。
再者,相互寶短期內無法得到監管,先不說它理賠時效無法保證,有的案例甚至需要稽核四五個月才能拿到互助金,當碰到理賠糾紛時,如果是保險還能申請監管部門來裁決,但相互寶只能透過反覆溝通或者申請陪審團來裁定,很難以現行的法律制度來進行界定。
綜上,
相互寶是個好東西,能加入一定要加入,
沒病沒災,分攤的錢也不多,就當是獻愛心了;
用得上的話,也算是多了一份保障,
但無論如何,相互寶終究不能代替重疾險,
做箇中短期補充,我看合適,
若想要更長期、穩定的大病保障,還是依靠重疾險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