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新能源版圖:商用車、磷酸鐵鋰“雙管齊下”,與董明珠正面交鋒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何明俊

在“中植系”實控人解直錕猝然離世後的第三天,12月20日深夜,中植集團代理主持全面工作的劉洋首度發聲,在官網釋出了《致客戶朋友們的一封信》。

現年46歲的劉洋是解直錕大姐的兒子,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植系”核心金融平臺中融信託的董事長。劉洋表態,將繼續按照解直錕確定的發展戰略,堅持實業與資管雙輪驅動,進一步突出發展實體產業,做強做優資產管理。

中植集團創建於1995年,是中國領先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集團總部位於北京。解直錕以中植集團為核心,組建了橫跨信託、公募、私募、期貨、能源等產業的“中植系”資本譜系。2016年以來,以中融信託為核心的金融資產頻頻“踩雷”。解直錕復出之後,順應趨勢,向實業化轉型。近年,“中植系”重點培育半導體、新能源等產業,並在2021年啟動獨角獸計劃。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從中植新能源、中植一客到主營純電動物流車租賃業務的八匹馬租車,都有著“中植系”的身影。

佈局新能源汽車上下游

2021年,新能源浪潮推動資本市場新能源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上漲。作為中植系新能源業務的重要載體,康盛股份(002418.SZ)的股價也在年內實現近翻倍漲幅。同花順iFind顯示,12月22日,康盛股份報收3.84元/股,年內累計漲幅96.92%。

早在2009年,商業嗅覺靈敏的解直錕就已進軍新能源領域。有報道稱,解直錕2009年佈局新能源領域並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但並沒有披露更多關於投資方面的詳細資訊,直到2014年“中植系”入駐康盛股份。

2014年,康盛股份籌劃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直錕控制的重慶拓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拓洋”)及常州星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常州星河”)分別認購11.88%股份,合計持股23.76%。當時,康盛股份原實控人陳漢康持股比例不過28.61%,與解直錕相差不到5%。

同年,陳漢康與解直錕合資成立中植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中植新能源”)。2015年,康盛股份受託經營中植新能源並以6.75億元的價格收購“中植系”旗下富嘉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富嘉融資”)75%股權。至此,康盛股份正式切入新能源汽車及融資租賃領域。

2017年,康盛股份宣佈,收購中植新能源旗下煙臺舒馳客車有舒馳客車有限責任公司95.42%股權和中植一客成都汽車有限公司(下稱“中植一客”)100%股權,後因政策原因而終止。

次年,康盛股份重啟這一收購計劃,但收購標的僅剩下中植一客。康盛股份透過資產置換及支付現金的方式,用富嘉融資40%股權置換中植一客100%股權並向中植新能源補足800萬元差額。與此同時,康盛股份將富嘉融資35%股權轉讓出去,剝離融資租賃業務。

2018-2019年間,陳漢康曾一度籌劃股權轉讓,但因債務問題被迫終止交易,且陳漢康及其一致行動人因違約問題而遭遇強制賣出,持股比例持續降低。

2019年12月23日晚,康盛股份釋出公告稱,重慶拓洋及其一致行動人常州星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透過司法拍賣受讓浙江潤成所持公司4400萬股股份已完成過戶登記手續,公司實際控制人由陳漢康變更為解直錕。

中植一客無疑是“中植系”當下新能源業務版圖中最拿得出手的公司。

財報顯示,新能源商用車整車是康盛股份重點發展的業務領域,子公司中植一客專業從事新能源商用車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產品品類完整,覆蓋氫燃料電池客車、純電動客車、純電動物流車等產品。商用車整車年產量為3000臺。

12月21日,就新能源業務問題,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康盛股份,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本身有投資發展部,這兩年陸續看了很多專案,公司還會在新能源賽道,如果有合適會再考慮收購。”

中植系新能源版圖:商用車、磷酸鐵鋰“雙管齊下”,與董明珠正面交鋒

(2021年4月8日,上海,第32屆中國製冷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天眼查顯示,透過絕對控股八匹馬租車,解直錕直接或間接控制了59家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公司,比如持有山東速途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38.5446%的股份,上海瑞轅物流有限公司96.3616%的股份。藉助八匹馬租車,解直錕佈局從新能源商用車研發、製造、銷售到租賃服務全套產業鏈。同時,“中植系”亦透過廣東萬城萬充電動車運營股份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充電環節,完成新能源商用車業務閉環。

與銀隆正面競爭

和大多數傳統車企直接切入新能源乘用車領域不同,“中植系”進軍的是商用車市場。避開主流車企的核心競爭領域,對跨界發展的“中植系”而言,似乎更為安全。而持有這一想法的不止有解直錕,還有董明珠。

2016年12月,總投資100億元、規劃總面積約2300畝的成都天府新區西區產業園珠海銀隆(成都)新能源產業園專案動工。按照規劃,一期用地約1100畝,計劃投資40億元,二期用地1200餘畝,計劃投資60億元;擬建設鈦酸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充電裝備等產品生產基地,計劃於2017年6月投產,預計全面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200億元以上,年利稅20億元以上。

不到七個月,銀隆新能源(現更名“格力鈦新能源”)便完成專案一期建設並試生產。2017年底至2018年1月間,銀隆新能源向成都公交集團陸續交付499臺純電動公交車,而同期中植一客被中植新能源全面收購後,一直未能進入成都公交體系。

儘管中植一客和銀隆新能源的起點相近,但兩者的發展路線逐漸呈現出差異化。

官網資訊顯示,中植一客聚焦於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已覆蓋了從4.5米到14米的物流車、公交車等20款產品。而銀隆新能源則橫跨了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儲能產品、電池產品、充電裝置、電機電控等6個領域。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向康盛股份提問:“公司給成都公交試驗車好多年了,之前說是銀隆訂單是產業投資的執行,那這次招標1625輛二個標,公司有拿到一個標的訂單嗎?”

財報顯示,中植一客主要以四川、山西等地為銷售重點領域。在四川,以成都公交、龍泉公交為重點客戶,輻射到四川周邊;在山西,以大同為中心,輻射到山西省內。

對於投資者問題,康盛股份回覆稱,“根據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12月9日釋出的《2021年新能源公交車採購專案中標候選人公示》,子公司中植一客為成都公交兩個標包的中標候選人第一名。”

市場普遍認為,康盛股份已經成為“中植系”新能源業務的主要載體,而據時代週報記者觀察,隱藏著“中植系”身影的中銀絨業(000982.SZ)也在向新能源方向發展。天眼查顯示,中植集團透過恆天金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參股了中銀絨業。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財報發現,中銀絨業今年3月以新能源鋰電池材料為切入點進入新能源行業,投產磷酸鐵鋰及石墨化加工專案,目前具備年產4200噸磷酸鐵鋰的生產能力。中銀絨業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透過併購整合等方式將磷酸鐵鋰的產能提高至2萬噸/年,最終形成年產8萬噸的磷酸鐵鋰產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4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植系新能源版圖:商用車、磷酸鐵鋰“雙管齊下”,與董明珠正面交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