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權益類基金淨值也出現了一定波動,不少投資者心裡難免焦慮、擔憂。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該如何自處,放下過度的負面情緒?
漲漲跌跌是市場的常態。回顧A股30多年的歷史,震盪波動實屬常態。從上證指數的走勢看,我們經歷過多次大幅回撥,無論是2007年、2015年牛熊轉換的兩座歷史“高峰”,還是2018年的持續下探,都對投資形成了較大考驗。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投資者可以試著理性接納,科學地看待短期回撤,還需要些情緒管理,避免非理性的殺跌,不要因為短期回撤錯失長期回報。
在基金投資中,不少投資者存在追漲殺跌的行為。從調查資料來看,多數投資者的持基時間仍較短,45.4%的投資者持有單隻基金的平均時間不超過1年。而當市場下跌時,這一情況或更加明顯,投資者往往會因為恐慌選擇“割肉”。
大家近期是否也有殺跌離場的情況?事實上,殺跌行為是非理性的,由短期負面情緒所推升,選擇割肉離場,那麼虧損便是“板上釘釘”,但如果是一筆閒錢投資且能夠堅持長期持有,未來也可能有機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們來看這樣一組資料——
假設,以上證指數4000點(含)以上的點位作為市場的歷史相對高點,如果投資者從這些點位開始買基金,之後又經歷了市場大跌,持有到現在的收益情況會如何?
長期成效好——上證指數歷史上處於4000點(含)以上的交易日集中於2007年、2015年期間,共計有244個。從這244個交易日開始,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到現在的漲跌幅均為正。
收益也不錯——在244個交易日中,2007年10月16日、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盤中達到6124點、5178點的高點,到現在上證指數下跌42.84%、32.70%,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卻逆勢上漲117.37%、30.86%。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1-03-16)
可見,即使投資開局不利,後市又遭遇大跌,投資者若能堅定持有,在績優基金良好投資運作下,仍有望獲得較好的長期回報。
投資者不妨也借這次調整,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及時修正存在的問題。
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我們都需要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預期目標。如果投資者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以獲得更高回報,可以考慮選擇權益類基金;但投資者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並不希望波動太大,那麼權益類基金或許就不是最優選,反而可以考慮“固收+”基金。
不在巔峰時慕名而來,不在低谷時轉身離開,保持科學良好的投資心態,冷靜理性地看待市場變化,學會避免過度的、不必要的消極情緒,也不要因為市場高漲的情緒而盲從。
(文章來源:交銀施羅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