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鐵馬
出品 / 節點財經
2017年,蒙牛對外公佈了"雙千億"的三年奮鬥目標,即2020年實現營收和市值雙雙達到千億。
但是,由於疫情和收購的影響,去年5月起,蒙牛總裁盧敏放就吹風要對“1000億”這個數字少點關注。他說:“我不會特意去做一個1001億的銷售額來讓大家覺得很滿足,有質量地發展更重要。”
近日蒙牛公佈2020年財報,三年奮鬥目標來到應驗時刻,但僅有市值達到了千億,全年實現營收僅760億,同比減少3.8%,距離千億目標還差四分之一;實現淨利潤35億,同比減少14.1%。
蒙牛營收的“千億失速”蒙牛將2020年收入下滑的原因,歸咎於賣掉了君樂寶和收購了貝拉米,如果不包括2019年的這部分業務收入,2020年蒙牛的可比業務收入為750.03億元,同比增長10.6%。
從營收結構來看,蒙牛液態奶產品年內實現收入677.51億元,佔當期總收入的89.11%;冰淇淋實現26.3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3.46%;奶粉實現45.73億元營收,佔總收入的比重6.01%,其他部分實現收入10.77億元,佔總收入的1.42%。
資料來源:蒙牛財報
而君樂寶和貝拉米,恰恰都是蒙牛奶粉業務線上的兩員大將,2019年年底,蒙牛集團出售了君樂寶後,緊跟著收購了貝拉米。
對比一下兩個品牌對營收的貢獻:2020全年貝拉米為蒙牛集團貢獻10.317億元,而君樂寶2019年11個月則為蒙牛貢獻111.244億元。
貝拉米要想在奶粉領域達到君樂寶對蒙牛的價值,還需要經歷品牌建設、消費者認知、渠道鋪設等等,畢竟新品牌的運營需要大量時間。雖然貝拉米被稱為“代購的搖錢樹”,但是自收購起後的半年,才獲得中文標識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許可,此前其中文標籤奶粉銷量均為零。
圖片來源:貝拉米官網(右側中文版貝拉米產品在收購半年後,才陸續上市)
所以有分析師認為,失去君樂寶押注貝拉米對蒙牛帶來的影響很大,三四年內或難彌補這一空白。
而對於利潤下降,蒙牛將其歸因為疫情導致的額外成本增加。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蒙牛投入額外疫情防控費用,導致半年報中,蒙牛368.877億元的營收只對應12.1億元的利潤,而且利潤來源都是二季度,一季度蒙牛處於虧損狀態。
由於疫情影響,蒙牛的主要業績來源常溫液態奶在去年4月庫存才被正常消化,此前一直處於清理庫存的狀態。
盧敏放去年曾對媒體透露,疫情早期對於蒙牛的影響非常大,由於對所有訂單照單全收,令整個集團承受壓力,包括噴粉造成的巨大損失、產品銷售不暢導致庫存增加。去庫存也比往年難的多,加上原奶供應短缺、奶價上漲壓力、以及疫情帶來的運輸等問題,都可能關係到到“三費”上漲影響利潤。
此外蒙牛的不斷併購也對業績影響很大,雖然蒙牛乳業被稱為乳製品行業“收割機”,但是除了君樂寶這個現金奶牛外,近年來的其他收購都不順利。
資訊來源:公開資訊
就像貝拉米對蒙牛營收的帶動比較緩慢一樣,一項成功的併購耗費企業心力,而且隨著併購事項增加,蒙牛不得不面臨併購“後遺症”:負債升、現金緊、利潤低。
蒙牛的資產負債率,從上市之後的40%左右增加到2020上半年的60%,雖然2020全年的資產負債率有所回撥,但是蒙牛手中仍有兩項懸而未決的收購案(澳洲第二大乳企LLD和妙可藍多),2021年註定還是要花錢。
資料來源:蒙牛財報
此外,對比蒙牛的現金流量,可以發現其投資性現金流近年來多為淨流出,用於構建固定資產以及購買企業,其經營性現金所得遠不能支援其投資支出,“自我造血”或許已經出現問題。
資料來源:蒙牛財報
而且不斷地併購還會帶來商譽減值的風險,畢竟當年雅士利的商譽減值已經給蒙牛帶來過一次虧損,而貝拉米收購時的淨資產僅為2.323億澳元,蒙牛14.6億澳元的收購價格溢價率高達527.4%,超高的溢價差值也帶來了極大的商譽。
如果蒙牛押注貝拉米在2021年還是不能打出一場漂亮仗,商譽部分對蒙牛的未來業績仍是隱雷。
妙可藍多可以成為新乳酪嗎?在奶粉賽道的不斷纏鬥和併購事項懸而未決時,蒙牛又把目光放在了乳酪上。
因為去年蒙牛乳酪業務在餐飲渠道增速超30%,零售市場提升超過130%,是為數不多的高增長業務,蒙牛在乳酪上的收穫也遠遠超過外界對乳酪行業五年平均20%增長率的預測。
就在一個月前,妙可藍多披露蒙牛已經透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妙可藍多2076萬股股份,佔妙可藍多總股本的5%。
本次增持後,蒙牛合計擁有妙可藍多總股本的9.93%。另外,蒙牛還表示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妙可藍多不少於100萬股。
目前,我國乳酪行業品牌前五分別為百吉福、樂芝牛、安佳、卡夫和妙可藍多,在前景比較大的兒童乳酪領域,妙可藍多是國產品牌的第一位。
圖片來源:妙可藍多官網
在妙可藍多的兒童乳酪爆紅後,蒙牛也把品類從兒童乳酪拓展至成人乳酪市場,大大拓展了乳酪市場的增長邊界。
很多研報、消費行業市場分析師都認為,即食乳酪是一個有潛力的單品,毛利率也高於其他乳製品。目前我國乳酪市場的消費和發展還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乳酪,中國海關資料顯示,2020年1-10月,中國共進口乳酪10.6萬噸,同比增長12.7%,說明國內乳酪市場的增長空間巨大,國內消費者對乳酪產品的需求在增加。
所以蒙牛對妙可藍多的控股,確實是利用妙可藍多發展C端業務,加速了補齊零食乳酪板塊短板。
2020年,妙可藍多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5500萬元-7500萬元,同比增幅在186.01%和290.02%之間。妙可藍多的銷量確實有優勢,雖然蒙牛的老對手伊利在淘寶也有自己的乳酪旗艦店,但是銷量和妙可藍多都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妙可藍多可比公司旗艦店銷量對比
但是,妙可藍多這塊乳酪表面“真香”的背後,卻不容易下嚥。
我們仔細拆解就能發現,妙可藍多的淨利率不夠樂觀。
2019年,妙可藍多的淨利率在1%-2%之間,2020年淨利率在3%左右徘徊。此外,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高企,2020年每一季度都能佔到營收的近30%,我們也可以看出妙可藍多的營收增加幅度遠不及銷售費用上漲幅度。
資料來源:妙可藍多財報
2020年前三季度,在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中,七成銷售費用是廣告促銷費,可見妙可藍多還處於燒錢推廣知名度階段,什麼時候才能像當年的君樂寶一樣成為蒙牛的現金奶牛還是未知數。
不難看出,蒙牛收購妙可藍多和收購之前的奶粉企業一樣,邏輯都是搶佔市場。誠然,乳製品是個大市場,想要做絕對巨頭,純牛奶、乳酪、酸奶、黃油、低溫奶等賽道都要把控。蒙牛面對著龐大的乳酪市場,吃下妙可藍多,也要考慮“這款乳酪”實際存在的問題。
千億壓頂,除了奶源還有什麼?蒙牛為何對於收購如此情有獨鍾?除了搶佔賽道,最重要的還是奶源。
我國的奶源一直都不能達到自給自足,2019年我國奶源自給率略高於65%,而2008-2019年新增消費需求1580萬噸,其中有95.5%來自進口。頭部乳企紛紛搶佔小乳企,瞄準的是其背後的奶源地,目前,蒙牛奶源自給率高於老對手伊利。
圖片來源:民生證券研究所
對於蒙牛來說,把握奶源優勢後,面對著千億營收的剩下四分之一,還是要看自身對於收購業務的運營能力。
老對手伊利的運營策略是產品差異化,靠內生能力。
例如伊利在打“差異化認知”上是一把老手,將安慕希、經典有機奶、塞納牧有機奶粉等產品全都塑造成差異化產品,而這部分產品的利潤率非常高。例如伊利的經典品類之前對位元侖蘇還是有明顯的差距,但在伊利在引進紐西蘭奶源以後競爭力提升明顯,2019年經典和特侖蘇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
目前,伊利目前手握三大“百億級單品”,分別是伊利純牛奶、安慕希和金典,還有11個銷售額過10億的單品。蒙牛則只能以特侖蘇和純甄兩大百億單品與之抗衡,所以需要下一個爆款單品加持。
蒙牛的發展戰略是收購、產業鏈整合。
收購邏輯的本質上是自身奶源、市場佔領不足,希望依靠外力達到補短板的目的。而蒙牛在收購後的產業鏈的整合中,確實得多下功夫。
上游控制奶源,下游補短板,從戰略層面來看是完全正確的,但在執行層面蒙牛要考慮如何讓斥巨資收購回來的企業“不拖後腿”,然後才能考慮盈利。
此外,如果要找下一個爆款單品來與伊利抗衡,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認為,蒙牛手中的低溫奶大有希望。
資料顯示,2019年,低溫巴氏奶市場規模達343億,同比增速超11%,同期常溫白奶增速不足2%;2020年,天貓常溫奶銷量同比增長了50%,低溫奶銷量同比則增長了150%。根據尼爾森資料,在低溫奶(低溫酸奶+低溫鮮奶)方面,蒙牛2019年的市佔率超過30%,比伊利高出約15個百分點。
去年,可口可樂和蒙牛合資打造的“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讓大家津津樂道,“可牛了”的目標正是打造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
目前,蒙牛鮮奶業務板塊銷售額連續三年翻倍增長,份額同比實現1.7倍擴張,在高階鮮奶領域,每日鮮語也穩居高階鮮奶細分市場首選品牌之一。
由於低溫奶的佈局受限於乳製品的鮮活性和冷鏈運輸、儲存的特性,所以供應鏈對保質期、衛生條件、儲存條件都有極高的要求,如運輸時間要儘可能的短。蒙牛已在低溫酸奶領域連續十六年穩居行業之首,所以在低溫鮮奶的大戰中,出發點就比別的品牌更有優勢,自然可將低溫奶的業務觸角伸至更遠的市場,仍會帶來“拉長半徑”的效果。
後記:佈局決定結局,改變帶來改善?諸多機構釋出研報表示,2021年奶價上漲或有超預期可能。在奶源供需缺口下,奶價預計仍將溫和上漲,而蒙牛作為乳企龍頭,費用率下降有望支撐盈利改善,蒙牛也有機會複製上一輪週期的成長,在今年重新開啟業績增長。
對於未來五年,蒙牛已有足夠的佈局,正如“佈局雖然決定結局,但改變才能帶來改善”這句話所說,蒙牛需要利用好佈局,做好改變,才能實現2025再創一個蒙牛的機會。
“再造一個新蒙牛”,道阻且長。
節點財經宣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