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價值線統計,年初至今,已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宣佈跨界新能源產業……
上市公司轉型熱門賽道的例子年年都有,然而絕大部分跨界併購往往以失敗告終,有機構統計,併購專案暴雷的時間集中在併購完成後的第四年。
前海梧桐併購基金總裁謝聞慄此前曾表示:跨界併購成功率難超5%。
但A股中,也不乏一些轉型成功的案例。如何識別好的跨界公司?價值線研究院透過以往案例的回顧找到一些規律……
並非個案:乳企搭上光伏股價持續大漲
名不見經傳的乳企皇氏集團因為搭上光伏概念,股價一路連續上漲,本月漲幅達到23.31%,近三個月漲幅已經接近翻倍。
8月16日晚間,皇氏集團釋出股價異動公告中披露了三個正在洽談的光伏專案。
包括:公司與安徽省阜陽經開區擬簽訂關於由公司投建牧光互補萬頭奶牛牧場、乳製品深加工廠專案及子公司參與投建年產20GW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專案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年產20GW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是什麼概念?
Topcon是下一代光伏電池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與HJT電池一樣都是N型電池,代表著光伏電池的未來。據中原證券一份研報顯示,經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底,A股光伏上市公司已披露的投產、規劃以及在建的Topcon產能為119.9GW,其中晶科能源、中來股份、鈞達股份以及晶澳科技已投運的Topcon產能總共為37.9GW。
如果產能實現,皇氏集團一舉將成為Topcon行業內的佼佼者。
其實早在2021年財報中,皇氏集團就透露出2022年進軍光伏產業的想法。5月20日,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皇氏集團共同成立華能皇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皇氏集團持股30%。5天以後,華能股份又與上海原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北海皇氏陽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海皇氏),皇氏集團雖未持股,但是在北海皇氏的高管名單中出現皇氏集團的高管陳寶紅。
根據皇氏集團的半年報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扣非後實現利潤8,850萬元-11,350萬元,大幅增長742.49%-980.48%,但扣非淨利潤方面,公司預計上半年虧損2,100萬元-盈利:400萬元之間。
靠進軍新能源實現股價大躍進的,皇氏集團並非個例。
做幼兒玩具的沐邦高科沾上光伏本月大漲50%,暴雷的房地產企業藍光發展宣佈進軍光伏後股價走出了三連板……
據統計,年初至今,已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宣佈跨界新能源產業……
上市公司跨界投資行為也已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近期獸藥企業綠康生化在宣佈跨界光伏後,連收5個漲停板,卻在監管關注後“急剎車”,宣佈暫停該跨界事項。沐邦高科、新築股份也收到了問詢函。
只有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上市公司轉型熱門賽道的例子,年年都有,然而成功者並不多。
從中國資本市場誕生伊始,轉型蹭熱點者就層出不窮:1998年,大批家電企業轉型進入計算機行業;1999年,大批企業投身生物行業;2000年,千軍萬馬躋身網路;2001年,A股公司又蜂擁進入房地產……
這幾年來,無論是遊戲、P2P、元宇宙等熱門領域,都能看到A股上市公司大筆收購的。
但成功率有多高?
有媒體曾做出統計,在2014年5月到2018年5月的四年時間裡,共有297家公司的萬得行業發生了變更,從中選出轉型滿兩年的227家A股企業,營業利潤增長率資料表現出色,平均兩年營業利潤增長率為81.88%,看似光鮮,但扣非後然而平均兩年營業利潤增長為-189.43%。
從各方面的統計資料來看,2012年以後中國A股上市公司所做的併購絕大部分沒有達到預期,甚至出現業績的嚴重下滑。併購的標的往往第一年業績高速增長,第二年開始停滯,第三年開始下滑,這個比例高達70%以上。
聯儲證券曾統計了200多家上市公司、長達四年的資料,發現併購專案暴雷的時間集中在併購完成後的第四年,且絕大部分跨界併購以失敗告終。
套用巴菲特老爺子的一句話:
只有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如何識別好的跨界公司?
在A股中,不乏轉型成功的案例,我們試圖從中找到一些規律:
1、貴人扶持,迎接風口:
天華超淨原本的主營業務是防靜電超淨業務,2015年收購了醫療器械公司宇壽醫療。2020年疫情來襲,公司旗下產品如自毀式、安全式注射器,高壓注射器等大賣。
天華超淨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還是成功搭上鋰電行業的“快班車”,以及背後的貴人寧德時代。
2018年6月,寧德時代上市,天華超淨首次進入大眾視野,公司實控人裴振華是寧德時代第三大股東寧波聯合創新新能源投資實控人,引發了一波公司股價大漲。
2018年,與寧德時代等五家公司成立天宜鋰業生產氫氧化鋰,正式涉足鋰電行業。2020年天華超淨再次出手,收購天宜鋰業的股權,共持有68%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進入2021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爆發式增長,上游鋰電材料的需求、價格隨之上漲。天華超淨氫氧化鋰業務也開始放量,逐漸成為天華超淨業績增長的主力。
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33.98億元,同比增長近160%,淨利潤9.11億元,同比增長近220%。其中,鋰電材料行業收入23.16億元,佔總營收68.16%。
2020年開年天華超淨市值也還不到35億元,2021年9月10日市值最高至793億元。不足2年市值飆漲超21倍。當前公司市值有所回落,仍達412億元。
2、不掙快錢,耐住寂寞:
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轉型,破釜沉舟的決心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對事業的追求,對實業的培育,和掙快錢是不沾邊的。
西服大王杉杉股份進入鋰電產業及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距離中國鋰電池產業真正的春天到來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很多當時進入賽道的公司選擇退出,杉杉股份卻一直堅持。
長期以來,公司投入遠遠大於產出,最艱難的時期,新生的杉杉科技靠政府的拆遷補償金和變賣其他資產的收入扛了下來,卻沒有變賣已有小成但不賺錢的鋰電材料業務。
創始人鄭永剛表示,“捂上耳朵做正確的事’。只要戰略決策對了,未來看清楚了,那就全身心地投下去,這樣才能做成企業家。”
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全球光伏矽料龍頭通威股份,公司創始人劉漢元以養魚打下事業基礎,2004年3月,公司登陸上交所。
2006年底,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正式進軍多晶矽領域。僅用1年時間,永祥股份首期1000噸多晶矽投產,創下了行業投產時間最短的紀錄。但此後,全球金融風暴肆虐,以及歐美“雙反”政策,造成市場劇烈震盪,大量光伏企業倒閉。
但光伏產業良好的前景,這並沒有讓劉漢元退縮。2013年9月,通威股份逆勢收購全球太陽能電池片專案單體規模最大企業合肥賽維,打通新能源產業第二條賽道,邁出了打造世界級太陽能光伏企業的重要一步。
通威貴股份一直倡導謹慎跨界,聚焦核心產品的專注態度。
3、避免門檻低,過於擁擠的賽道:
1996年,王冬雷在珠海創辦了德豪潤達,僅用三年時間,王冬雷就將麵包機做到全球第一,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2008年金融危機突如其來,德豪潤達小家電業務訂單銳減50%,公司急於找到突破口。
王冬雷選擇的轉型賽道是LED,他認為“只要有人有黑夜就需要燈,這個行業是天然抗週期的。”
王冬雷選擇LED行業的2009年,正值圖形襯底PSS技術有所突破,晶片的亮度明顯提升,行業掀起了擴產潮。雖然LED產業具有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但門檻過低,賽道擁擠,很多企業一擁而上,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當時產能排行業第三的德豪潤達,一家的產能就能覆蓋全國照明行業的需求。
LED終端產品的價格下降幅度一度超90%。與此同時在國際競爭對手的打壓下,德豪潤達涉外糾紛不斷,經營處境更加艱難。
2010年-2017年,德豪潤達先後進行四次定增和一次發債,累計籌得近70億資金,幾次募資所投產的專案均未達到預期目標。
2018年,金融去槓桿下銀根縮緊,德豪潤達的銀行貸款規模從年初的約48億元,急劇下降到下半年的約18億元。此外,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公司以出口為主的小家電業務也陷入增長停滯。
德豪潤達的股價出現了慘烈的“戴維斯雙殺”,從2015年最高點18.13元,一路慘烈下跌,最低點時僅為0.91元。
後記
對於A股公司來說,轉型是剛需,否則企業很可能進入發展停滯。
謝聞慄表示,很多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是細分市場龍頭,而細分市場往往有天花板,市場規模通常有限,高速成長生命週期也就是3-6年。
隔行如隔山,上市公司進入關聯度不高的行業,無論是管理、人才、技術、知識都將面臨一系列的挑戰。真正成功的轉型者,要麼眼光獨到,要麼人脈豐富,還要勇於堅持。
但無腦跨界,最終的結果,不但弄崩了自己,對於行業本身,也是一種破壞。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跨界企業湧入新能源賽道,反映了一些企業短視、投機的心態,即使併購成功,同質化的決策也很容易導致產能過剩,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行業大洗牌,帶來新一輪社會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企業轉型不易,作為投資者,也要非常謹慎才行。
本文源自價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