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說了張坤,有小夥伴說想看劉彥春,確實,不少投資者說買了劉彥春的基金虧了20%。在今年一季度晉升為第二位“千億頂流”後,春春最近的日子確實也不好過。(張坤的基金還能繼續持有嗎?)
那這一期就從幾個標籤來聊一聊你們以為的“春春”真的是你們以為的那樣嗎?
一帆風順?NO,生不逢時,大器晚成
你以為劉彥春北大畢業走到現在是一帆風順的?那你錯了,看春春從博時基金到景順長城超13年的投資歷程,好傢伙,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剛開始那會兒,成績真的是平平無奇!彷彿到了40歲才頓悟,改變了投資理念,使得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資料,截止2021.8.6)
相信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在博時不行,換了個公司就行了?
實際上,跟很多出道即巔峰的基金經理不同,劉彥春可謂是“生不逢時”,兩次接手基金都是在市場高點。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資料,統計區間:2008.1.2-2021.8.6)
他是2006年入職博時基金的,用了兩年時間晉升為基金經理,好巧不巧,2008年7月,正值全球股災,大盤正處於單邊下行中,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給他安排了一隻規模接近200億的基金,這在當時可是很大的規模,要知道張坤剛上任時公司只給他管了24億。這個時候他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當時他重倉了格力、萬科、招行、金地、瀘州老窖、茅臺,2010年買了恆瑞,都是大白馬,並且一直保持了較低的換手率。但是前兩年,業績平平,更是在2010年強調“我們非常看好2011年的A股市場”,可能老天就是喜歡捉弄人,2011年A股跌的很慘,雖然劉彥春透過減倉取得了不錯的相對收益,但他也進行了反思,覺著應該更加專注基本面選股,然而,又是一記毒打,時間來到了2013年,專注基本面的劉彥春經歷了小盤股獨當一面的市場,他偏好龍頭白馬的投資理念與當時市場的炒作氛圍格格不入,雖然有所調倉,但排名依舊大幅跑輸同類。在2014年6月,選擇了離職,並在2015年1月入職景順長城基金,等等!離職這段時間,不正是A股上漲最肥美的時候嗎,春春就這麼完美錯過了?
劉彥春在2015年4月接手了當時規模僅15億元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還好,重新上任時市場依然加速前進,中小創的強勢還在延續。這時候,劉彥春妥協了,買了當時市場上的一些傳媒、電子、環保等熱門股。這時候市場已經漲了不少了,追熱門加上不擅長,小編也是替他捏了一把汗,果然事與願違,當時排名依舊靠後,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2015年7月劉彥春開始獨自管理基金,這時候,牛市已經結束了,又一次高位接盤,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換了基金公司似乎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反而遭受了更大的打擊,而他那年已經40歲了,整整8年,都沒有逆襲成功過,這種壓力和絕望,一般人可能都承受不起。
不過,他沒有放棄,減倉控制回撤,在看到小盤股的泡沫終於破滅後,開始醞釀重新迴歸自下而上選股。也就是在2016年,劉彥春的持倉開始明顯發生轉變,一方面迴歸了對藍籌白馬的配置;另一方面明顯增加了消費的配置,並且從2017年開始大舉倉白酒股,2020年大舉加倉醫藥。
(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歷史前十大重倉股,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資料)
天無絕人之路,老天終於眷顧了他,2016年市場風口終於來到了他擅長的方向,劉彥春也漸漸成名。2017年開始,其管理規模逐漸擴大,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的規模從15億增長為393億,短短一年時間從中下游直接飆升到名列前茅。更是在2021年一季度,其在管基金規模突破了1000億元,繼張坤之後成為了第二個“千億頂流”,一路走來,真的太不容易了!
可見,如果一味拘泥於過去,一成不變的投資是不會成功的,得在堅持中適時改變,在磨練中汲取經驗,如果你覺得拿著這麼大規模的春春最近遇到消費股下跌一蹶不振了,那不妨看看他的過去,經歷了兩輪牛熊,這點小打擊,根本不算啥。
千年老二?NO,拉長時間看
很多人印象裡,總會覺得在消費賽道,坤坤第一,春春第二,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可以看看兩個人的代表作歷史收益情況。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資料,截止2021.8.6)
可以看到,雖然近1年、近2年的收益張坤更勝一籌,但是拉長時間看近3年-近5年,劉彥春妥妥跑贏。
可能相比張坤,劉彥春的經歷更加豐富,並且對比而言,劉彥春有較低的換手率和較高的倉位,其換手率近5年來均低於100%,前十大重倉股中多數股票持有周期超過2年,倉位也在2017年開始維持在較高水平,能更好地把握住消費股的行情。但是同樣帶來的,也是回撤控制上的痛點,劉彥春的回撤會比張坤大一些,所以短期遇到市場回撥時業績會略遜一籌。
要說張坤和劉彥春,二者在風格、行業、和個股配置上高度相似,非要說區別,張坤相對穩定保守一點,持股更集中,波動更小;而劉彥春相對靈活激進一點,進攻性更強、經驗更豐富。如果要投,建議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一個就好,兩個都有起不到分散的效果。
死磕白酒醫藥?NO,適時調倉,果斷出擊
你以為劉彥春的能力圈侷限在白酒醫藥,那你又錯了。
劉彥春投資過的行業非常多,最早入行時是研究農林牧漁行業,還研究過家電和汽車行業。最擅長農林牧漁板塊,海大集團持有了6年多,配置過溫氏、牧原,並且成功把握住了2019年的豬肉行情。
劉彥春還擅長金融地產,2008剛入行的時候就是買了很多金融地產股,近兩年也持有過招行和寧波銀行,只是現在很少配置了。
當然,持有最多最長還是消費,像晨光文具、美的集團都拿了很久,從2017年才開始重配白酒,比較喜歡瀘州老窖、貴州茅臺、五糧液和古井貢酒,這幾隻都持有了4年多。並且在二季度加倉了白酒股,而張坤卻退出了貴州茅臺前十大股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雖說他換手率低,倉位變動小、敢於集中持有、敢於長期持。但長期持有不等於完全不換倉,在企業基本面出現明顯變化或者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時,劉彥春仍會果斷出擊,調整倉位。
像今年新能源火的不行,劉彥春也涉足了,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在二季度追買了寧德時代,取代晨光文具進入前十大重倉股。
要說不擅長什麼,可能就是不擅長科技板塊和小盤股了,曾經配置過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但沒怎麼賺錢,所以現在也沒有涉及,畢竟這些個股偏向於擇時,不太適合長期價值投資主義者。
從一開始專注宏觀面分析自上而下,到後來注重基本面,自下而上,也算是一種脫變,總的來看,他的投資理念很簡單,尋找具備高投入產出水平、高成長潛力的優秀公司長期投資。不追逐市場熱點,不以宏觀環境和行業景氣變化作為組合決策依據,注重選股而非擇時。
劉彥春說過“解釋市場總是簡單,但實際操作很難”,“能在中國做投資非常幸運,憑藉正確的方法和堅持的態度,未來必然有所收穫。”
不難看出,劉彥春5年的投研經歷加上13年的投資經歷,讓他有了一定的底氣,對市場的波動也早已習以為常,能夠用樂觀的態度、豐富的經驗和冷靜的心態應對起起落落。
總之,最近消費股疲軟讓他的日子不好過,剛剛在一季度規模破萬億後也會有一定壓力,但是無論是成為“千億頂流”的張坤、劉彥春,還是大家熟知的董承非、謝治宇等,過往都不曾獲得過哪一年的公募基金年度業績冠軍。短期表現並非長期價值投資者的專長。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根據自己的投資週期預設,選擇合適的基金做配置,能夠做到這點,就離成功不遠了。
相信當時低迷時期的劉彥春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逆風翻盤,但是他堅持了自己的投資理念,迎來了高光時刻,那現在又何嘗不是這樣,只有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免責宣告:收益率資料僅供參考,過往業績和走勢風格不預示未來表現,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