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開盤第一個交易日,華泰證券股價一度跌超8%,最低觸及11.64元/股,創2016年3月以來新低,截至收盤,華泰證券股價跌幅收窄至6.67%。而這主要源於上週五華泰證券釋出的一則配股預案。
此次華泰證券擬配股募集資金280億元,規模與2021年“行業一哥”中信證券的配股擬募資金額持平。對此,市場爭議頗多,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也明確指出,在稽核中將充分關注上市證券公司融資的必要性、合理性,把好股票發行入口關。
再融資規模與“行業一哥”中信證券相當 證監會回應
202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華泰證券釋出配股公開發行證券預案等檔案,明確擬配股募集資金280億元,擬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進行A股和H股的配售,這一訊息引發市場關注。
2023年A股開盤首日,華泰證券股價應聲下跌,盤中一度跌超8%,截至收盤,華泰證券股價跌幅收窄至6.67%。
事實上,早在華泰證券之前,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也釋出了大規模的配股融資預案。他們的配股計劃同樣遭到絕大多數投資者的“用腳”投票,比如,早在中信證券宣佈配股預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早盤中信證券一度暴跌超8%,當天跌幅收窄至5.98%,市值蒸發了200億元。
此次華泰證券配股主要有兩大爭議,一方面,配股融資和分紅力度疊加公佈時點引關注。有投資者在股吧稱,2023年開盤第一天就看到配股的內容,且其融資多,分紅少,無視股東回報。
另一方面,其擬配股融資規模和市值匹配度惹爭議。此次280億再融資達到A股券商配股融資最大規模,與中信證券2021年配股預案的募資規模持平,但市值方面,華泰證券目前僅為中信證券的37%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1月3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對此作出回應。“我們關注到有關上市證券公司再融資行為。作為已上市的證券公司,應該為市場樹立標杆,提高公司治理質效,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市場發展戰略等合理確定融資計劃及方式,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要統籌平衡,審慎決策,切實維護各類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證監會也會支援證券公司合理融資,更好發揮證券公司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功能作用。”
證監會還表示,稽核中將充分關注上市證券公司融資的必要性、合理性,把好股票發行入口關。
資本中介業務成後續投向“重頭戲”
值得注意的是,貝殼財經記者據Wind統計,2019年下半年以來,已有興業證券、東方證券、財通證券、中信證券、東吳證券、紅塔證券、華安證券、國元證券、招商證券、山西證券、東吳證券、天風證券和國海證券等十餘家券商實施配股方案,其中,中信證券實際募集資金超過200億元,興業證券、東方證券和招商證券實際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元。
從募集資金計劃使用用途來看,資本中介業務和證券投資業務是券商募集資金的主流選擇,多家券商將資本中介業務放在發展首位。
截至目前,市場熟知的“三中一華”中,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都發布了高達280億元的預案,中金公司釋出了高達270億元的預案,只有中信建投證券還未公佈及實施大規模的配股預案。
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華泰證券在後續的“打法”中有何異同點?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頭部券商配股預案發現,三家券商不約而同地表示,募集資金將用於補充資本金和營運資金,其中,資本中介業務仍是頭部券商後續展業的“重頭戲”。
整體來看,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募集資金用途趨同,包括資本中介業務、增加子公司投入、加強資訊系統建設和補充其他營運資金。但在具體分配金額方面有所差異,且主要體現在資本中介業務。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計劃用募集資金的36%、68%發展資本中介業務。
中金公司則未明確具體的業務投入力度,但表示不超過240億元支援業務發展資本金需求;不超過30億元補充其他營運資金。而業務發展主要包括資本服務與產品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私募股權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