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順利”,談到光速中國在不久前完成的9.2億美元募資,創始合夥人宓群平靜地說。
投資界獨家獲悉,11月30日,光速中國正式宣佈:完成新一期美元基金的募集,最終規模超募至9.2億美元,管理的總基金規模達到30億美元。這是自2011年機構獨立運作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募資,將重點關注綠色科技、硬科技、企業服務、醫療科技、消費等領域的早期與成長期投資。
此次募資後,“綠色科技”成為這支老牌VC的重點投資戰略和方向。儘管這個詞彙還尚未被投資圈頻繁提及,但光速中國早在綠色與可持續投資的理念下悄然佈局了4年。時至如今,當人人都在談論ESG(環境、社會及治理),光速中國已經在早期收穫了一批細分賽道的領頭羊,這也讓這支能打的投資隊伍愈發堅定地去捕捉更多能帶來正向價值的機會。
這一次,這家馳騁了十餘年的VC也宣佈了即將啟用的2.0品牌——光速光合。所謂“光合”,即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透過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這是生態系統中碳迴圈的重要機制。在宓群看來,邁過10年的里程碑,光速疊加光合,意味著基金刻在生長基因裡的創新與速度不變,而發展上則進化到謀求高質量的綠色與可持續投資。
親歷了中國創投行業的起伏與浪潮,宓群十分感慨:“10年是一個創業的過程,光速今天依然保持著創業公司的心態。下一個10年,我們還是在創業,歸零後繼續出發。”
3個月,募資9.2億美金
一支能打的團隊整裝待發
2006年,光速開始在中國投資,5年後中國團隊獨立運作,創立光速中國。這些年,光速中國始終活躍在中國早期投資江湖的最前線,既投出了以美團、拼多多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神話,也收穫了中際旭創、青雲科技等軟/硬體科技企業的IPO,還有禾賽科技、來也科技、優腦銀河、前晨汽車等一批正在快速成長的明星科技企業。
今年7月,中概股和美元基金大環境遇冷期間,光速中國啟動了新一期美元基金的募集,預期規模是7.5億美元。短短三個月內,光速就實現了9.2億美元的超募成績單,早期與成長期各一半規模,相比其2019年初完成的當時最大規模的6.12億美元,增長了50%,這樣的數字是極為漂亮的。
光速中國新基金無疑受到了全球新老LP們的一致看好,他們堅定地站在光速中國身後,投資者囊括了全球頂尖的主權基金、母基金、大學捐贈基金、養老基金以及知名家族辦公室等。在光速中國主張剋制規模的情況下,新進的LP也只能拿到他們想要的一部分額度。同時基於全球疫情,光速中國這一次所有的募資工作皆於線上遠端進行。“整個募資效率是非常高的。”宓群如是說。
宓群覆盤道:“LP對我們如此看好是在於,光速中國以早期投資起家,在行業紮紮實實做了10年,每一支基金都為他們帶來了很好的回報。同時LP也認可我們的風格——光速中國不做‘追風口式’投資,而是預判未來大的趨勢和發展,早於市場佈局。”
伴隨著新基金的官宣,光速中國蓄勢待發。圍繞著綠色科技、硬科技、企業服務、醫療科技、消費等重點投資領域,光速中國分別佈局了相應的資深合夥人,同時還迎來了兩位新合夥人——蔡偉、孫健,二人皆有超過10年的行業與投資經驗。
“現在光速中國的合夥人,大多數都在40歲左右,他們都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對自己關注的領域有深厚的認知和前瞻性的預判。我們這支能打的團隊,也是讓LP信任和認可我們的重要因素,”宓群表示。在他看來,行業經驗恰恰是投資綠色科技、硬科技和企業服務的核心門檻。
除蔡偉和孫健外,剛剛獲得晉升的合夥人朱嘉、高健凱和王國棟也分別在硬科技、醫療科技及企業服務領域有過深入一線的工作經驗或創業經驗。“我們的組織文化是一種團隊作戰的合夥人文化,要做到穿越週期,這個很重要。”宓群表示。
據悉,目前新基金已正式啟動,已投資或簽署投資意向書的企業達10家。
在綠色科技投出一張隱秘版圖
他們為何選擇了光速?
綠色科技創新將是光速中國未來的投資重點。宓群指出,綠色科技以科技為主導,更多的是為了實現未來的雙碳目標,這個過程中相關公司的創新將起到核心作用。
事實上,在這個鮮少被提及的領域裡,光速已深耕4年之久,先後投出了包括新能源商用車公司前晨汽車、合成生物企業藍晶微生物、氫能源膜電極企業唐鋒能源、儲能科技公司協能科技、碳化矽晶片企業瞻芯、氫能源空壓機企業勢加透博、電動船科技公司逸動科技、植物肉品牌星期零等十餘家企業。
這其中,前晨汽車就是典型之一。2020年一個週六的下午,經朋友介紹,宓群與從蔚來離職打算自主創業的黃晨東見了一面。在嘈雜的星巴克角落裡,黃晨東穿著密西根大學的T恤,兩人一見如故。這是一位極具魄力的稀缺性創業者,有著諸多光鮮的頭銜,負責NASA探測器的動力系統研發,曾主導過氫燃料汽車、電池、電機、自動駕駛等高新技術的研發,還曾任蔚來汽車高階副總裁,卻在盛時毅然放棄所有從零開始創業。這一次,他看中的是“不那麼性感”的新能源商用卡車,也就是之後的“前晨汽車”。
黃晨東的想法引起了宓群的興趣,他認為,相比乘用車,商用車數量佔比並不大,但一輛商用車的碳排放量卻是乘用車的20倍。在碳中和、碳達峰的國家戰略大背景下,未來商用卡車也一定會逐步新能源化。
很快,光速中國便向這家剛剛創立不久的公司丟擲橄欖枝,成為前晨汽車的首位獨家機構投資方,並在一年後的第二輪融資中果斷追投。短短一年時間,前晨汽車已推出兩款新能源車型,其中一款在今年9月已經率先量產上市,速度驚人。
在這段極速奔跑的發展過程中,光速始終站在前晨汽車的身後,堪稱聯合創始人般的存在,為其建言獻策、梳理戰略,竭盡所能地引薦資源。
前晨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晨東依稀記得,創業初期公司整個團隊都一心撲在產品上,專注研發打磨產品。悶頭往前跑的時候,宓群提醒他,商用車企業也需要好的品牌,建立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會對未來的商業拓展有很大幫助。黃晨東直言,這個建議開闢了另一種思路,啟發了他後來的戰略佈局。
光速團隊將自己形容為“中國創新的全球合夥人”,“大家是以合夥人的概念共同創業。到現在,我們投的很多早期公司,創始人還是習慣了大大小小的事都來找我們一起來商量,真的就是一個團隊的感覺。”宓群如是說。
而對於很多創始人而言,之所以願意拿光速中國的錢,在於“光速真的懂科技”。以禾賽科技為例,作為鐳射雷達領域的領跑者,禾賽科技致力於開發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頗受投資人歡迎。光速自2018年起便連續領投了禾賽科技5輪融資,累計投資額已超過1億美元。禾賽科技曾對外表示,發展至今他們做的最正確的三個決定——回到中國創業、做鐳射雷達、拿了光速的投資。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覺得光速是禾賽的共同創始人,跟創始團隊同樣重要。“光速是禾賽所有資方里最硬核的,有強技術背景的投資機構。宓群和我們聊在做的以及在儲備的技術時,他的關注點能不斷深入,能和我們進入行業最深壁壘的技術討論,這一點很難得。他對硬科技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壁壘,甚至比我們想得更清楚,我們也更願意聽他的建議。”李一帆表示。
李一帆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宓群的時候,他們聊得最多的是技術,投資反而是最後提及的。他說,“那時候我們跟投資人講未來收入的增長和最終的願景,願意相信的人並不多,但當我們遇見光速,在技術路徑判斷上迅速達成一致的時候,我們知道遇見了對的人。”
不止一位創業者發出這樣的感嘆。“RPA+AI”企業來也科技創始人汪冠春也向投資界這樣描述道:“宓群是我見過最堅定投科技的投資人,也是我的創業導師,在來也科技的成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最早的投資方,光速從2015年最早的種子輪開始,至今已連續參投來也科技6輪融資,同時在公司戰略、人才規劃、業務發展等方面給予積極的建議,一路陪伴公司成長。
尤其是2019年的那一筆併購交易,光速堪稱“媒人”,將來也科技推上了新的發展里程碑。不過做出併購決定,對於當時仍處於創業期的來也科技來說並非易事。“當時是吃不準的,但宓群給我舉了個例子——如果當年Facebook沒有收購Instagram,可能就沒有今天的Facebook。”這讓汪冠春醍醐灌頂,在宓群的撮合以及基金的重倉加註下,來也科技也被打了一劑強心針,交易在短短3個月內便迅速落地。六年間的陪跑與惺惺相惜,終於促成了今天國內“RPA+AI”的領軍企業來也科技。
作為深耕科技行業的早期投資人,光速中國堅定支援真正的技術創新。“我們現在有足夠的底氣跟公司說,我們可以一路支援下去。”早期挖掘,後期重倉加註,始終與創業者共進退,這樣的風格在今天沉浮皆常態的創投圈裡十分可貴。
現在的機會屬於硬科技
這條賽道,沒有積累行不通
中國創投圈一個全新的共識是:硬科技是未來的投資機會。一批批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悶頭搞技術的創始人們終於被VC/PE看到,中國硬科技投資正迎來大爆發。
事實上,光速中國在硬科技領域已沉浸8年有餘,親歷了中國硬科技賽道從冷清到火爆的過程,這是一條漫長且孤獨的道路。面對當下的投資熱潮,宓群很坦誠地告訴投資界,“硬科技不是靠一腔熱血,沒有積累是做不了的。”對技術的判斷、對行業的經驗積累和深刻理解非常關鍵。
隨之而來的還有硬科技專案的估值暴漲和創始人心態的變化。宓群深有感觸,光速曾在兩年前投資了一位連續創業者,以10億美金賣出上一個專案後創辦了這家硬科技公司,光速中國以2000萬美元的估值成為其獨家首輪投資方。在這之後,一批頭部基金開始排隊,想投進去。
即使光速挖掘的常常是還不被市場廣泛發現的水下專案,但也多多少少受到了行業波動的影響。“現在再用2000萬美金的估值去投到這樣好的硬科技專案,很難了。”
宓群說,“我們認識的一家晶片公司CEO私下跟我說,有投資人知道我喜歡跑步,一到雙休日就約我去跑步。但我們都知道,不懂科技想打動這個領域的優秀創始人挺難的。”
投硬科技的路徑跟消費、TMT等領域有著很大的區別。預判未來的前瞻性技術,穿過表象看本質,這好比是做好硬科技投資的第一性原理。以光速中國投資的靈明光子為例,這是一家由四位名校海歸博士創辦的單光子感測器晶片公司,在dToF成像晶片AR應用及高效能鐳射雷達接收晶片領域技術和產品方案上有著強大優勢。在當時市場湧向iToF技術路徑的情形下,光速團隊清晰地判斷認為iToF並不是終極,從而果斷投資了靈明光子。也恰恰基於團隊對感測晶片領域的紮實積累和研究,才沒有錯過這個優質專案。
宓群提醒到,“高估值不代表一切”,優秀的創始人不光只看估值,他們更願意去找真正懂科技,且能給予他們幫助的投資人。這也意味著對硬科技領域的投資人有了更高的要求,最終大家比拼的是認知和能力。
光速最動人的一筆投資背後
做一家有溫度的基金
光合作用的演變歷程,也將光速中國從事投資的責任與使命演繹得淋漓盡致。多年來,光速在做投資決策時,內部經常討論的一個判斷標準:這個專案是否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宓群表示:“我們團隊都有這樣的共識,缺乏正向價值的公司,光速不會去投。創新不易,我們寧願把精力和資金支援到對社會有積極影響和正向貢獻的專案上,這種風險我們願意去冒,哪怕只是為社會做些微小貢獻,而不是說只賺了一筆錢。”
在正向價值共識的支援下,光速中國已經聚集了一批有這樣初衷的創業者。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光速早期捕捉的腦科學專案——優腦銀河。兩年前,投資團隊就已經意識到,腦科學將是科技發展的下一個前沿。當商業模式創新依然還是熱點,光速已經開始深入研究腦科學領域。
針對自閉症、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等多種重大腦疾病的優腦銀河,就在此時進入光速團隊的視野。基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合辦的Martinos Center多年研究所取得的科學突破,優腦銀河由哈佛醫學院劉河生教授和企業家魏可成於2019年7月聯合創辦。
2020年的一天,在與優腦銀河團隊首次會面的三小時裡,宓群被深深打動:“我本科是學物理的,在與優腦銀河首席科學家劉河生深入交流之後,我認為他們很有潛力。”
他進一步提到,優腦銀河透過核磁共振測量大腦的血氧訊號,透過獨創的降噪技術及高效能計算精確量化全腦200多個功能分割槽,第一次可以在個體臨床水平上幫助醫生從腦功能環路尺度觀測人腦功能和連線。這種全新、無創的檢測分析技術,讓腦疾病的有效治療成為可能,必將為社會帶來正向價值。
“這個技術實際上是硬科技和生物醫學的結合,我們研究下來全球很少有團隊這麼做,優腦的團隊在技術的原理上和可行度上都是做得最好的。”緊接著,光速團隊密集拜訪了幾家已與優腦銀河有合作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案例驗證,“風險還是非常大的,內部也有很多爭議,但我們認為這種對人類社會有重大意義的創新就應該大力支援,我們VC不投,誰來投?”
就這樣,去年下半年,光速中國領投了優腦銀河的上億元Pre-A輪融資,並在今年後續的A輪融資中又持續加註。恰如宓群所強調的那樣,“我們希望能成為一支有溫度的基金。”
不讓“星星的孩子”獨自閃爍,優腦銀河為自閉症治療帶來希望。宓群親歷了難忘的一幕:一個嚴重的自閉症患者,優腦銀河的出現讓這個幾近崩塌的家庭看到了曙光。在嘗試了優腦銀河的治療方式後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個17歲的男孩已經能夠開口講簡單的詞彙,也能理解外界的指令。看到男孩人生裡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的畫面,光速團隊都熱淚盈眶。這一筆投資,會成為光速中國歷史上最動人的一次。
回首一路走來,宓群堅定地說:“我們很幸運,能在這個時代去做推動社會發展的正向科技投資,我們相信光速會走得更長更遠。”
現在,這支在創投圈摸爬滾打十餘載的VC團隊已經啟程,踏上下一段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