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年蒸發900億,種植牙集採擠掉了通策醫療的市值泡沫?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財經

種植牙集採雷聲陣陣,雖通策醫療多次澄清集採對公司業績影響不大,但不斷出逃的機構和跌跌不休的股價,似乎昭示著投資者心中的定奪。相較去年6月的市值高點,通策醫療市值已然縮水900億。

8月16日,牙科診所龍頭通策醫療盤中再度大跌,延續前日跌勢。最終,通策醫療收報132.15元/股,兩日內跌幅累計達11.23%。

訊息面上,幾日前國家醫保局釋出了《關於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而市場也將此解讀為是種植牙集採的前兆。

實際上,這並非是國家醫保局首次傳遞種植牙集採信息,今年2月11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曾明確就種植牙集採給出時間表。進一步往前追溯,早在去年年中,有關種植牙集採的訊息就曾在業內引發激烈討論。

種植牙集採如同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懸在通策醫療頭頂,持倉機構紛紛出逃。以最新收盤價為基準,通策如今的市值市值較高光時刻已蒸發900億。

進一步拆解通策醫療的財務報告,還可以發現,其估值回撥也並不只是因“市場情緒”這麼簡單。

近幾年,通策醫療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對外擴張的效果並不明顯,“大本營”浙江仍是其營收利潤的絕對支撐。新的業務走不出去,現有的業務也面臨著利潤危機:若集採成真,種植牙,通策醫療增速最快的業務,勢必將重塑現有的盈利模型。

今年五月,通策醫療醫療耗光賬面資金收購和仁科技,如此看來,想要尋求利潤增長點的通策醫療似乎也在對集採到來有所防備。

市場重新估值,機構集體出逃

近一年以來,種植牙集採風聲不斷,受此影響,昔日的牙科診所“白馬股”跌跌不朽。8月16日,通策醫療股價下跌2.42%,市值收報423.73億元。

相較於2021年6月的高光時刻,通策醫療的股價從421.99元/股,一路跌至百元行列,跌幅達65.68%,對應市值蒸發近900億元。

訊息面上,上週五國家醫保局釋出種植牙價格調查通知,而市場普遍解讀為這是種植牙集採的訊號。

據悉,此次調查是為後續實施種植體集中帶量採購、規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專案和收費等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決定全面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

實則,種植牙集採從去年初就開始部署,現在方案基本成熟,而此次釋出價格調查通知也意味著種植牙集採的靴子落地即將到來。

而受集採訊息影響,自去年開始,機構也不斷出逃。此前財報資料顯示,2020年底,通策醫療持倉機構高達529家,而直至今年一季度末,持倉機構數量僅剩67家。

就在上週五醫保局訊息放出後,通策醫療盤後龍虎榜資金淨賣出2.69億元,滬股通專用席位買入4078.78萬元並賣出1.54億元。

具體來看,機構包攬賣方三、四、五席,合計淨賣出1.99億元,有“散戶大本營”之稱的東方財富拉薩營業部位列買方第五。

而通策醫療的市值蒸發900億,也並非僅是種植牙集採影響這麼簡單。

在政策降臨之前,公司的業績增長已呈現疲軟態勢。作為昔日資本青睞的“白馬股”,2007年至2021年,通策醫療連續十四年營收淨利連續增長,營收從9139萬增長至27.81億元,複合增速超過27%;歸屬淨利潤從1010萬增長至7.028億元,複合增速超過35%。

而步入2022年後,通策醫療的營收資料開始遭遇瓶頸,第一季度通策醫療實現歸屬淨利潤1.665億,同比增長1.25%,僅保持個位數增長。

而業績增長吃力的背後,是公司多年的省外和下沉市場擴張效果不盡人意。目前來看,公司在浙江省內的兩家醫院撐起公司百分之七十的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通策醫療的實控人,呂建明對公司似乎信心滿滿。今年1月~3月,通策醫療經過一輪暴跌後,呂建明先後進行至少7次小幅度“抄底”,每次增持規模數百萬不等,而目前看來,呂老闆也損失慘重,公司股價走勢並未如他之意。

雷聲陣陣,通策醫療樂觀回應集採?

從國家醫保局釋出的《關於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來看,調查登記的內容有4點,包括:口腔種植的醫療服務價格、口腔種植的種植體系統價格、牙冠產品價格或加工服務收費、口腔種植總體費用情況。

牙齒種植和正畸因高客單價向來是口腔行業“兩大金礦”,根據此前市場價格來看,單顆種植牙收費在1萬至3萬元之間不等。

業內人士表示,在種植牙手術的費用構成中,核心材料種植體、基臺、等耗材的費用佔比為75%,治療費佔比25%。

按照此前冠脈支架和人工關節集採80%-90%的平均降價幅度,種植牙耗材集採的降價幅度也會接近這個水平。

按照集採後耗材費用80%的降負計算,原本花費1萬元的種植牙總費用,在集採後7500元的各類耗材費用或降至1500元,整體降幅將達60%左右。

在此次調查通知釋出之前,安徽省蚌埠市已在8月起引導醫療機構開展種植牙專案試點工作。

具體來看,蚌埠市醫保局積極引導各試點醫療機構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實行種植牙專案限價收費,即三級醫院不高於2200元/顆,二級醫院不高於2000元/顆,一級及以下醫院(含口腔門診)不高於1800元/顆。

通策醫療作為國內第一家以口腔醫療連鎖經營為主要經營模式的上市公司,其主營業務以種植、正畸、兒科三大口腔為主。其中,種植科與正畸科開展的是專科診療業務為最大的兩塊營收來源。

對於種植牙集採,通策醫療卻多次“樂觀回應”,並認為種植牙集採對於公司產品銷量和利潤不會有影響,進入集採的產品並不一定會影響公司的高階產品。

從通策醫療的業務模式來看,其採取的“區域總院+分院”的經營模式,持續在浙江省內下沉。自2018年通策醫療開啟“蒲公英計劃”起,公司便開拓下沉市場。

此前,通策醫療計劃在浙江省內規劃建設100家口腔分院,省外在已有的醫院基礎上施行“區域總院+分院”模式,透過打造“存濟”品牌,擴張至全國,截至2021年底,通策醫療擁有營業口腔醫療機構 60 家。

然而雖公司旗下口腔醫療機構在浙江省內及省外都有佈局,但從此前財報資料來看,浙江省內營收卻佔比超90%,這也側面反映了通策醫療在浙江省外的其他地區並不具有競爭優勢。

通常情況下,牙科醫院的收支平衡一般需要4-7年,持續擴張後的營收不盡人意,疊加集採靴子的即將落地,從這一角度而言,通策醫療的全國擴張計劃短期內迎來收穫期的機率較小。

此外,隨著國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當下全國範圍內民營口腔醫院競爭激烈,有觀點認為隨著集採的落地和消費者對口腔健康的重視,未來公立醫院的口腔醫療將更受歡迎。

掏空家底謀轉型,不愛分紅的實控人愛投資

雖此前呂老闆多次表示,公司業績和利潤不會受到集採的影響,然而公司的一些列併購動作也不免被認為是在尋求集採後的利潤增長點。

5月15日晚間,通策醫療釋出公告擬以支付現金方式受讓和仁科技7879.53萬股股份,交易總額為7.69億元。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持有和仁科技29.75%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

而7.69億元的成交價格已高出2021年公司全年的淨利潤。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策醫療的賬面貨幣資金為7.34億元,這也意味著,通策醫療掏出全部的家底來收購和仁科技。

與通策的牙科生意完全不同,和仁科技主營醫療資訊化,主要業務分為醫療資訊系統和數字化場景應用系統兩部分。由此也不難得知,通策醫療對於醫療資訊化的迫切願望顯而易見,

實則近年來,通策醫療一直在為醫療資訊化進行佈局。據瞭解,通策醫療目前位於杭州的紫金港醫院正在建設中,規劃有濱江“未來醫院”。

更早追溯到2015年,通策醫療就以定增方式,收購了醫療資訊化技術開發公司海駿科技95.67%的股權、贏湖創造90%股權、贏湖共享90%股權。

此後 2016年,通策醫療還曾聯手創業慧康、迪安診斷等共同發起設立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並簽署了合作框架意向協議。該基金GP設立形式為有限合夥企業,規模為1000萬元,通策醫療實控人呂建明作為有限合夥人出資270萬元。

此前年報表示,2022年通策醫療擬對外投資達9億元。雖在公司佈局上大手筆出資,但在股東分紅上卻十分“吝嗇”。資料顯示,通策醫療的上次分紅還是在2018年,為10派0.3元,此後2019年、2020年、2021年都未分紅。

通策醫療表示,2021年不分紅是考慮到公司杭州口腔醫院城西總部及公司總部投資建設專案、浙中總院專案、紹興總院專案、省內蒲公英投資專案、濱江、紫金港醫院的建設,浙江大學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購買物業事項投入的需要。

而不斷收購和跑馬圈地的通策,在集採靴子落地後能否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還需要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