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保收益”、“只賺不賠”、“提供內幕資訊”、“投資不敗戰績”……這些證券諮詢活動的宣傳用語可信嗎?該如何鑑別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呢?今晚20:00,首期《金融消保大咖說》節目即將播出,主題為“抵制‘暴利’誘惑,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歡迎收看!
長按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
新興金融消費場景不斷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但也讓不法詐騙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機,給我們的金融財產安全造成隱患。為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號召廣大網友爭做金融好網民,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今年繼續推出12期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防止人民群眾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本期節目,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晶與平安證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陳彥一起與廣大網友交流,以案說法,為金融消費者普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相關知識,增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具體案例如下:
案例一:“海外上市”騙局
某月某“客戶服務中心”正式對外營業,自稱某大型投資公司的經紀人團隊,業務員告訴股民舒某,“‘四川某公司’即將在美國上市,現有部分原始股正在轉讓,屆時將有10倍收益!”,投資者購買後,公司還會給投資者出具股票託管卡,保證風險無虞。舒某把自己多年的積蓄交給這幾位經紀人,並現場簽訂股份轉讓協議、辦理過戶手續。幾天後,舒某前去詢問公司海外上市事宜時,這個“客戶服務中心”已經人去樓空,舒某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
案例二:“神奇”軟體藏陷阱
上半年投資者朱某在瀏覽網站時,發現了成都某網路科技公司關於“某股票資訊終端”的產品宣傳。朱某瞭解到公司軟體按股票走勢準確度和售後一對一諮詢服務內容不同劃分為若干等級,其中“絕密計劃”等級收費逾十萬,由公司“王牌投資總監”親自指導操作。在公司營銷攻勢下,朱某交費11萬餘元,成為了該公司的軟體使用者。此後,朱某拿到的軟體卻沒有帶來預期的收益,賬戶甚至出現了嚴重虧損。
節目將同步在中國經濟網、平安口袋銀行APP,以及平安證券APP上線。每期節目的最後還特別推出了金融知識趣味有獎答題活動,大家只要掃碼進入頁面,就可以參與答題,並有機會抽取由平安銀行和平安證券提供的盲盒小禮品一份。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