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李小加:讓小微創業者“半價”開店,李嘉誠、紅杉紛紛砸錢
作者丨沈 鵬
編輯丨信 陵
圖源丨滴灌通官網、攝圖網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國內有100多位小微創業者,開店時,僅需要籌集一半資金即可。
開店前,他們會先收到一份合約,有人為他們提供了另一半的資金,在後續經營中,用分成的方式作為上述資金的回報。
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小微創業者的門檻,或讓那些即將創業的人,擁有更多的資金儲備,以應對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
提供資金的這家機構名為滴灌通,由香港交易所前CEO李小加創立。
3月31日,滴灌通完成了7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融資機構除投了A輪的紅杉中國外,還包括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擁有周大福集團的香港鄭氏家族,以及盈信泰資本、莊士資本、農銀國際、聯想創投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
最難的賽道,最大牌的創業者!
這可能是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我國“最大牌”的創業者。
李小加,生於北京,長於甘肅,先後做過油田工人、記者,此後赴美留學,進入美林證券。2003年成為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2009年加入港交所,次年1月開始擔任港交所CEO。
在任11年,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開啟滬港通、深港通,實現內外資金北上南下;推動港交所改革,擁抱大陸新經濟——11年間,港交所7次成為全球最大IPO市場。
2020年年中,李小加表達了辭職意願,並直言,不會再打工。
然而,作為“最大牌”的創業者,他卻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賽道——小微金融。
全世界金融業的天性是:追逐利潤,規避風險——銀行最想把錢借給那些不缺錢的人。
而作為經濟體系毛細血管的小微企業,儘管常常需要資金支援,但往往很難從銀行拿到毫釐。
小微企業融資難,不僅是我國難題,在全世界同樣如此。(詳見創業邦之前的文章《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投資人怎麼做?學習李小加!》)
李小加在接受TVB明珠臺採訪時,曾將此描繪為難以跨越的三座大山:其一,小微企業規模小,不透明;其二,小微企業過於分散,遍佈在大江南北;其三,小微企業千差萬別,沒法標準化。
但他認為,上述三個問題,今天已經可以解決,且,只有在中國才能解決——因為產業數字化帶來的紅利。
首先,中國已經邁入無現金社會,因此每家小微企業的流水已“清晰可見”;
其次,數字化已經讓經濟像網一樣聯絡在一起,透過節點企業可以迅速找到遍佈大江南北的小微企業;
而相較於借貸,李小加認為,投資更適合小微企業,共擔風險,透過穩定經營收入中的分賬,來實現資金收益。
2020年12月31日,他正式從港交所離職後,就開始籌備這項龐大的“工程”:將國際市場的資金,透過“滴灌通”這一全新金融體系,投向國內眾多的小微創業者,以實現共同成長。
2021年上半年,獲得紅杉中國A輪投資;8月,滴灌通正式對外發布,投資平臺啟動;再到今年3月完成B輪融資。
事實上,相較於B輪融資,更讓人關注的是,滴灌通同時宣佈,平臺已經完成100餘家店的投資,跑通了業務模式。
資料,資料,還是資料!
金融業的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解決三個核心問題: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以及,風險如何管控。
滴灌通的資金來源極為簡單,用李小加的話說,現在國際上有大量閒置資金,不知道怎麼賺錢——海外募資,透過WFOE進入內地即可。
難點,在如何投出去。
這是與風投同一性質的工作。
所不同的是,VC/PE是逐家公司進行調研,市場空間、商業模式、團隊、創始人……盡調之後才會最終投出。而滴灌通想要投的是成千上萬家門店/小微創業者,因此,他們需要批次化的尋找到這些企業,並對投資物件的持續盈利能力做出研判。
節點企業就成為該模式中的核心要素。
滴灌通認為,可作為節點企業的有三類:品牌商,旗下有大量門店;SaaS服務商,為更多企業提供軟體服務;以及電商類企業。
如何把控投資的風險呢?滴灌通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資料、資料、還是資料!
對門店的投資,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的。
起始,他們先收集了大量公共資料,包括行業發展情況、各城市商圈資料等等,然後開始尋找可合作的節點企業。
目前,滴灌通共投資了110多家門店,涵蓋餐飲、零售、服務、文體4大領域,廣泛分佈在北京、上海、廣東、重慶、四川、浙江、福建等地。
上述投資物件幾乎都是節點企業推薦的,加盟與直營均有——這些節點企業多為B輪或C輪的消費新勢力,處於擴張高峰期。現在有一筆錢進來,即可助力門店數量擴張,還不佔股權,何樂而不為。
不過投資之前,滴灌通會先取得他們已有門店的經營資料,綜合分析該行業、品類的經營特點,再對推薦的投資標的進行研判——必要情況下,他們也會對要投資的門店進行抽查式走訪。
在此過程中分別有兩份合約:與節點企業的合約,核心內容為推薦投資標的、透過其系統的門店資料同步和投資收益的自動回款;與門店和小微創業者的合約,確定投資金額,分賬比例及其它商務條款。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分賬雖然是典型的股權權益,但滴灌通對投資的各個門店並不佔股,僅是透過協議來約定收入方式。
鑑於將來要投資成千上萬門店,僅股權變更的工商手續就會耗費大量人力,因而,這無疑是一種更高效的安排,而且能提高小微創業者的接受度。
目前,滴灌通對每家門店的平均投資金額約為50萬人民幣,佔開店成本的一半左右。這些門店覆蓋了便利店、美容美髮、交通服務、體育健身、火鍋、快餐等近十幾個子行業,甚至包括了日常並不多見的充電站。
顯然,滴灌通是想掌握更多行業門店的運營資料,為未來大批次投資奠定基礎,因此門店的行業分佈和地域分佈才會如此廣泛——事實上,他們認為還遠遠不夠廣。畢竟“百店計劃”是滴灌通從0到1的過程。
“百店計劃”完成,現在,李小加的“1”已經有了。今年內,滴灌通期望能完成“千店計劃”,並計劃於2023年,完成對10000家門店的投資。
算賬!及,如何加入?
現在,大家最想知道的,一定是這些接受投資的門店,要給滴灌通分多少錢?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測算過程,與投資比例、行業利潤、以及門店租約等多個因素相關。
舉個例子,在不考慮門店租約年限情況下,如果開店總投資100萬,滴灌通出50萬,而經過前期各類資料測算,這家店淨利潤為20%,那麼滴灌通就會獲得營業額的10%作為分賬——並且,這10%是透過數字化系統,每天自動劃扣。
也就是說,分賬比例受投資比例和單店利潤率直接影響。而利潤率測算,顯然不是件簡單的工作。
當然,如果門店的租約較短,合約在考慮上述因素外,必定要保障租約期內收回投資,因為租金上漲是許多實體店倒閉的直接誘因。
其次,最核心的問題:如果門店開業不久就因為各種變故倒閉,滴灌通的投資需要歸還嗎?答案:不需要!——李小加所說的“共擔風險”,就是此意。因此,滴灌通才會如此渴求資料。只有更多的資料,才能在未來一年投資上萬家店的過程中有效降低風險。
合約中,滴灌通還設定了一些激勵條款,如,門店劃撥的款項已經覆蓋投資成本後,分賬比例會就會分階段逐級下調。
圖源:滴灌通官網
最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加入滴灌通?
如果你是投資人,或者有閒錢的大佬,想參與滴灌通的投資該怎麼做?
滴灌通的回覆是,目前投資門店的資金只通過境外基金(滴灌通中國基金)進行募資,但現在還不接受散戶,募資物件僅為專業投資人或機構投資人——按香港的規定,或是專業投資機構,或是資產在100萬美元(或800萬港幣)以上的個人。
未來,如果條件允許,他們也期望能夠進入內地募資。
如果你是小微創業者,怎樣獲得滴灌通的投資呢?
目前滴灌通還不接受單獨門店的申請——因為行業資料積累不足,仍舊以品牌商等節點企業的推薦為主。因此,加盟品牌商,或許是目前獲得滴灌通投資的最好方式。
對於品牌商,滴灌通願意進行積極合作,他們期待未來可以將投資擴充套件到更多區域、不同業態的品牌——事實上,已有品牌商主動聯絡滴灌通,尋求合作。
後記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但全國數以億計的小微創業者,長期被疏離在主流金融體系之外。因此,小微金融的每一次創新,均是極具社會價值的嘗試。
早在2019年的一次演講中,李小加就提出,資料離資金還是太遠。或許那時,他心中就已經開始在謀劃滴灌通的雛形。
資料將成為滴灌通成敗的關鍵。起步,3個月投出100家店,已不算慢。但相較於未來一年要投上萬家店的規模,這個速度還遠遠不夠。
因此,滴灌通B輪融資,也將主要用於團隊招募、技術提升、資料研究,以儘快提升公司投資的人店比。目前,公司是香港、深圳兩地辦公,團隊僅百人規模。
在金融領域,每一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自身也就有了投資價值。李小加同時還在策劃一個新的“交易所”,以投資門店後獲得的持續現金流為投資標的。這樣,投資門店的資金就可以更快變現,而更多資金也就有參與到這一小微金融新模式之中的可能。
屆時,市場會主動發現價格,接受投資後的門店如果想要退出,也就有了更為公允的價格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