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透過梯次培育、精準服務、資金扶持等措施,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截至目前,該市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3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家。圖為萬載縣江西華爾升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趕製液晶顯示屏。周 亮攝(人民視覺)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召開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釋出會,介紹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出臺針對性助企紓困幫扶措施等情況,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市場環境,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實際困難。
市場主體數量穩定增加
去年3月1日,國務院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中國製定出臺的第一部統一規範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於軍介紹,《條例》實施一年來,新舊登記制度銜接順暢、過渡平穩,在當前經濟發展嚴峻形勢下,進一步釋放了穩定市場主體發展、最佳化營商環境的積極政策訊號。截至2022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69億戶,較2021年底增長10.03%。其中企業5282.6萬戶,個體工商戶1.1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23.6萬戶;全國新設市場主體2907.6萬戶,同比增長0.71%。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條例》實施效果怎麼樣,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任端平說,總體看,社會各界對《條例》實施情況評價積極正面,有較強的獲得感、滿意度。
——辦理登記更加便捷高效。《條例》出臺後,為確保各項制度措施落實落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同步制訂並實施了配套規定《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將市場主體申請類、稽核類、通知類文書壓減近一半,取消了6項證明材料,顯著降低了市場主體辦事成本。
——方便市場主體更好適應市場變化。《條例》創設了歇業制度,2022年,全國向登記機關辦理歇業備案的市場主體共有23184戶,更多市場主體正逐步熟悉和利用歇業制度實現“停機保號”,積極面對自身的經營困難。
——市場主體退出渠道更加通暢。市場主體普通登出程式推出了清算組備案改公示等最佳化措施,新增的簡易登出程式明確市場主體提出申請並公示後,如沒有收到異議,最短21天就可以完成整個登出流程。
多管齊下助企提質
企業數量不斷攀升的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推出多項措施助企提質。
深入開展“提質強企”行動,質量技術幫扶更加精準有效。于軍介紹,2022年幫扶企業超過5.45萬家,其中中小微企業4.54萬家、佔比超八成,開展產業鏈幫扶2800多次,覆蓋1500個產業集聚區,助力企業透過減少質量損耗、提升生產效率等途徑提升工業產值超過81億元。
企業爭當標準“領跑者”,標準化活力有效釋放。2022年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科技部等16部門釋出實施《關於促進團體標準規範優質發展的意見》。“一年多來,團體標準從無到有,數量快速躍升至5萬餘項。”于軍說,“企業標準由備案管理改為自我宣告公開,公開數量超過271萬項,全國200多個城市的5萬餘家企業開展對標達標,3200餘項企業標準成為‘領跑者’。”
組織檢驗檢測機構加強技術服務,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減輕負擔。于軍介紹,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檢驗檢測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作用,在全國範圍內推進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度,最佳化技術評審方式,增加遠端評審手段,將許可和技術評審時間分別再壓縮1/3,審批時限壓縮近50%。目前,檢驗檢測市場蓬勃發展,機構數量突破5.4萬家,服務產值超過4000億元。
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市場主體的質量提升和結構最佳化。未來,在這方面該如何發力?
任端平表示,有關部門將持續深化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加重視市場主體質量提升和結構最佳化。
一是更加關注市場主體質量的提升。“我們將透過對不同業態、行業、區域市場主體的分析,找出不同領域經濟發展的短板和不足,深入調查研究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任端平說,“在繼續推進交易便利化的同時,更加關注市場主體對公平競爭、權益保護、交易安全、交易秩序等方面的訴求。”
二是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任端平表示,將加快修訂完善市場主體登記的規範和程式,積極構建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登記制度規則,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及企業家合法權益,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
三是著力開創個體工商戶發展新局面。“我們要持續宣傳落實《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最大程度最大範圍讓個體工商戶享受到政策紅利。”任端平說,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快出臺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的指導意見,切實提升幫扶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同時,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強扶持引導,增強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記者 孔德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3月31日 第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