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牛仲逸
持續被大盤股“碾壓”的中小盤股,近期開始嶄露頭角——中證1000指數強於中證500指數,中證500指數強於中證100指數、滬深300指數。這是否意味著市場開啟二八轉換格局?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上市公司業績具有一定確定性,但估值不便宜、交易過度擁擠、波動性增大等已成為抱團品種繼續走強的“攔路虎”。相比之下,具有好的商業模式、具備形成“護城河”能力的中小盤股陣營,未來將會成為資金的主戰場之一。
2月或為風格轉換期
2月22日,中小盤股走勢再度強於大盤股。具體看,中證1000指數上漲0.11%,中證500指數下跌0.69%,而代表大盤股的中證100指數、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3.7%、3.14%。
有機構統計顯示,2009年以來A股經歷了五輪風格變換。每一輪變換中,風格收益差最高可以達到155%,最少也有36%。
“2009年以來的市場風格分為四種類型:大盤價值、大盤成長、小盤價值、小盤成長。從2018年11月到2021年1月,市場是大盤成長風格。”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分析稱。
談到目前市場是否會發生風格切換,張夏表示,從風格持續時間來看,一旦一種風格持續超過兩年,估值就會被抬升到相當高的水平。屆時,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導致其他板塊價效比回升,從而出現風格轉換。從歷史經驗來看,風格持續時間基本在23-28個月之間。本次大盤成長風格已經持續約26個月。在A股歷史上,2月往往成為風格切換的關鍵月份。
本次大盤成長風格期間,仍有不少中小盤股演繹亮眼行情,比如英科醫療、艾迪精密、德賽西威等。這些股票的成長路徑主要有三種:依靠併購重組壯大;伴隨自身業績增長而成長;身處“好賽道”,估值與業績齊升。
因此,也有觀點認為,不管市場風格如何變化,具備優秀成長能力、好的商業模式的中小盤股,仍會受到市場資金追捧。
三維度尋找成長股
“以大為美”也好,“小而美”也罷,本質上“美”是共性,其代表的業績成長性才是市場追逐的核心。
“從公募基金擴張速度、持股佔比、頭部效應來看,當前A股格局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美股較為類似。”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分析認為,在此階段大市值並非永恆主題,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受益於貼現率下行和新興產業IPO爆發,美股小盤股顯著跑贏指數,相較於市值大小差異,機構投資者更看重資產質地。
現階段市場關注度開始往中小盤股傾斜。那麼,有哪些中小盤股值得佈局?
“建議從以下三個維度尋找未來有機會成長為大公司的‘小而美’。”開源證券中小盤團隊表示,首先是成長型“小而美”公司。這類“小而美”公司所處的行業目前體量相對較小,但未來成長空間大。這類公司或已是行業龍頭,或正在快速崛起成長為行業龍頭,逐步建立起自身的龍頭優勢和“護城河”。
其次是破圈型“小而美”公司。這類“小而美”公司一般是大行業裡面的小公司,透過創新快速成長為全品類或者全國性的龍頭。
最後是低估值隱形冠軍。這類“小而美”公司一般是小行業裡的小龍頭,行業增速相對較慢,但公司市場佔有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並且這類公司的估值目前都較低。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朱斌認為,2021年很可能是業績有確定性變化、價效比高的中小盤股表現之年。2020年的A股格局是在流動性寬裕條件下造就的,而2021年的A股格局將由經濟復甦和業績增長主導。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有四大領域值得高度關注,將會出現諸多翻倍牛股,這四大領域分別是週期板塊、房地產後週期產業鏈、銀行和軍工板塊。
市場仍具上行基礎
2月22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調整,其中創業板指下跌4.47%。對於調整原因,華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鄭小霞分析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短期流動性持續超預期大規模淨回收。春節後3個交易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淨回收短期流動性高達3800億元。第二,短期流動性快速回收直接導致了抱團品種估值大幅下降。近日跌幅居前的大多是前期強勢抱團行業,同時也是估值百分位靠前的行業,在持續快速回收流動性的背景下,強勢和抱團高估值板塊的負向反饋由此形成。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某券商表示,春節後市場迎來非典型“開門紅”行情,反映出當前機構投資者兌現收益的需求和對流動性收緊的擔憂。預計市場短期格局維持中性震盪行情,結構上或將進一步調整最佳化。
但也有機構持不同意見。國盛證券策略研究團隊表示,A股這波行情將持續至4月中上旬。具體理由如下:第一,全球經濟持續復甦、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改善;第二,全球貨幣政策維持寬鬆,財政刺激持續加碼;第三,國內流動性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去。春節流動性需求高峰過後,市場流動性正持續改善。7天Shibor利率已由1月底的3%以上回落至當前的2%以下。
對於市場流動性,鄭小霞認為,短期流動性快速收緊只是為了收回節前寬鬆的資金,經過前期消化,公開市場短期資金已然不多,到期規模遠小於此前,壓力已然釋放。“短期流動性收緊接近尾聲,海外復甦‘接力’,市場仍具備上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