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穩步實施金融業走出去,鼓勵中資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佳化佈局,強化服務,倡導聯合授信、銀團融資、共擔風險、共享利益。”9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2021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
“我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已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配合國際金融機構提供重大專案投融資支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金融機構大有作為,特別是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支援,包括拓展融資渠道,對大型成套裝置出口提供融資擔保,對重大裝備研發製造等產業鏈供應鏈提供融資服務,幫助中資企業申請境外融資,向企業提供長期外匯資金等。
在金融機構中,銀行業“走出去”的步伐相對較快,特別是國有大行國際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據中國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共擁有556家海外分支機構,覆蓋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含25個“一帶一路”國家。截至6月末,其海外商業銀行客戶存款、貸款總額分別為5529.18億美元、4554.95億美元,比上年年末分別增長13.97%、11.70%。
工商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在4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26家境外機構,透過參股標準銀行集團間接覆蓋非洲20個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擁有125家分支機構,與142個國家和地區的1440家境外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服務網路覆蓋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
據銀保監會去年12月份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共有23家中資銀行在7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400多家分支機構,其中一級機構276家;共有12家中資保險公司在1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1家營業性機構。截至2019年末,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79家一級機構,4家中資保險公司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設有6家營業性機構。
對於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更好地服務中資企業,劉向東提出五點建議:一是,金融機構要練好內功,增強盡職調查的能力,為中資企業向東道國投資提供重要的市場、政策、法律等風險識別預警;二是,積極開展銀團投融資服務,在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形成更加專業化的銀團服務鏈條;三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大資料等技術提升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等能力,儘可能降低海外投融資風險;四是,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跨境融資、支付、結算等過程中積極倡導使用人民幣,增強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五是,加強國際型人才儲備,加快中資金融機構的境外佈局,逐步發展有影響力的跨國金融機構,特別是沿“一帶一路”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