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康威視:安防市場集中趨勢依舊,Q3 匯兌損失明顯

由 鈄翠娥 釋出於 財經

12月21日,海康威視舉行業績電話會,海康威視高階副總經理、董秘黃方紅等管理層出席並解答相關疑問。

海康提到,目前安防市場競爭加劇,市場將進一步集中,大量尾部廠商會退出。在傳統安防產業的轉型中,企業應找準自身戰略定位。

在機器視覺應用領域,國內廠商優勢明顯。

從財報角度,因第三季度人民幣升值過快,變化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了一家企業能控制的範圍,可能也沒有任何一家涉及到外貿的公司可以完全吸收匯率貶值的衝擊。數值上,第三季度匯兌損失明顯,對單季度同比的淨利潤增長造成壓力。

以下是電話會全文重要內容,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Q:最近兩個季度,安防行業的競爭環境是否有改善?

A:一兩個季度的時間很短,我們可能還不足以對競爭格局的變化下結論。

過去,我們作為傳統安防行業的龍頭,曾經有過結論說大量的尾部廠商會退出,安防市場將進一步集中,目前來看這個趨勢仍然存在。

安防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一些小品牌或以組裝為主的廠商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少。因為品牌廠商會將低端、低價、高性價比的產品進一步下沉。除安防產業外,其他產業也符合此趨勢。

另外,目前,靠前的廠商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因為前面幾家基本都是上市公司,報表資料公開,每家公司都希望在資本市場表現良好。但經濟下行給整個產業帶來的壓力也的確存在。加上傳統安防產業的轉型和升級,靠過去賣產品的方式獲得長足發展,目前來看比較難了。

整體上,我們較早地應對了整個產業的調整和變化,投入智慧化、創新業務、研發新形態產品等。海康在安防行業有自己的位置和影響力。其他公司要跟上整個產業變化的節奏,就要想清楚是偏重於某些具體額領域,還是要全方位競爭,要找準自己的戰略定位。

Q:黑光等感測器的升級、多感測器融合技術趨勢下,產生新的行業應用形式,對業務有什麼幫助?

A:多感測器融合讓我們突破了可見光這個範圍,在更寬闊的電磁波頻譜上做感知技術的開發。

這些變化讓我們對攝像機等感知裝置的理解超越了傳統的認知,比如我們對外界光源的依賴度降低了,在夜晚,黑光產品也能拍到全綵的影片。

將可見光與熱成像、與雷達等其他感測器組合後,新的感知裝置會有非常豐富的應用。我們的應用不僅是在記錄影象和做感知動作上,而是基於這些感知資訊擴充套件新的應用。

比如EBG,基於這些感知資訊可以開展更高維度的數字化應用。

說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企業業務管理過程中的資訊化,資訊化指的就是SAP、CRM、PeopleSoft之類的辦公系統,這一層次應用的是企業日常管理過程中的資訊。

第二層,我們把企業經營所需的關鍵產品、裝置、人員以及業務場景方方面面的資訊進行採集,依靠我們的各種感知裝置,做到產品、裝置、設施的物聯,以及場景物聯,這就是物聯網,也是建立了數字孿生。

第三層,基於可匯聚的企業資料,包括我們感知到的物聯資料以及企業資訊化產生的資訊資料,形成物信融合的平臺。基於這個資料平臺,我們又把智慧分析的能力載入上去,構建認知智慧,從資料中產生洞察,利用資料進行挖掘,由此形成實實在在的智慧應用。

以EBG物信融合的一個架構為例,就能發現它是基於剛才我們講到的多維感知的各種裝置,但裝置用途已經大大廣泛了,遠不只是用來解決安防的問題,而是融合到每一家企業的個性化的業務管理過程中。

我們認為未來在多維感知、多模態的技術應用產生的各種變化是非常豐富多樣的。還可以把上面講的物信融合,放到公共服務中去,在城市治理這樣更大的場景中,所謂的感知聯網以及融合計算的過程都會更加的複雜,但是基本的模式還是從資訊化上升到智慧物聯,再到物信融合的這樣一層層升級的架構。

我們現在已經把這個架構在各個場景中作演練,一步步推動方案走向成熟了。所以對於多感測器融合,以及融合之後能支援的更高階的應用,我們是比較有信心的。就如同我們曾經所說的,儘管還不知道未來該用什麼詞彙形容海康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已經不是一家安防公司了。

Q:在機器視覺領域,國外產品提供商份額下降是否和今年疫情有關?若疫情緩解,海外廠商是否還有拿回份額的可能?

A:我們倒不認為是疫情帶來了機器視覺領域銷售額的此消彼長,國內的客戶和我們在同一個文化之中,說相同的語言,方便我們將產品和技術推廣到客戶那裡,提供更貼近的服務,他們越來越認同我們的方案。

另外,目前我們在機器視覺方面的產品,效能上有提升,功能上不斷豐富,與海外廠商同臺競技是沒問題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國內廠商優勢更明顯,比如我們將智慧演算法引入機器視覺產品,在應用領域國內廠商走得比較靠前。所以我們不認為疫情之後份額的走勢會有很大的改變。

Q:今年三季度匯率變動比較大,那麼匯率變化對於我們銷售成本、原材料採購的衝擊,以及對財務費用的影響具體是怎麼樣的?

A:我們海外的原材料採購,比較多使用美金做結算;海外的收入,過去幾年也將一些不太穩定的小幣種歸集為美元做結算。

近兩年,中美衝突引發了對美元結算的擔憂,又推動我們在交易上逐漸做一些多幣種的安排,不少中國企業估計都有類似的動作。不過目前美元的影響力還是很大,所以海外收入的大頭仍會使用美元做結算。

在外匯的問題上,我們的美金收入比美金採購還是大不少,美元現金和美金的應收會因為美金相對人民幣貶值而出現匯兌損失。人民幣升值的趨勢繼續的話,我們會減少在手的美金,壓縮美元的應收款,這是我們能做的一些舉措。

但從財報角度看,在各個季度間其實很難做到平滑,第三季度人民幣的升值太快了,變化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了一家企業能控制的範圍,可能也沒有任何一家涉及到外貿的公司可以完全吸收匯率貶值的衝擊。在數值上,第三季度確實有比較明顯的匯兌損失,大約是5億人民幣左右,而去年同期的匯兌收益是4個億,所以兩者相比有9個億的差異,會對單季度同比的淨利潤增長造成壓力。

Q:多維感知以及AI會對存量市場會帶來哪些替換需求?

A:目前我們的業務模式中,並沒有標記新增的交易量有多少是用來替換存量裝置的,所以我們看不出來。存量市場中使用的需求只會多不會少,已經用過裝置的客戶不太可能中斷,還是會繼續用下去。隨著人車物的管理需求變化,裝置密度增大、分佈空間的擴大會使得增量提升。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