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後,A股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強勢歸來。10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多達9次,超過去年全年次數,也超過了2021年次數。今年險資在舉牌過程中,H股更受青睞,被頻頻“翻牌”。進入下半年,險資支援資本市場利好訊息不斷,業內預測,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趨勢有望持續。
險資舉牌加速,已超去年全年
雖然近期市場表現疲軟,但險資已經悄悄在行動。
近日,陽光人壽公告稱,認購天圖投資IPO股份1205萬股,佔該上市公司香港流通股的6.95%,觸及舉牌。這是今年陽光人壽的第二次舉牌。今年2月,陽光人壽就曾舉牌首程控股。
陽光人壽在公告中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0月6日,陽光人壽權益類資產賬面餘額為908.66億元,佔陽光人壽二季度末總資產的比例為21.49%。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陽光人壽總資產為4228.06億元,淨資產為402.41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0.17%。
陽光人壽的舉牌是險資投資權益市場回暖的一個訊號。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保險行業的舉牌還包括長城人壽舉牌中原高速A股股票及浙江交科A股股票、中國太保舉牌光大環境H股股票、中國人壽舉牌萬達資訊等。截至目前,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多達9次。
與前兩年相比,今年險資舉牌次數呈現回升態勢。2021年和2022年分別有1次和4次險資舉牌,其中2022年的舉牌,有2次為被動,有2次為主動。但今年,險資主動舉牌上市公司次數早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
投資更理性,青睞新能源等領域
今年險資的舉牌物件也有所不同。從股票型別來看,今年險企9次舉牌中,6次為港股。從行業分類來看,早前,險資舉牌更青睞房地產類企業,如今,基建、環保、新能源等與國家戰略相匹配的部分行業正成為險資關注的重點。
對於險資在權益市場的變化,新金融專家餘豐慧表示,這一現象主要是由於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內外政策環境的影響。港股市場相對於A股市場更加國際化,且其估值水平相對較低,更受到險資的青睞。同時,基建和新能源等領域是國家重點支援的產業,具有較高的發展潛力和穩定性,因此也成為險資佈局的重點。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表示,基建和新能源等領域是當前國家戰略重點發展領域,政府鼓勵保險資金參與投資,險資選擇在這些領域舉牌可以更好地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契合。險資投資的長期追求是保值增值,這些領域可能具有較高的潛在增長空間和穩定的現金流。
從政策引導來看,今年以來,監管也在為險資投資權益市場給予更多優惠政策。今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了《關於最佳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引導保險公司支援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於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為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為0.4。彼時業內預測,利好政策釋放股票投資空間約2000億元。
在業內看來,險資加配權益資產是必然趨勢。柏文喜表示,長期來看,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趨勢會繼續存在:這符合保險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政策導向,有利於提高險資的投資回報;隨著保險行業的發展和險資規模的擴大,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也會增加,舉牌上市公司可為保險資金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戰略佈局。
“不過,具體影響因素還需根據市場情況和監管政策的變化進行評估。”柏文喜補充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