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佈局產業鏈與金融業務,就能擺脫轉型焦慮嗎?

財聯社|新消費日報(研究員 梁又勻)訊,儘管成長在“顏值經濟”最好的時代,號稱“中國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的新氧日子卻並不太美。

2019年5月2日,新氧登入納斯達克後兩天,市值就突破20億美元。但上市尚不滿3年,新氧的市值僅剩下3.26億美元,縮水嚴重。

更尷尬的是,11月22日晚,新氧釋出公告稱,公司收到CEO每股ADS 5.3美元的私有化要約,這個價格較2019年新氧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時的發行價13.8美元,已折價62%。

事實上,新氧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市值縮水的問題。

過去幾年,儘管行業成長迅速,但卻暴露了更多的問題。隨著監管大幕落下,以及見頂的流量,新氧和行業其他玩家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

天眼查資料顯示,12月20日,新氧香港有限公司旗下新增一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名為上海搜漾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正是新氧創始人金星。

據悉,該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遠端健康管理服務、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從事醫療科技領域內的技術服務等。

不難看出,新氧正在試圖拓展產業鏈覆蓋範圍,擺脫單純的流量平臺的影子,至上下游挖掘新的生存空間,但這樣的嘗試能夠成功嗎?

醫美告別野蠻生長,新氧不再“美”

新氧的業績與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過去幾年,由於顏值經濟的強刺激,國內的醫美市場走上了快車道。

根據12月14日新氧資料研究院釋出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非手術類醫美市場近年增長勢頭不減,2019~2021年非手術用戶佔比持續提升,從72.6%提升至83.1%。非手術專案中緊緻抗衰、除皺瘦臉、玻尿酸的消費規模佔比最高,在整體市場中佔比分別為14.55%、11.73%、9.53%。

繁榮的醫美行業讓新氧曾經賺的盆滿缽滿。

根據財報,新氧的核心營收由兩大部分構成:資訊服務和預訂服務。資訊服務費是指機構在平臺投放服務資訊,平臺獲取的廣告收入等;預訂服務費指使用者在平臺預訂醫美專案,平臺獲取交易金額10%比重左右的佣金。

新氧的財報資料顯示,醫美機構的資訊服務收入(即廣告營銷費)貢獻佔比逐年上升,從2017年開始貢獻佔比超過50%,到今年前3季度,貢獻佔比已達81%,成為新氧收入的核心來源。

然而,儘管醫美市場仍然是資本追逐的熱點,但同時也是消費者投訴高發的雷區假機構、假器械、假醫生大行其道。

根據中消協的資料局顯示,2020年,醫美相關投訴達到7233起,較5年前的483件整整增加了14倍。

由於行業亂象叢生,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將在2021年6月-12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

11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又釋出《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提示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整治各類醫療美容廣告亂象,著力解決危害性大、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對製造“容貌焦慮”等9種情形予以重點打擊。

事實上,監管的重拳出擊使醫美廣告受到極大衝擊,這讓嚴重依賴廣告收入的新氧深受影響,同時營銷成本卻越來越高,使得新氧的收入結構愈加失衡。

這一點在財報上體現的很明顯。

在野蠻生長的2016年至2020年,儘管新氧的營收從2016年的4909萬增長至2020年的12.95億。但營收增速卻呈下降趨勢,近兩年下降的趨勢尤為明顯。

與此同時,新氧的淨利潤卻十分不穩定,儘管在2019年盈利了1.77億,但2020年又驟降97%。

今年前三季度,其淨利潤為1936.5萬,同比去年同期有所回暖,但相比2019年同期1.07億元的淨利潤嚴重縮水。

實際上,近幾年新氧的廣告業務增速持續下降,作為“核心資產”的付費使用者、佣金營收迅速減少,付費率從上市之初的6.63%跌至2021年初的2.06%,大部分投資者對此並不買賬。

這意味著新氧的流量成本在不斷增高:為了獲取更多新顧客,除優惠券補貼外,越來越誇張的內容營銷成為了平臺的主要手段。

10月,新氧APP甚至成為市場監管總局《2021年度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點名曝光的物件,內容與“編造使用者評價虛假宣傳”有關,並因此被罰25萬元。

回顧此前數年,新氧也是事故不斷:從誇大宣傳、製造焦慮到違規使用明星肖像,再到涉嫌銷售違禁藥物、被點名涉黃。

毫無疑問,隨著監管的不斷加強,製造容貌焦慮、誇大宣傳這些營銷手段已經不合時宜,單純做流量生意的新氧也很難維持高毛利,不得不面臨嘗試業務調整。

轉向供應端、金融服務,新氧就能成功嗎?

從整個行業看,“野蠻生長”的“紅利”已不可持續,合規化運營已經成了基本要求。賽道上的所有玩家都需要思考未來的出路。

目前來看,新氧為轉型尋找的突破口是產業鏈與供應端,並投資其他下游醫美機構及SaaS平臺。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由於醫美分屬醫療賽道,技術壁壘、准入門檻極高,下游公司想要參與難度極大,投資往往成為產業鏈佈局的首選。

今年6月,新氧耗資7.91億元收購的武漢奇致鐳射系統公司(下稱武漢奇致)。該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國內最大的鐳射、強光類醫療及美容裝置技術公司,此前已於新三板掛牌上市。

在醫美業內,武漢奇致最為知名的是光子嫩膚技術,據稱擁有淡化斑點、改善皮膚暗沉等效用。

根據新氧近期釋出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肉毒毒素、光電技術、醫美電商、透明質酸已成為醫美行業發展的“四大發明”,備受市場好評。此處提到的“光電技術”,其突出代表就是光子嫩膚技術。

白皮書還顯示,2021年非手術類消費市場在整個醫美市場佔比49.2%,其中,光電類專案則是非手術類消費中最受歡迎的專案。

上游技術賦能很快讓新氧嚐到“甜頭”。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新氧當季總營收4.32億元,同比增長20%;公司Non-GAAP淨利潤2890萬元,同比增長9.6%。

據財報介紹,除了主營付費業務的成交額增長外,剛剛收購的武漢奇致也為營收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相關產品銷售收入達481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供應端與產業鏈,新氧正在嘗試金融業務。

今年11月中旬,新氧及其相關公司透過全資收購上海嘉定通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通華小貸),獲得了網際網路小貸業務資格。不久後,新氧APP的“服務與工具”欄中,新增了名為“氧分唄”的小額貸款服務。

新消費日報記者透過客服得知,該業務是面向醫美服務的專項貸款,支援“氧分唄”的醫美機構在平臺頁面上擁有特別備註,還可透過到線下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使用貸款支付費用。該項貸款的日利率在萬分之4,年化利率14.6%,與支付寶平臺最高年化利率持平。

據新消費日報瞭解,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百度有錢花、美團、大眾點評等巨頭,另外即分期、捷信消費金融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也曾推出醫美貸產品。

目前來看,醫美分期的賽道同樣是一地雞毛,急需監管介入。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21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美容美髮類投訴高達16459件,比去年同期增長6189件,同比增長60.26%,投訴量位居服務類投訴的第五位。

其中提到的重要問題即為誘導消費者辦理美容網貸,發生糾紛,維權成本高。此外,誘導借貸、費用不透明、高額利息、高手續費、暴力催收等現象在行業中也屢見不鮮。

能夠看出,新氧野心很大,但要想完全擺脫“流量焦慮”而向全產業鏈進發,並非易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66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氧佈局產業鏈與金融業務,就能擺脫轉型焦慮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