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釋放和挖掘消費潛力,要打好政策“組合拳”
5月25日,以“應變局開新局,高質量促發展”為主題的“2022新京智庫春季峰會”以線上形式舉行。
在“發展之策:‘五子’聯動,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上,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發表了“擴大消費關鍵在於增加居民收入”的主題演講。
徐洪才認為,培育消費能力或挖掘消費潛力,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慢工出細活,多管齊下,打好政策的“組合拳”。
世界經濟陷入滯脹泥潭,消費潛力需釋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進一步調低了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僅3.6%;聯合國預測增速為3.2%。今年我國將GDP增速目標設定在5.5%左右,IMF預測為4.4%。
“目前,世界經濟陷入低速增長,又遭遇了空前未有的高通脹。”徐洪才說,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創下10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美國通脹水平創下近40年來新高。“通脹+經濟停滯叫‘滯脹’,滯脹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出現過,人類社會應對滯脹經驗還不多,難度非常之大。”
徐洪才表示,在多重壓力之下,中國經濟恢復增長也遭遇挑戰,外需收縮、內需要進一步提振,但從去年以來,內需疲弱,3月份受到疫情反覆影響,消費出現負增長。
他認為,刺激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適當靠前,短期來看有一定效果,但過度刺激投資加槓桿,也會積累結構性的矛盾和隱患。因此,從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要提振消費,“消費背後是投資人、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收入的水平至關重要。”
制約影響消費的因素非常多。中長期來看,中國的年輕勞動力在減少;短期看,輸入性的通貨膨脹降低了貨幣的購買力,不僅影響了消費,工業製造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度攀升,進而影響到中下游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業受到衝擊,也會影響未來的消費。
此外,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低迷,居民財富明顯縮水;股市震盪,導致財富負面效應很大。疫情反覆多點散發,旅遊業、交通業、餐飲服務業都受到較大沖擊,消費基本停滯。
以問題為導向,解決阻礙消費增長的負面因素
徐洪才認為,釋放和挖掘消費潛力,要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多管齊下,以問題為導向,解決阻礙消費增長的負面因素。
首先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援力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六穩”“六保”,關鍵是穩市場主體,啟用市場主體活力保就業。而穩市場主體,疫情防控是前提,要最佳化疫情防控的體制機制,暢通供應鏈。“供應鏈斷了,加一點‘潤滑油’,恐怕不管用。”
其次,還要啟用房地產交易。徐洪才認為,雖然投機炒作讓房地產出現了泡沫,但實際上它是典型的實體經濟。中國城鎮化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房地產市場“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是“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依然可以期待。因此,出臺房地產市場的各項政策要慎之又慎。
平臺經濟也要在監管下健康平衡發展。近幾年,平臺經濟反壟斷取得了長足進展。未來,還要鼓勵平臺經濟健康平穩發展,一方面要加強監管,設定好“紅燈”,即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監管的權威性、規範性和透明度,劃清行為底線;另一方面要以疏導為主、開好“綠燈”,千方百計調動平臺經濟的創新活力,吸納就業、搞活市場。
同時,多管齊下穩定股市。國內證券市場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基礎性制度,如進一步擴大註冊制改革範圍,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鼓勵上市公司創新,提高資訊披露,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保護投資人利益,特別是要引進更多的長期機構投資者入市,調整最佳化證券投資者的結構等。
徐洪才建議,透過擴大投資來帶動消費增長。投資與消費是相互影響的,透過政府投資的拉動作用,“四兩撥千斤”帶動民間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適度靠前,像傳統的‘鐵公基’領域還有很大潛力,新基建,如5G應用、大資料、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潛力更不容小覷。”
此外,從中長期看,還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包括最佳化社會分配體制,建立城鄉廣覆蓋的高水平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消費市場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進一步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特別是從政策層面引導新型消費,後疫情時代,旅遊、文化、體育、教育、醫療、娛樂等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佔比會越來越大,可以引導資金流向這些領域,透過供給側的結構調整改革,培育新的供給,創造新的需求。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