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的利用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環節,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之上,我國外資資料仍舊保持較好態勢。商務部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8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5%。在5月19日的釋出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表示,當前,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利用外資面臨諸多挑戰,但吸引外資的多方面有利因素沒有改變。
中國市場吸引力不減
在束珏婷看來,中國利用外資穩定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中國市場引力不減,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市場規模超大,外資企業看好在華長期發展前景。
其次是開放政策落地見效。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開汽車製造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有力帶動了引資規模增長。各部門積極回應外資企業來華營商便利等訴求,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保障內外資平等參與政府採購、延長外籍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等,穩定了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
最後投資環境持續最佳化。束珏婷介紹,我們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深入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規定,推動修訂、廢止和制訂法規檔案500多部。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和重點外資專案工作專班及時協調各方,加強服務保障,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推動重點專案落地建設,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同時,中國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產業配套等方面依然擁有較強的綜合比較優勢,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整體上看,外資是比較平穩的,穩外資也可能比穩外貿更有效果。因為外貿的訂單對疫情等因素特別敏感,但外資的流入不僅要看現實情況,更要看長遠的發展,眼下的資料也能說明,外商對中國的市場投資環境抱有很大的信心。
多重利好加持
去年以來,我國便推出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強調,要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支援外資加大中高階製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東北地區投資。
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吸引外資達到了1.1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2年增長了62.9%。而從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與此同時,中國對外投資流量也穩居全球前三位,“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高質量推進。
具體到今年前4個月,我國新增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專案185個,相當於平均每天有1.5個外資大專案落地。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德國對中國的投資同比呈現大幅增長,三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76.3%、53.2%、80.4%。“德國大眾、韓國浦項、美國開市客、日本日立等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大專案到資情況良好,有力帶動了我國引資快速增長。”在5月12日的釋出會上,束珏婷如此說道。
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2021到2022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在華德企對中國市場增長充滿信心,71%的企業計劃繼續增加在華投資。本月初,歐萊雅集團又正式宣佈在中國市場設立首家投資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執行長費博瑞表示:“2022年目前來看,我們的確面對了一些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和環境,但在一季度,我們依然保持穩健的增長。”
跨國企業在疫情情況下依然選擇上海,選擇在華擴大投資,對此,束珏婷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不過白明也提到,從長遠來看,不只要注意到外貿面臨的壓力,也要警惕外資同樣面臨著疫情以及勞動力成本升高等因素所帶來的挑戰。整體而言,外資面臨的利好利空因素都有,前者是我們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後者就是挑戰也不容忽視,單就疫情而言,其帶來的短期影響是確定性的,而長期影響則是不確定的,東南亞國家也會在勞動力成本等方面與我國形成更強的競爭。
而在上個月的釋出會上,束珏婷也提到,“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態勢,進一步發揮重點外資專案工作專班作用,與相關部門和地方一道,針對外資企業反映的新情況新問題,快速響應,及時協調解決,幫助企業實現穩定有序經營。”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