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對華打“焦土戰”,形同自殘

由 顓孫佳悅 釋出於 財經

  臺灣《聯合報》9月8日文章,原題:美打焦土戰傷得了大陸?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日前發表宣告稱,不會終止對中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美國的CPI自去年4月開始超過4%以來一直持續攀升,近幾個月在8%以上的高位徘徊,為美國近40年來最高紀錄,通脹壓力重挫股市,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專家估計,如果取消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將可使美國的CPI下降1.5個百分點,使消費者及部分以進口中國商品為零配件的美企受惠。舍此不用,令人費解,當然引發爭議。

  

  資料圖

  不僅如此,當初特朗普之所以發動貿易戰,主要緣由是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越來越大,但實施的結果,逆差不但未見縮小反而擴大,美方顯然低估了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以及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貿易結構中的低替代性,因而效果適得其反。換言之,此等措施懲罰的物件其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的企業與消費者。這與加劇通脹一樣,都形同自殘。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的自殘還不限於關稅與貿易。最近外媒報道,美政府正考慮限制美企對中企的投資,限制範圍甚廣,涉及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稀土和電動車等產業。毫無疑問,這又是一種為了遏制中國而不惜犧牲美國企業利益的舉措。就在日前,拜登政府以安全威脅為由限制美企英偉達對中國出口人工智慧晶片。這將影響英偉達數億美元營收,訊息一出,英偉達股價立即重挫,這些何嘗又不是自殘。

  (美國)自殘之際,還要殘盟友跟夥伴。為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美國正號召、誘使甚至脅迫全球主要半導體供應方韓國、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地區,構建一個半導體聯盟,以孤立中國。美國將要求相關企業赴美投資,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產業鏈。很明顯,這又是一個違反市場機制、既不利於美國盟友夥伴也未必有利於美國自身的舉措。

  如何解讀美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違反經濟理性”行為?說到底,應與美國在各相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日趨衰微有關。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在農業、製造業、金融等幾乎每個領域都擁有全球範圍最強的核心競爭力。美國就怕貿易對手不開放市場、不開放競爭,所以透過世貿組織推動全球化不遺餘力,甚至譴責所有抗拒全球化、違反市場競爭機制的行為。然而,一眾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快速崛起,競爭力越來越強,甚至超過美國。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越來越大,美國因此心有不甘,越看中國越不順眼。

  其實,只要是在市場機制下雙方自願的交易都是互惠的,美國卻因民粹意識增長,且與中國陷於“修昔底德陷阱”的矛盾而難以自處,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採取自殘式的焦土戰略。關鍵是,無數經驗顯示,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也在變強大,歷史或將證明,美國自棄其一貫堅持的市場理性,最終結果可能是自殘而未必傷得了對手。